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2016-09-24刘艳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肾素阻滞剂内分泌

刘艳群 谢 鹏 万 翔

湖北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仙桃 433000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刘艳群谢鹏万翔

湖北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仙桃433000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04—2015-04收治8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8%(39/42),高于对照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为4.9%(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强化疗效,且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防止由于过度分泌对心脏造成损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死;内分泌激素;交感神经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大,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也因此被激活,易导致心室重构或心衰恶化等严重后果,加重心肌损伤[1]。临床研究提出[2],心肌梗死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已形成独立病理机制,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可有效改善预后。本文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1)年龄≤75岁;(2)发病24 h后病情相对稳定;(3)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Ⅱ~Ⅲ级;(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者;(2)哮喘发作、心源性休克者;(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法行起博治疗者;(4)合并窦缓、房室传导阻滞者;(5)正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且无法停药者;(6)未按规定用药者。

1.2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04—2015-04收治8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观察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44~73(63.8±5.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9(4.3±0.6)h。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2~71(63.5±6.1)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7(4.0±0.8)h。2组年龄、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对照组:静脉注射3 mg吗啡以镇痛,舌下含服0.3 mg硝酸甘油,静脉注射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以调节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口服0.5 g阿司匹林,12 500 U低分子肝素加入到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滴,100万U尿激酶加入到1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口服辛伐他汀40 mg/次,每天晚饭2 h后服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间隔2 min静脉注射5 mg倍他乐克1次,共3次。之后改为口服,每次25 mg/次,2~3次/d。2组治疗均为3个月。

1.4观察指标比较2组总有效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据此判定疗效。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血脂、心电图等基本恢复正常,心脏超声示无增大情况;有效:心绞痛大幅好转,血脂、心电图ST段明显下降、心脏超声示无增大;无效:心绞痛症状、血脂、心电图无明显改善,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增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包括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2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31)。见表1。

表1 2组总有效率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2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比较2组治疗前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现1例消化不良,1例血压偏低,1例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7.1%(3/42);对照组出现1例消化不良,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4.9%(2/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8,P=0.664)。

3 讨论

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紊乱,梗死区回收释放炎症因子与坏死物质,以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神经内激素分泌因此增加,利于维持血压与生命器官的灌注[3-4]。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分泌也会对心功能及心脏本身造成不利影响[5],基于此,临床逐渐认识到心肌梗死后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在改善预后方面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照组常规进行镇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溶栓、利尿、强心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所测定神经内分泌激素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以上激素的分泌得到抑制,效果明显更佳。心肌梗死早期,心房通过分泌ANP方式促进小静脉、小动脉扩张,排水排钠并抑制肾素,醛固酮等的分泌,抑制交感神经血管收缩,发挥机体代偿作用实现心功能的改善[6-7]。但并无法维持长久,需尽早予以有效治疗,否则会心力衰竭。ACEI具有抑制RAAS及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因此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利用负反馈机制在抑制RAAS及交感神经系统同时减少ANP分泌[8-9]。但不可忽视,ACEI应用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较大影响而导致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大量分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阻断心脏β-受体,对心肌收缩与肾上腺素分泌进行抑制,心肌耗氧量得以减少,心脏负荷减轻[4-5]。此外,其还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机械应力与强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心肌微循环也因此得到改善[10]。本研究中,观察组加用倍他乐克后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再次得到验证。

综上所述,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强化疗效,且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防止由于过度分泌对心脏造成损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1]陈曦,于大川,杨春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β受体阻滞剂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03-904.

[2]刘淑萍.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 995-2 998.

[3]王锦纹,陈韵岱,王长华,等.β受体阻滞剂服用史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0):822-826.

[4]梁伟杰,张在勇,黄惠敏,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27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4,16(11):1 575-1 577.

[5]杨麟,孙向军,王淑贤,等.急性心肌梗死应用β-受体阻滞剂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7):845-846.

[6]李文武.脑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8(13):116-118.

[7]王丹宁,陈鹏飞,黄颖,等.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 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5,10(5):511-515.

[8]种甲.再灌注时代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防治中的地位再评价[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8(4):310-313.

[9]廖家杰.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01-103.

[10]冯耀光,胡建国,朱德胜,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8):680-683.

(收稿2015-10-12)

R542.2+2

A

1673-5110(2016)17-0025-02

猜你喜欢

肾素阻滞剂内分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探讨不同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心率、血压的异同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