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困惑的导数教学策略分析*
2016-09-23庄迁福
●庄迁福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温州 325000)
基于学生困惑的导数教学策略分析*
●庄迁福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浙江温州325000)
数学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数学内在的性质特点,顺从具体的学情而行.根据这一指引,教学中应先调整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再进行教学策略分析,使数学课堂变成绿色的思维场.文章从学生导数学习中4个常见的困惑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生困惑;教学策略;比较判断法
绿色的数学教育倡导2个方向:一是自然,一是绿色.“自然”即循道而行,数学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数学内在的性质特点,顺从具体的学情而行,这为我们应该怎么教提供了方法与立足点;“绿色”意为生机与活力,数学教育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为教学设计提出了出发点与要求.因此,数学课堂上不仅应有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也只有自然、绿色的数学教育才更有效[1].笔者根据这一指引,在教学中先调整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再进行教学策略分析,使数学课堂变成绿色的思维场.
困惑1分类讨论这么多,怎么进行?
导数章节中考查的函数通常含有参数,因此对函数的单调性判断需要分类讨论.而学生面对多种分类讨论时,时常找不到讨论的分界点,也有学生表示能看懂答案听明白,自己却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解决学生这一困惑,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导函数的正负,设计讨论函数单调性的题组,再归纳设计一个算法,回归数学本质,授人以渔.
例1“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第2课时一个教学片断.
1)已知函数f(x)=(x2+ax-2a2+3a)ex(其中x∈R,a∈R),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3 结论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导数来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但对含参函数的单调性还没有掌握.笔者选择了3道高考题的第1)小题编制了上述题组.第1)题中的导函数可以因式分解为
f′(x)=ex(x+2a)(x+2-a),
通过比较2个根的大小来解决;第2)题中的导数可化简为
增加了函数的定义域作为区间要求;第3)题中的导数为
既要分析导函数的零点是否存在,又要考虑定义域{x|x≠1}这个隐藏条件.
学生完成这3道题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归纳,既有先求函数定义域的要求,也有求导过程的一些总结,更重要的是一起设计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可分3步完成,即操作时问自己3个问题:导函数有没有根?根在不在区间上?如何比较根的大小?优先考虑没有根,根不在区间上.有了这一指引,学生轻松处理了单调性问题,后面的教学中又通过对关键词的归纳、对导数解答题与客观题的总结,使得解决此类问题有迹可循.
困惑2构造函数还是参变分离,怎么选择?
在导数解题时,学生一拿到题目常常直接构造函数,然后对函数进行求导,若是复杂函数还要多次求导,有成功但失败更多.紧接着,教师也会将参变分离这一方法与构造函数的方法进行对比,对部分题目避免复杂的讨论.有了这2种方法,学生的困惑又产生了,该怎么选择呢?除了本题的2种解题方法外,笔者认为学生更需要一种分析题目的习惯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尝试,并表述自己的体会与收获,让学生采用各走一步再对比的方法来选择,不划定具体标准选择路径,同时教师需对方法进行延伸.
例2设函数f(x)=ex-e-x,若对任意x≥0,都有f(x)≥ax,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浙江省高中数学作业本第30页第14题)
笔者统计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主要有以下3种:
情况1构造函数g(x)=ex-e-x-ax,求导得
g′(x)=ex+e-x-a,
接着因求不出导数的零点而放弃了.
情况2进行参变分离,原不等式可转化为
情况3情况1或情况2遇到障碍,去尝试另一种方法.
笔者在分析时,先让出现情况3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先想到这一方法,再对比2种方法在运用时的优缺点.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当下的学情,到底哪一种方法更优,建议“先各走出一步,再对比”,对于一般比较简单的问题可考虑参变分离.
①当a≤2时(对应导数没有根),g(x)在[0,+∞)上单调递增,g(x)≥g(0)=0恒成立,符合条件;
②当a>2时(对应导数有根),由于g′(x)在[0,+∞)上单调递增,且g′(0)·g′(lna)<0,故存在x0∈(0,lna)使得g′(x0)=0,从而当x∈(0,x0)时有g(x) 困惑3这样做可以吗? 例3已知函数f(x)=(a+1)lnx+ax2+1. 1)讨论函数y=f(x)的单调性; 2)设a≤-2,求证:对任意x1,x2∈(0,+∞),|f(x1)-f(x2)|≥4|x1-x2|. 完成证明后,笔者又给出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进行对比,学生的疑惑得到解决.类比证明过程中构造函数的思想,对比结构,也就容易想到原不等式可转化为:当x1≥x2时, f(x2)+4x2≥f(x1)+4x1, 再证明g(x)=f(x)+4x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即可. 困惑4这么巧妙,怎么想得到? 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导数解答题,其最后一问常常结合了数列与不等式,需要构造不等式然后利用放缩技巧来解决,学生感叹:太巧妙了,怎么想得到?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不宜过分渲染技巧,这样容易让学生望之则怯,应注重通法通解,对复杂问题拆分,可采用比较判断法来进退自如[3],赋予学生发现数学形式美的眼睛. 2)求证:[(n+1)!]2>(n+1)·en-2(其中n∈N*). 证明第2)小题有2种方法:一是从形式上看,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二是从背景上看,可构造导数不等式.学生反映花了很多时间去看解析才看懂,觉得都是技巧,自己无法想到.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先将第2种方法进行拆解,分4步完成:寻找导数题干中的不等式;对参数进行赋值,通常是解集的边界值;写出对x赋值为n的表达式;部分放缩求和. 原不等式2边取对数后变为 2[ln1+ln2+…+ln(n+1)]>ln(n+1)+n-2, 具体选择可以从不等式其他部分的相似度考虑.运用到本题中: 左边:an=2ln(n+1), 右边:bn=ln(n+1)+n-ln(n)-(n-1)- 只需证明an>bn,即 还学生一片绿色自然的数学课堂,就要扎根于学生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各种困惑制定教学策略,分析有效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堂,伴随着学生的自我改造、重组和更新,使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 [1]陈勤,王贵文.让学生在课堂上生长——从一节高考复习课谈起[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5):30-32. [2]董裕华.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数学命题探析[J].中学数学,2007(4):60-64. [3]徐章韬.比较判断法解析高考试题[J].数学教学,2009(2):43-45. *收文日期:2016-04-25;2016-06-01 庄迁福(1986-),男,浙江温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O122 A 1003-6407(2016)0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