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B/T28933—2012职业经理人通用考评要素》的我国职业经理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
2016-09-23武冰欣
摘要:人力资源是我国第一大资源。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是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因此,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得到了学界的深入研究和业界的广泛实践。本文梳理了我国职业经理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基于专项国标建立了职业经理人素质考评指标体系,进而探索构建了我国职业经理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素质考评;指标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127-03
收稿日期:2016-05-02
作者简介:武冰欣(1987-),女,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现就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实习研究员。(北京/100024)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又陆续下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44号)、《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54号)三个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对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
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我国建立和推行以来,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受到了学界的深入研究和业界的广泛实践。专家学者从职业经理人的必备素质、成长机制、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2011-201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发布了有关职业经理人的四项国标,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考评提出了明确标准。但是这些标准还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部分研究仍侧重于探讨某一具体行业或企业类型的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提出的相关素质要求、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和培养对策也过于微观。因此,有必要进行补充研究和拓展研究,构建一个基于《GB/T28933-2012职业经理人通用考评要素》的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
二、我国职业经理人的产生和发展
(一)职业经理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从本质上而言,职业经理人是以其专业管理能力,代替企业所有者行使经营管理职能,为其赢得高额利润回报的人。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客观上要求经营管理活动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谋求长远发展,企业必然要变革原有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各项业务的经营活动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企业的所有者逐渐将经营权分离出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使专门以管理为职业的经理人阶层应运而生。由此,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本占有与经营运转不对称的矛盾,还可以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我国职业经理人的雏形产生于明清时期的晋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则是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而产生的。1978年后,党中央提出了“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重申要建立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步纳入到了企业治理的正式轨道。200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2011至2012两年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发布了《GB/T 26998-2011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GB/T 26999-2011职业经理人相关术语》《GB/T 28933-2012职业经理人通用考评要素》和《GB/T 28934-2012职业经理人培训规范》四项国家标准,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培训及考评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12年,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正式成立;部分央企在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建立了职业经理人制度;非法机构和不具备职业经理人资质的认证机构陆续被取缔;职业经理人培训市场日益规范化。
三、我国职业经理人素质考评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2012年发布的《GB/T 28933-2012职业经理人通用考评要素》,本文将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划分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通用能力4个一级指标,以及20个二级指标,构建出我国职业经理人素质考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我国职业经理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基于前文建立的我国职业经理人素质考评指标体系对职业经理人道德、素养、知识、能力的四项指标要求,本文设想通过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企业培训机制,提升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等方面,针对未来从业人员(在校生)、潜在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和现有职业经理人的不同发展阶段,构建集学校培养、企业培养、校企培养、自我培养“四位一体”的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同时从理论导向、实践导向和人本导向出发,设计职业道德自修、职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训及职业素养提升四个模块,见图1。
图1我国职业经理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一)职业道德自修模块
职业道德自修模块,贯穿于学校培养、企业培养、校企培养、自我培养四个阶段的全过程。培养对象是未来从业人员(在校生)、潜在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和现有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是促使个体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不断修炼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首先,个体要进行道德意识的自我强化、道德伦理的自我反省、道德规范的自我学习、道德活动的自我实践,以及道德思想与行为的自我评估,并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对外界及自身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和评判。其次,个体要将职业道德自修纳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合理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并以崇高职业道德作为个人职业发展的精神引领。
(二)职业知识学习模块
职业知识学习模块主要应用于学校培养阶段。培养对象是未来从业人员(在校生)、潜在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和现有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是通过学校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理论知识灌输和组织教学。首先,学历教育方面。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要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实际需要,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和企业类型职业经理人的知识结构建设课程体系,并有所侧重的开展教学;教学形式和方法上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采用小组讨论、讲座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参观走访及实地调查等互动式或“走出去”的教学方式,侧重引导教学对象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次,在职教育方面。要将大规模组织学习转变为小规模的分散式学习,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企业类型的职业经理人要以小班授课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
(三)职业能力培训模块
一是职业能力培训模块主要应用于企业培养阶段。培养对象是潜在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培养目标是通过赋予潜在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相应的岗位职权,在工作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训。培训项目可以包括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法务管理、公关管理、资本运作、市场开发、营销推广等诸多方面。可以采用挂职锻炼、岗位轮换、项目代理及素质拓展等多种培训方式,并辅以理论考核、专项测评等考评方式。
二是职业能力培训模块还可以应用于校企合作培养阶段。培养对象是未来从业人员(在校生),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业务技术实操相结合,增强其业务技术实操能力。首先,要建立以业务技术为导向的学生实习实践机制。通过实践课程、课间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实现对未来从业人员(在校生)职业能力的先期培训。其次,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基地或实践中心。同时,实行“双导师”制度,聘请业界专家、行业领袖和现有职业经理人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最后,要打通学生职业成长通道,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考取相关技术等级证书,或提前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认证。
(四)职业素养提升模块
职业素养提升模块,贯穿于学校培养、企业培养、校企培养、自我培养四个阶段的全过程。培养对象是未来从业人员(在校生)、潜在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和现有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是使个体能够在理论学习和管理实践中,培养自身的身心素质、法律素养,提升自身的职业思考力、职业观察力、职业开拓力和职业协作力。首先,个体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问题思考,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形成以专业视角和职业思维思考、评判和决策的工作惯性。其次,个体也要将职业素养自我提升纳入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并以卓越职业素养作为个人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五、结语
人才培养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符合行业发展趋势,适应企业用人要求,达成个体成才的目标。因此,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的探究需要经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笔者探索构建的概念模型,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或案例研究中得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尹检务.创新“双园轮转、校企轮换,双证融通”校企双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57-58.
[2]杨依.关于职业经理人素质问题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2):112.
[3]刘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与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2(02):78-79.
[4]GB/T28933-2012,职业经理人通用考评要素[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冷志明.商科大学生职业经理人潜在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67-68.
[6]赵曙明.MBA教育与中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03):82-85.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