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学”“习”“思”的关系
2016-09-23◆马力
◆马 力
孔子论“学”“习”“思”的关系
◆马力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对于如何学习有许多深刻的见解。比如,他对“学”“习”“思”之间关系的认识,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特别注重“学”的重要性。他曾在《论语》中说,如果你是个讲仁义的人却不爱学习,对别人很恭敬,就容易被人愚弄;倘若你喜欢见多识广却不爱学习,就容易轻薄浅显;如若你做人讲究信誉却不爱学习,就容易被坏人利用;如果你性情直爽、喜欢果断处事却不爱学习,就容易陷入难缠的事务之中;如果你很勇敢却不爱学习,就容易不问青红皂白、容易闯祸;如果你敢于直面现实人生却不爱学习,遇事就容易焦躁发火。以上几种不爱学习的人,本质都不坏,而且各自具备不同的美德(诸如仁义、好知、好信、直爽、勇敢等)。然而,光有这些品质是不够的,还须通过学习,避免各种品质运用不当而带来的负效应,做事才能恰到好处。这就是“学”的重要性之所在。
一个人“学”知识不是孤立进行的,在学的过程中始终伴随“习”。“习”是复习、温习的意思。如果学了知识而不温习,学的知识就可能被遗忘。温习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加深烙印的过程,从而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可见,温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后来人们索性把“学”与“习”连在一起,演变成“学习”。孔子说,对学到的知识不断温习,使它牢记在心,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这句话表明孔子有一心向学的人生志向和以增加知识为乐的高尚情趣。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早晨获得了真理,到了晚上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表明孔子对于真理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在他看来,获得真理比生命更加重要。孔子崇拜知识、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令人震撼,值得钦佩。
一个人对于知识的吸收不仅要通过“学”与“习”的环节,还要有一个理解的过程,才能内化于心,变成自己的东西,运用自如。因此孔子又提出了“思”的概念。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习要是不动脑思考,就会产生许多不懂的地方。反过来,如果只注重思考,而不注重吸收新知,你学到的知识就会陈旧、落后。可见“学”“习”“思”三者相伴相生,不可偏重或偏废其中的任何一项,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只有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学”边“习”与“思”,才能达到良好的治学效果。所谓“温故而知新”,其中温故既以“学”为基础,又伴随着“习”与“思”,知新,则是既“习”又“思”的共鸣效果的体现。
(漫画 程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