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 创造 欣赏

2016-09-23邓红菊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创造参与

邓红菊

【摘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而获得更多音乐体验,通过创造发挥想象力,建立起音乐形象雏形,在音乐互动中参与对音乐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 参与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137-02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要坚持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下,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家园,达到上好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小学低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音乐欣赏课时,就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借助视听、律动、绘画、剪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敲击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音乐互动,在参与中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在参与中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在参与中体验音乐的美感。

一、参与音乐情境,感受音乐魅力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形象去感染、感受作品情感。

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就可以采用幻灯片辅助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参与音乐律动,感受音乐魅力

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雄壮有力,然后,又通过踏步走、队列的适当变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首进行曲。

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

三、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音乐魅力

在小学一二年级低龄儿童欣赏教学中,运用节奏乐,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提高孩子拍击节奏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敲击打击乐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乐感,增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又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水族馆》时,我让孩子们用口琴、沙球、小铃分别模仿了海水流动、鱼儿吐泡泡、海洋生物狂欢的乐声,加深了孩子们对乐曲的理解:海底世界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奥妙无穷,培养了乐感。

四、参与音乐创造,感受音乐魅力

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例如:在欣赏《水族馆》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画了画海底世界,顿时热带鱼、海星、贝壳、珊瑚、海草映入眼帘,有的小朋友还画出了鱼儿们围圈跳舞庆祝狂欢节的景象。通过听画,让小朋友们明白海洋世界并不是黑暗沉闷的,而是色彩斑斓。的确,艺术是相通的,他们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五、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魅力

由于低龄儿童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欣赏教学《小青蛙》中,我要求小朋友们分角色扮演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又根据音乐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的展现了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加深了他们对音乐故事的理解。

六、参与音乐游戏,感受音乐魅力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音乐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部集中于音乐,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好玩”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音乐游戏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音乐游戏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术性、抽象性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因为游戏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喜闻乐见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的能力,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所以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也是提高音乐欣赏效率的一大手段。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也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

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在欣赏课中,运用形式多样游戏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质的良好途径。

七、参与音乐想像,感受音乐魅力

音乐是充满想像力的。和所有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欣赏也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和声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因此在上欣赏课中,我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如《龟兔赛跑》,通过熟悉龟兔的两段主题音调,及教师语言的引导,从而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完整的演绎故事情节,并能深刻的理解《龟兔赛跑》的寓意。此时,想像架起了心灵与音乐的桥梁。再比如《春天举行音乐会》歌词是“春雨唱歌滴答滴答,春风弹琴沙沙沙沙,春雷打鼓轰隆隆隆隆,春水鼓掌哗啦啦啦啦,滴答答答……春天举行音乐会,春笋是个指挥家,”从歌词中也可看出多么富有想象力呀!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反复吟诵歌词,不断想象,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美,甚至激发了学生表演欲。

总之,小学一二年级低龄儿童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只要能让他们动起来、玩起来、模仿起来,启动联想和想像,“参与”到音乐的情境中,就能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创造参与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