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三问”,优化课堂教学

2016-09-22朱沣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三问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朱沣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所提出问题的深刻见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追问、抛问、转问等形式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追问 抛问 转问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78

如今的数学课堂,有些教师并不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经常会出现想到哪就问到哪的情况,这种随意提问的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乏味,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那么,怎样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一、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再次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再思考,进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印象,在教学之前,教师先布置了让学生预习的任务,在学生预习完后,教师问道“通过刚才的预习,你们知道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听了教师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答出“(上底+下底)×高÷2”,此时,虽然学生回答正确,但是,如果想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追问。因此,就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追问到:“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把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给大家说一说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等等,在教师的追问下,迫使学生把注意力重新回归到对所学内容的思考与审视上,就这样,学生获得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识。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學中,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学预期目标不一致或者学生的回答不够深刻的时候,教师及时有效的追问可让学生在再次思考中直抵问题本质,达到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抛问

所谓抛问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先不予置评,而是将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对此做出评价,这样教学,可以给其他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尤其是作为被抛问的对象,更是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进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如在教学“数据的统计与整理”时,教师让学生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的身高、体重、出生年月等相关数据,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统计过程,教师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数据尽快统计上来吗?”这时有位学生说“可以让每个同学报上自己的身高、体重、出生年月等,然后,再让专人统计。”这位学生的回答方法虽然可以,但是,明显不是最优的方法,这时,教师没有就这位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而是把问题抛向了另一个学生“你是怎样认为的?”“其他同学呢?”这时,所有的学生都认真思考起来,都想让自己的方法被教师采纳,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然获得了如何统计数据的最佳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抛问的形式,把所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大家,这样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转问

所谓转问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或者答非所问时,教师采取转换提问的角度或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巧用转问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进而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在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师又及时把分数、小数引入课堂,与百分数作比较,接着,教师再问学生“既然百分数与分数、小数表示的数的大小是一样的,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也许是教师提问的方式学生不能适应又或者是提出的问题过于繁琐,许多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又这样转问到“你觉得百分数与其他数相比较有什么优势?”这样一来,由于教师转换了提问的方式,学生很快说出了百分数的特点。运用转问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巧用转问的方式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如此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思考问题的方向,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难度,必将可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追问、抛问和转问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反问、设问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提问方式,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教学更加有效。

(责编 罗 阳)

猜你喜欢

三问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公文办理须“三问”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指导阅读“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