APP下载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路径研究
——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

2016-09-25赵具安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天水经济发展

赵具安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路径研究
——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

赵具安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要在产业布局上向建立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上向创新驱动、以经济质量效益提升带动规模扩张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上向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更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转变,所有制结构上向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重、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转变,经济、资源、环境关系上向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经济增长驱动因素上向更加重视投资、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转变,产业组织上促进向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发展转变,经济投入要素来源上向招商引资、本地企业投资和激活本地创业资源并举转变,企业布局上向产业分区集聚、集中布局转变,优势培育上向提升比较优势的同时重视培育后发优势转变。

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路径

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方面面临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后发赶超的重任,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形势、条件和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培育发展新动力、新优势,进行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把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和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利用一切可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因素和条件,辩证地处理好各种关系,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的实现。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拥有一批“三线”建设内迁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较好的工业基础,同时,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条件,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资源禀赋。但是,由于经济转型升级滞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2015年,天水市人均GDP大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3.93%,甘肃省平均水平的63.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71%,甘肃省平均水平的87.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58%,甘肃省平均水平的86.59%。天水市的发展状况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一、在产业布局上向建立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低,是制约天水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前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而天水虽然是国家“三线”建设形成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但面上的工业化水平很低,总体仍处于工业化初中期水平,尤其是五县工业比重都很低,普遍处于工业化初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峰值为2006年的42.2%,1993年以来基本稳定在40%以上,而天水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本世纪以来峰值不到34%,2005年为 27.89%,2010年为 26.69%,2012年为28.03%。作为就业并不充分的劳动力大市,天水工业化的发展能给城乡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更加充分地转移和城乡劳动力更加充分地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可以通过就业本地化把人口红利更多地留在本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财富积累;可以较快地做大经济总量;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工业分工的深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相关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对一个区域的发展具有系统重要性,从天水的资源禀赋来看,工业化是天水发展绕不过的阶段,当前天水要把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随着分工的深化和居民消费升级,我国经济服务化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升,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0.5%,比第二产业比重高出10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旅游、文化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天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0处(其中国家级17处,省级33处),旅游景区景点228处(其中A级以上32处,5A级1处,4A级7处),古文化遗址500多处(其中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始祖文化核心区,具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良好禀赋和自然及区位条件。近年来,天水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速持续保持在20%以上,远高于地方生产总值增速。顺应大势,天水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将文化产业确定为天水发展的首位产业。天水要借助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及金融、商贸、会展、交通物流、各种专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同时,要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环节和产品层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业要增大蔬菜、果品、畜牧、养殖等附加值更高的产业,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等生态安全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工业要尽可能发展技术密集、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业,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利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人才、技术、设备基础和风能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和做大做强。第三产业要充分挖掘利用文化生态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互联网+”向纵深发展,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同时,大力发展增值程度高、发展空间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产业、新兴服务业和新兴业态。

二、在发展方式上向创新驱动,逐步以经济质量效益提升带动经济规模扩张转变

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升,传统以低成本为特征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发展的新阶段。就天水发展来看,由于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低,农业发展质量不高,经济总量小,生产效率低,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就能提高全市的要素产出效率,增加社会就业,推动经济总量和税收收入的增加,就能实现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数量增长和短期经济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天水川区土地、矿产等资源短缺的市情决定了数量扩张式的工业化在天水缺乏发展空间,而且,从发达地区的经验看,低水平数量扩张很容易达到资源环境承载极限和成本空间天花板,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因此,从长远看,天水必须走高科技含量、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天水“三线”建设时期嵌入式的工业化建设,为天水打下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天水若干骨干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较高的层次,这为天水走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对二元经济特征突出的天水来说,既要推动面上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推动高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走创新推动,以生产要素质量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层次提升、产业优化升级带动经济规模扩张的发展道路。在产业发展上,把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技术层次高、附加值较高的工业、高效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和附加值较高、发展迅速的文化旅游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发展方式上,以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管理创新、高素质劳动者引入和培养等推动企业和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各类产业的融合,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发展路子。在产业布局上,要注意梯度分布,把附加值较低的项目布局在各县和小城镇,两区和开发区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文化旅游、高附加值工业等产业。

三、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转变

政府与市场是市场经济中配置资源的两种制度安排。两者互补可以更好发挥各自作用。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是动态演化的,两者的有效组合是有效政府+有效市场。作为欠发达地区,由于市场机制不成熟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缺乏,需要政府比市场经济机制完善的发达地区政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发挥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但是,政府发挥作用要限定在市场主体从微观角度不愿发挥、发挥不了、发挥不好作用的领域,包括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上级及其他区域政府协调,争取项目和优惠扶持政策,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进行市场监管,保障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监管自然性垄断,防止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高效规范地提供公共服务,进行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等领域。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主体在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的引导下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市场经济发育滞后,成为制约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作为体制建设的重点。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尤其要完善人力资源、土地、金融、科技等生产要素市场,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设完整的市场体系;要培育产权清晰、具有市场理性、行为规范、充满活力、能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的市场主体;要按照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进行市场准入,保障市场主体的投资和产业选择权利,使各类主体能够依法平等自由进入法律没有限制进入的领域;要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垄断和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市场主体之间平等竞争、公平交换;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要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要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取缔不必要的政府审批,保障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利,让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使企业自主经营,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社会保险账户对接和社会保险资金随人员流动转移机制,为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体制基础。

四、在所有制结构上向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重,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转变

从当前我国企业发展情况看,经过改革改制后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尤其是一批中央企业和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竞争取得了优势地位,具有强大的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投资能力强,投资规模大,这些企业的投资往往能在地方建立起实力强大的产业龙头或核心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能快速做大地方经济总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天水要高度重视引进主导产业或规划发展产业领域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治理结构相对完善、市场理性强等优势。非公有制经济机制灵活,对市场适应性强,企业活力足,资源利用效率高,发展快,解决就业能力强,具有创业收益,对居民致富带动作用大,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天水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发展较快,一批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壮大,但其比重仍然较低。到2015年底,全市有非公有制市场主体10.79万户,吸纳从业人员45.2万人,实现经济增加值 277.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6%。天水与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天水地方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使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成为发展天水经济的重要力量,更要成为实现天水富民目标的突破口。政府要按照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要求,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准入权利,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发挥各种所有制的优势,既可为民营资本开拓投资渠道,也有助于公有制经济优化治理结构,还可为企业和项目开拓多元化筹资渠道,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一种富有效率和活力的资本组织形式,必将成为我国未来非常重要的资本组织形式。天水地方政府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平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在经济、资源、环境关系上向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

天水自然资源短缺,总体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承受污染能力弱,如果采取高消耗、高占用、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资源将很快被消耗,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后恢复难度很大,经济发展将不可持续。从资源条件看,天水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数量少,缺乏可大规模持续开发的资源条件。天水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但山地多川地少,尤其是适合于工业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川地资源非常紧缺,只有87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可供开发利用的河谷川道地区不足76平方公里。天水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城市用水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天水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15.464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430m3,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00m3的1/5,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5。如果加上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9.4271亿m3,则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加入境水资源量为24.8918亿m3,人均水资源量国际公认的人均最低需求1000m3的2/3,属严重缺水地区。同时,天水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属于黄河流域的甘谷县、秦安县人口分别占全市的17.1%、17.3%,水资源量仅占全市的5%、5.1%,干旱灾害时常发生。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衡,春、夏、秋、冬分别占19.8%、47.7%、30.4%、2.1%。根据全市有关发展规划和《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参考国家有关用水标准和节水制度,预测保证率75%时,天水市2020年总需水量为57112万m3,省政府下达的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为44800万m3,到2015年底供水总量约3.85亿m3,供水能力还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城市和县城供水紧张,需要通过新建供水工程和市外调水解决。全市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3.21%,远高于全国的21.63%,但天水的森林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市域东部小陇山等林区,其他区域森林覆盖率低。天水的大片土地属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疏,生态条件严酷。《天水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到2011年底,全市土壤水力侵蚀面积4297.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 14325平方公里的30%,其中:轻度1763.8平方公里,中度1198.1平方公里,强烈804.2平方公里,极强烈454.4平方公里,剧烈77.3平方公里。因此,天水必须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在产业发展上,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占用水平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在资源利用上,必须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社会等循环经济,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型生活方式,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使天水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在经济增长驱动因素上向更加重视投资,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转变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种动力中,天水的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但规模不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2015年天水进出口总额只有23.85亿元,外贸依存度为4.31%,远低于已经大幅下降的国家出口依存度36.31%。以后需要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开放机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出口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消费是比较稳定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天水居民消费稳定增长,但人均消费水平相对较低。2015年天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371元,只有全国人均21392元的57.83%;天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74元,只有全国人均9233元的76.62%。天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7934元,约为中国大陆人均21946元的36.15%。同时,天水轻工业不发达,消费品中地产品比重相对较低,大量消费品从市外购进,也使居民消费对天水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打折扣。要提高消费对天水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要提高本地消费品供应水平。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主要来自生产及服务系统的财富创造能力,因此,提高消费能力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及服务系统。近年来,天水投资增长迅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值从1996年的0.1274迅速攀升到2015年的1.0885,投资增速远高于消费增速,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天水投资、消费与地方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见图一,消费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替代)。就当前阶段天水的发展来看,无论大大滞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的改善,经济规模的扩张,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就业机会的创造,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依赖投资的支撑。因此,在以后若干年的发展中,天水要更加重视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

图一 天水市消费、投资与生产总值对比及经济增速表

七、在产业组织上从产业链条短、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向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发展转变

产业以链式布局,产业链上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服务组织在空间上集聚共生、业务上分工合作、关联供应、不断细化深化产业链分工、共享人力资源和产业共用设施,实现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本地市场效应,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和企业经营优势、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化、组织化发展,是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共同经验。产业集群发展能通过企业空间集聚和产业链分工深化,获得创新的外溢效应,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获得产业发展的正外部性,使产业链上各环节和各企业的成本降低,优势提升,从而扩大市场广度和产业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形成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天水的各类产业都要按照集群化、组织化的思路去发展,壮大产业龙头,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和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在区域产业分工与竞争中形成优势。工业一方面要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引进产业核心企业和科研机构,为配套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分工深化提供需求和市场规模支撑;另一方面,要通过促进配套企业、专业化供应商、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建设产业发展共用设施和公用平台,降低产业链各环节成本,促进产业核心企业非核心业务环节的业务外包和外部供应替代,使产业核心企业集中发展产业核心环节,推动产业链分工深化,延长产业发展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企业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农业要着力发展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扩大产业基地,努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和风险共担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商业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建设运营好大中型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提高商业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和体系化程度。旅游业的发展要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产业布局,健全产业体系,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和协调,实现旅游业各环节一体化发展。文化及其他各类产业也要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整体化布局,实现链条化发展。

八、在经济投入要素来源上从更加注重招商引资向招商引资、促进本地企业投资和激活本地创业资源并举转变

作为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的经济落后地区,天水近年来高度重视外部资源的引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迅速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天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在招商引资上,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求,既大力引大引强,发展产业龙头,也引入科研机构和专业化企业、服务机构,完善产业链条。同时也要看到,天水的骨干企业蕴藏着巨大的投资能力。天水近年来投资额比较大的工业项目,其中若干是由骨干企业投资或者衍生出来的项目,骨干企业的更新改造也是重要的投资力量,因此,要大力支持本地企业的项目投资。落后地区的普遍特征是生产要素净流出,产品净流入,本地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从资金情况看,天水市1995年以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为贷差,从1996年开始转为存差,以后存差持续扩大(天水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存差情况见图二)。2015年在政府有关措施的强力促进下,天水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032.4亿元,贷款余额达到642.34亿元,存贷比达到62.22%,比2014年高出近十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低近七个百分点,比全省低约二十二个百分点,存差达390亿元,资金利用很不充分。天水人才流失严重,一批技术、管理、营销、生产骨干人才在企业陷入困境或破产后外流。只要天水有良好的事业平台、发展空间和合理的薪酬待遇,外流人才就可能回流。近年来,随着天水私营企业的发展,外流人才已经出现了回流和返回创业的势头。因此,天水在经济投入要素来源和企业发展上不仅要继续重视招商引资,也要重视本地企业投资,尤其要重视激活本地创业,充分利用本地生产要素。要给予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和创业投资同等的待遇,为各类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和平等发展的条件,并根据各类主体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扶持,使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充分迸发,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推动天水投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图二 天水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情况表单位:亿元,%

九、在企业布局上从相关企业分散布局向产业分区集聚、集中布局转变

“三线”建设时期企业布局上的靠山隐蔽,使天水骨干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类企业布局比较分散。近年来,在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与发展的急躁,在产业定位与企业入驻上长远考虑与统筹规划不够,入园企业产业分散,不仅形不成园区特色与产业优势,也使天水的产业布局更加分散。企业只有按产业链在空间上集聚,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集聚经济的成本降低、外部性等优势,更好地发展产业集群。因此,天水要借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机遇,建设好产业园区,推动工业企业按产业分区集聚。对已经建成的工业园区,要制定优惠政策,推动入园企业向产业园区调整搬迁,优化存量企业空间布局,优化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形成工业园区的产业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天水大力建设各类商贸城、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和文化旅游业产园,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要高起点发展,在各类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十、在优势培育上从培育比较优势向提升比较优势的同时重视培育后发优势转变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靠区域优势的发挥。由于天水的相对区位优势、加工工业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农林土特产品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等比较优势基本都不是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本身比较弱,比较优势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需要进一步培育、提升和发挥比较优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快完善路网体系,提升道路等级,尽快实现骨干路网高速化,增加航线和运输班次,畅通天水市外市内联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天水的交通枢纽地位和区位优势。装备制造业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特色农业要大力培育品牌,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产业规模。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要深入挖掘与合理定位资源特色,合理开发旅游线路,有效开发旅游产品,加强包装宣传,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在自然生态条件上要大力推进荒山荒坡造林,进一步发展林果产业,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使天水的宜居宜业宜游优势进一步提升。在人力资源上,要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使人力资源数量优势有效转化为质量优势和财富创造优势。缺乏绝对优势的落后地区如果只注重利用比较优势,就会在区域分工中一直处于落后地位,要突破始终落在发达地区后面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必须充分发挥区域后发优势。天水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天水要利用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所形成的凹地效应,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利用后投资项目起点高的优势,在项目投资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及机器设备,实现后来居上;利用技术差距,通过从国内外引进技术、技术模仿、收购兼并及自主技术创新,迅速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地区的技术水平;利用技术创新突破和新产业发展机遇,一步到位,高起点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上的后发优势;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制度移植、制度模仿和制度创新,突破对落后体制与制度的路径依赖;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实现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政策上的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包括一些比较优势在内的多种后发优势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所形成的综合优势、总体优势,因此,天水在培育后发优势时要把各种后发优势因素有效耦合起来,形成整体优势。同时,后发优势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后发地区具有充分的对先进因素的学习、吸收与创新的能力,因此,天水必须把培育后发优势与培养引进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培育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进行社会文化变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等结合起来,为后发优势的实现创造条件。落后地区的赶超,必须依靠区域优势的充分发挥,因此,天水必须把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并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推动天水经济的后发跨越。

[1]李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J].财贸经济,2013,(11):5-12.

[2]王一鸣.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和经济转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3-13,53.

[3]韩康.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和体制的升级——关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5):4-9,18.

[4]龚刚.从技术引进走向自主研发——论新阶段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J].经济学动态,2013,(5):16-26.

[5]冯涛,李湛.政府、市场关系的动态演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4-100.

[6]杨坚,司帆.区域后发优势理论: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09,(9):32-36.

[7]肖利平.追赶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1,(11):113-118.

[8]辜胜阻,肖鼎光,洪群联.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1):10-18.

[9]高新才,张新起.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框架——一个文献梳理的总结[J].甘肃社会科学,2012,(4):211-215.

[10]孙久文,胡安俊,陈林.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2,(3):175-178.

[11]杨静光.提升制度效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J].理论与改革,2010,(6).

[12]简新华,李延东.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模式、困难和途径[J].学术月刊,2010,(8):67-73.

[13]刘元春,陈彦斌.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和政策选择[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2):109-125.

[14]刘伟.经济新常态与经济发展新策略[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2):5-13.

[15]杨万平,杜行.中国经济增长源泉:要素投入、效率提升还是生态损耗?[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3-31.

[16]程虹.我国经济从“速度时代”转向“质量时代”[J].宏观经济研究,2014,(4):1-12.

[17]刘世锦.“新常态”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求是,2014,(18):28-30.

[18]靳涛,陶新宇.中国持续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解析与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11):74-89.

[19]赵具安.天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5):10-16.

[20]赵具安.天水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保障措施[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5):107-111.

F127.42

A

1009-6566(2016)04-0007-07

本文系2013—2014年度中共天水市党校系统立项课题《天水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与保障措施研究》的成果之一。

2016-04-20

赵具安(1971—),男,甘肃清水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财务金融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天水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天水之镜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