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教学中谈如何激发学生历史质疑精神
2016-09-22胡剑
胡剑
摘 要: “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一切学习皆源于疑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还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历史课堂应通过营造质疑环境,激发思维热情,强化思维训练开展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能、勇、善、乐的质疑意识。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质疑环境 质疑精神
所谓“质疑”就是提出疑问,质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然而,很多时候质疑精神在我们课堂中消失了,教师和学生都服从于教材的结论。模式化、格式化取代了个性化、生动化。这与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精神相违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而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就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疑”中学习,在“疑”中创新。让历史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质疑精神。如何才能实现呢?对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谈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打破权威,历史教师要有质疑精神
教师不具备质疑精神,却要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是不合理的。教师培养学生反思和质疑精神首先要从自己入手。教学中尽量用质疑精神对待教材,对待教材中的每一个结论。例如,列宁曾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2007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对这些有疑问的地方,难道不值得我们反复思考与质疑吗?
二、创设环境,搭建质疑平台,让学生勇于质疑
首先,教学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质疑精神容易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对话关系。要让学生有胆量参与到课堂质疑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找茬”,如讲到“一票共和”时,就有学生质疑过:“英国资产阶级为什么不支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反而支持法国封建势力呢?”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们要给予呵护,才能更好地建设课堂质疑文化氛围。
其次,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观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传统以教为本的教学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动”向“被动”转化,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化,为学生质疑让出时间和空间。如讲到苏联的改革时,曾经用多媒体事先放映了苏联垮台时的部分影像资料,提出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一夜之间不复存在,是什么导致这个庞大帝国的灭亡?”通过这个质疑,学生有一种“知识的饥饿感”,产生进一步调查和研读史实的欲望。
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乐于质疑,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从中享受到质疑的乐趣,而不是把它看做苦差事。具体来看,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对比”中质疑问难。教师要教会学生比较分析某些概念、结论之间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让学生从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中质疑问难。如“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都是地主阶级的改革,它们在目的、性质、结果等方面的区别是什么?”“明朝时中国的内阁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内阁是相同的事物吗?不是,它们的区别又是什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同为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它们在内容和影响上是一样的吗?”“同样是远洋航行,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就没像新航路开辟那样在中国发展起资本主义”……通过这样相似问题的对比,让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疑难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现象的“矛盾”中质疑问难。大千世界充满了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能够发现矛盾,就能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在矛盾处质疑问难,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例如:讲到法国“一票共和”时,就有学生指出来“为什么英国的资产阶级不支持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反而支持封建势力呢?”当我讲到“辛亥革命”失败时,学生就有人质疑“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效仿欧美搞民主共和制度,为什么得不到欧美资产阶级的支持?”还有讲到“《南京条约》时,提到五口通商,广州作为其中一个,似乎与清政府早期设立的广州十三行相矛盾”……这一系列看似违背逻辑的现象,实际上深藏着真实客观的合理性。通过培养学生对“矛盾”现象的质疑,提升学生观察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结论”中质疑问难。现有高考制度下,学生对教材的结论往往奉若“真理”,唯书唯本,只管背,从没有产生过怀疑。当有一天他们发现部分“真理”是埋藏在文字之外的话,该有多么困惑。因此,历史老师的作用就应该是“现实的关怀”。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一路走来的道路是怎样的?有没有走过弯路?错在什么地方?怎么修正的……这涉及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对所有历史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五四运动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这样的评价是否公允……
总之,教师要解放思想,准许学生有疑就问,鼓励学生不懂就问,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同时不要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流于形式、走过场,长期坚持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则学生创新能力一定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主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第1版).
[2]赵艳梅.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质疑”.吉林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