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6-09-23刘春晨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高中语文

刘春晨

【摘 要】诗歌,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如何让学生对诗歌引起高度重视,是当前文学教育的一个方向,也是所有语文教师们的一个课题。本文对如何让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变得有效性、高效性展开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词鉴赏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32-01

一、认知阅读,个性教学

开设诗歌鉴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的养分之余,培养高中生们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累积文化素养,因此学生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就培养对阅读的喜爱和兴趣,让其能够做到认知性阅读。古代诗歌用最精炼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或者形象,即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拓展了学生对事物思考的思维。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作者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雄奇景色,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人生的思索。

高中教师要使学生更了解我国古代诗歌,让学生们引发思考,就要有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不仅要让课堂提供有效性,更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发的去思考主动去了解我国灿烂的诗歌文化,从而提供学生们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或者鉴赏方面都能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改变低效的课堂现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轻松丰富的教学课堂。

二、抓住技巧,掌握意义

诗歌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抓住阅读与鉴赏的技巧是在高中语文古诗歌学生中的一大重要环节。修辞手法是古诗歌鉴赏中常运用,用强调或者营造某种氛围等,因此,学生应该熟悉古诗歌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将修辞手法改编成比较好记的口诀,方便学生记忆。同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方式、修辞。其中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议论、记述等;表现方式分为:衬托、烘托、对称等;修辞比较常用的有比喻、排比、夸张等。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曹操的《短歌行》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朝露”比喻时光与人生的短暂等,表达了曹操对时光短暂而自己又没建成大业的无奈感概。

抓住技巧的同时,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对古诗歌的意思的理解。高中生有了小学和初中的古诗词的累积,因此对一些诗人或是诗歌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古诗歌时,除了让学生通读全文和通晓全文的意思以外就是了解这首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因为一首古诗的时代背景或者诗人的背景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比如说:陶渊明写《归园田居》时,他辞官回乡,结束自己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为官的生活,他归来后,以一种洒脱,轻松的心态来写这首描绘无限田园风光的诗,抒发自己解开羁绊和枷锁后的愉悦。又比如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背景是他被贬官后,借着一个身世凄凉的琵琶女的故事,抒发了自己仕途不平,对政治黑暗腐败的痛惜,满怀郁愤。因此一首古诗歌与它创作的背景息息相关,在教师备案时,应注意这点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此引起重视。

三、培养能力,理解阅读

古代诗歌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要理解整首古诗的意境和要表达的感情,就要求学生们逐字逐句来分析。“诗眼”是古诗鉴赏中的一大突破点,它是诗词中最为精练传神或体现诗歌主旨的字、词、句,抓住诗眼,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地古诗的思想内涵和无穷魅力。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中的“梦游”即为全诗的诗眼,诗人以仙境的美妙反衬现实的丑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教师在备案时可以不用过于僵硬,注意将古诗歌中典故或者想象用贴近现实的说法讲述,让课堂变的更生动。教师在课堂讲解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赏析能力,让学生挑选古诗词中自己喜欢的诗句,自己翻译表达自己的看法,拓展他们的思维,只要不偏离诗句本来的意思,教师都可以适当鼓励。

理解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古诗赏析中一大要点。古诗的骨干是它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至关重要的。诗人赋予了古诗生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抱负,这需要学生细细品味,用心体会古诗中的意境,有利于累积经验,感受作者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本领。在古诗中,诗人喜欢用一些我们常见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诗人常用“流水”来表达时间的飞逝,“幽人”“孤鸿”等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氛围,教师可教导学生从这些意象来理解性阅读古诗文。在理解大概意思同时还要去深入探究它的深层意思,从而可更好提高学生语文全面综合的技能。例如,《雨霖铃》一诗,诗人借助“寒蝉”、“长亭”、“骤雨”、“杨柳”、“晓风”、“残月”、“酒”等一系列的意象表情达意,营造了“凄凉”、“哀婉”、“缠绵”的意境,烘托了作者浓浓的离愁别绪,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意象,探究其深层的内涵意蕴,从而领悟诗情,体会诗意。

总之,要想深入改提升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鉴赏的能力,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实际,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技巧,让学生的思维开拓,了解诗人最想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求教师根据古诗歌内容的不同把握古诗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更高效、更有特色的教学方案。

猜你喜欢

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巧用比较分析方法突破诗词鉴赏难题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