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庆中学:一所新城圈学校的担当
2016-09-22赵雪飞
记者_赵雪飞
双庆中学:一所新城圈学校的担当
记者_赵雪飞
在校长沈明德眼里,双庆中学是有使命的。
十余年来,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受到巨大冲击,生源锐减,“撤村并校”,“乡镇中心校”成了农村教育的被动应对。而城市则涌现出大量 “新城圈学校”,位于成都东三环的双庆中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1997年,这所出现在成都东郊一片菜地上的中学,诞生之初就遭遇质问: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分到双庆中学?19年后,双庆中学书香弥漫,绿树环绕,附近的居民多问:为什么不把我的孩子分到双庆中学?
双庆中学,在其19年的发展历程中,是如何扭转乾坤的?记者带着好奇走访了双庆中学的一线教师。
李永桂:班主任的果敢与温柔
1997年,当李永桂双脚踏进双庆中学时,还是一个年轻女孩儿。“双庆中学成立多少年,我的教龄就有多少年,我的班主任经历就有多少年。”
初出茅庐,没有所谓的“师父”带自己,面对的学生也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乖孩子”。打退堂鼓显然是不可行的,只有硬着头皮跟学生沟通。
曾经有一名因病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成绩差、很少受到正面的鼓励,因此形成了厌学情绪,在心理上表现出焦虑、孤僻和自闭的特点。李永桂主动去了解他,进行家访。在课堂上,给他更多发言的机会;考试前,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帮他克服考试焦虑。最后,整个小组的学生都对这位同学刮目相看。
作为班主任,李永桂一直强调的一件事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整个班级像一个大家庭。”
2007级毕业班会上,班主任李永桂当众念了一封信,是学生张许悦的妈妈写给全班同学的。“感谢老师和全班同学三年来对悦悦的关心和照顾,三年的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让她无比幸福和快乐……”
张许悦,一名患有脑瘫的特殊儿童,和其他学生一样,进双庆中学接受义务教育。
刚得知张许悦将到自己的班来就读时,李永桂有些忐忑,“我怕自己不能照顾好这个孩子,也怕班上的学生不能和她好好相处,甚至欺负她。”
于是,在张许悦不在场的第一个班会课上,李永桂组织了“因为有你,我们要懂得爱”的主题班会课,给同学们讲述了她的经历,讲述了她的父母对她的付出和爱,并且和学生“约法三章”,不许在班上出现诸如“脑瘫”“残疾”等字眼,并鼓励每个学生力所能及地帮助张许悦。李永桂率先带头背张许悦上下楼梯,同学们帮她提书包,打饭,搀扶她上厕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上自发成立了“爱心互助小组”,轮流对她的生活给予照顾。
张许悦毕业后,还会不时到学校看望这位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李永桂首先带给学生的是宽容、关心,这些默默的力量。
回看自己的班主任经历,李永桂将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挫败中寻找方向——建立一个正常规范的班级。
最初当班主任,没有带班经验,又面临的是一群“非凡”的学生。这是李永桂班主任经历中最难熬的阶段,她说,曾经有一个学生家长到教育局告她,原因是她对学生管得太严。
自己的辛苦付出,却没得到家长的理解,让她心里五味杂陈,甚至有一种挫败感。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当班主任的时候,她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下定决心:我不仅要把班主任当下去,而且要努力让家长和学生信服。
她建立班级公约,尝试取得学科老师、班级干部和家长的支持,坚持“立足常规,关注细节”。她认为,这是建立一个规范班集体的前提。
第二阶段,在挣扎中寻找力量——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
几年前,双庆中学正在进行“精引精练”课题改革,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时李永桂所带班的学业成绩,在全年级只是处于中等偏上,又处于初二下期学生迅速分化的阶段。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她大力推行“学习小组竞争模式”,在期末统考中实现“逆袭”,全班总评获得年级第一,更让她欣慰的是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后来她总结,“要打造一个良好班集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家长的鼎力相助才是力量之源。”
第三阶段,在信任中寻找希望——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
李老师的班主任经历中,最让她感到轻松的就是现在这个班级——学生上进,家长给力,教育活动除了学校因素,还需要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一直以来,李永桂注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精心准备每一次家长会,搭建各种家校沟通平台。同时,也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小组建设之中,让家长了解班级和老师的各项工作,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19年过去,李永桂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并获得成华区“十佳优秀班主任”、成华区“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校长这样评价她:“入格在双庆,成长在双庆。”一路走来,挥洒汗、泪,倒也和乐。
许彬容(左),双庆中学“老三届”的一员;李永桂(右),伴随双庆中学成长起来的教师
许彬容:宽严有度,雷厉风行
双庆中学有这样一个群体,被称为“老三届”,指的是学校成立前三年(1997-1999年)进来的老师。许彬容就是其中一员,1999年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成为班上第一个签协议的毕业生。
和大多数新来的老师一样,许彬容首先学会的是自力更生。初到学校,许彬容就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当班主任。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没有别的人选。
带了一届学生,许彬容工作中的从容淡定及处事能力得到领导肯定,任命她为年级组长。出色的执行力再次得到学校的认可,2004年,许彬容被委以德育主任,连续8年。
彼时,双庆中学正在实行以德育破解“新城圈教育”难题的策略,德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治安德育、活动德育到规范德育、延伸德育,“老三届”们印象深刻。
“我们学校周围是没有网吧和小卖部的”,许彬容说,每到中午,她就端着午饭守在学校大门,没有学生敢出去上网或者买零食。“盯人”战术的实施,让网吧在学校附近开不下去,慢慢地,学校附近的零食店也没有了。跨过治安德育这一初级阶段,学生们终于可以有一方净土安静地学习了。
外围的环境解决后,学校组织起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向家长和社区延伸。
2013年,许彬容在当了一年教务主任之后,成为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此前的经历,让她更能站在老师的立场为他们考虑,给他们指路。
“精引精练”是双庆中学课题改革的重点项目,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追求的课堂质量。记者听过一堂许彬容的数学课,课很平常,是平时课堂测试的试卷评讲。一张试卷上有30多道题,大题有近10道,许彬容只选择出错率最高的几道题来讲解。“如果每道题都讲,别说一节课,就是五节课也讲不完一张试卷。”
评讲试卷本该是枯燥的课,但这节课却异常活跃。许彬容给出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再让最先得出答案的学生上台给学生演示解答思路。很多时候,许彬容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学生却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有的甚至比老师的更简单。许彬容说,她经常被学生“赶下台”,因为学生往往有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希望与同学们分享。
都说严师出高徒,许彬容的严厉是全校皆知的。她的一个学生毕业多年后,在聊天中对许彬容这样讲道:许老,我一直记得你高跟鞋一跺脚,用犀利的眼神看着我说“看”的那一幕。
不仅是学生,学校老师也怕她三分。教学工作并不好做,新来的老师都需要手把手教,很容易磨掉老教师的耐心,对他们发火的情况也出现过。“没办法,他们需要成长,不能老是在原地踏步不前。”现在,许彬容也在慢慢转变自己的态度——她是从教师成长起来的,能够理解年轻老师的压力,在教研工作方面会更多地照顾他们的情绪。她说,“这也是我的成长。”
许彬容说话的声音是沙哑的,因为刚走上讲台的时候不懂得保护嗓子,面对调皮的学生总是扯着嗓子教导。久而久之,喉咙长了息肉,做了手术,嗓子却沙哑了。
采访当天,学校正在举行汉语节活动。许彬容来到活动现场,立马有学生来向她问好,主动介绍活动进行的情况。在学生眼中,许彬容课堂上很严厉,课后却是能够一起聊天的朋友。看着许彬容自如地和学生谈天说地,脸上不时露出微笑,记者想起刚和许彬容见面时她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感激这个地方,它给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双庆中学学生在全国3D打印博览会现场
面向社区而成立
在校长沈明德眼里,双庆中学是有使命的。
90年代末,城市外扩,乡村变城市。联合村摇身一变,成为成都市成华区的长天路社区。当地农民也“洗脚进城”,但囿于固有的生活习惯,长天路社区的文化氛围与“城中村”无异。
同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他们的子女也随迁而来。双庆中学的生源多来自当地农民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由于家长平时对子女疏于管教,有不良习惯的孩子,便被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
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问题,多是来自家庭。双庆中学的应对方法直击根源,“每逢年底寒假,给每位家长寄出一封信,希望家长与学校的合作能更加紧密,相互配合。每个学期,学校还评选出‘优秀家长’‘学习型星级家庭’。”
这种使命感在双庆中学老师的行动中也表露出来。
李永桂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从初二开始直到毕业,李永桂都帮他垫付餐费。有一次,那位学生的家长还当着孩子的面向李永桂借钱。
后来,家长没有还钱,李永桂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个家长一直在吸毒,在这个孩子中学毕业后离开人世。”李永桂因此自责过,“如果当时能够多留意,也许这个学生的命运会被改写。”
一位家长曾在以往的访谈中提到,“我的孩子上学时成绩差,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孩子的成绩慢慢赶上来了。” 有家长在孩子毕业后自制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天大地大,母校最大”,来表达对双庆中学的感谢。
学校成立之初,师资的缺乏是双庆中学难题之一。当时,加校长在内,仅有三名老教师。其他的教师,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先前皆无从教经验。后来,双庆中学还补入了一些子弟校剥离的教师。
校长沈明德笑说,“当时的双庆中学就是一所‘草根’学校。什么叫草根?就是没有任何根基、没有任何依附,凡事都得靠自己。”
沈明德把双庆中学这样的教育形态称为“新城圈教育”,摸着石头过河,最后选择将德育作为切入点。在后来的双庆中学,涌现出一大批通过校本自培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
在学校的办学探索中,沈明德从中梳理出一些经验:“以德育破解‘新城圈教育’难题,以文明校风收获‘近香效应’;以特色教育作为探索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以课堂改革实现‘新城圈教育’战略升级转型。这三点覆盖学生的德智体美,让双庆中学成为成华区的一匹黑马。”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支健康成长的教师队伍!“成长在讲台,成长在科研,成长在机制”,是双庆中学的师培路径。“近十年,学校又招收了近40名教师,人人能入格,个个有精彩。”沈明德说,“这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最大本钱’。双庆中学曾经弱在教师队伍,如今已强在教师队伍。”
一所“新城圈学校”能够顺利实现战略转型,在沈明德看来,“最大的学问就是内涵发展,内涵发展的核心是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激活了教师队伍,其他的便会自在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