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学习故事”之路上
2016-09-22许丽丽方程
特约记者_许丽丽 方程
行走在“学习故事”之路上
特约记者_许丽丽 方程
近期,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由育儿周刊、成都人文培训学校承办,以及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协办的 “贯彻《指南》,学习故事研习项目——研讨会”在蓉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
近几年,新西兰 “学习故事”越来越多地被熟知和追捧。“学习故事”到底是什么?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值得学习的儿童观?我们将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立体呈现给读者。
“学习故事”是什么
自2004年,就有一些中国幼教工作者开始对“学习故事”感兴趣,引进了其中一些理念用于研究和实践。随着2012年《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颁布,中国幼教工作者更为关注儿童和儿童的学习。到2013年,国内许多城市诸如北京、山东、福建、重庆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了解并接触“学习故事”,尝试着把“学习故事”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观察儿童学习、解读儿童的学习行为过程之中。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许多老师存在困惑:究竟该以怎样的视角去解读孩子?怎样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哇时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之后,该如何回应?……
那么,“学习故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周菁说,“学习故事”是一套具有明确教育价值观引领的形成性儿童学习评价体系,其中包括了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和发展观、评价观。
儿童观指的是,每个儿童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和我们儿童学习的评价有关,这要求我们从原来的“找不足,找发展需要”转变为“发现孩子的长处,发现他能做的、感兴趣的‘哇时刻’”。
学习和发展观指的是,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复杂的、多元的,充满无限机会和可能性的。如果儿童容忍学习中不确定因素的能力越强,那么他们就会越大胆,学得越快,他们自己学习的力量也就会越强。
“五大关键点”
理解“学习故事”,有这样几个关键的点:
关键点1:“学习故事”的特征
它不仅是一种学习评价的手段,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方式:教学始于观察儿童的学习(注意),然后尽力去分析和理解它(识别),好好地利用我们所识别到的信息来有效地计划和支持儿童的进一步学习(回应)。
具体而言,也就是说“学习故事”的组成教师需要改变已有的建立在对儿童进行“客观”观察基础上的评价方式。如:
1、注意
对儿童学习的观察(故事和照片)。
2、识别
教师对学习的分析、评价和反思,如“我认为在这个情境中我看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关于马可,我今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回应
教师为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制定计划,如“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支持、促进和拓展儿童的学习”。同时,一个“学习故事”还可以呈现家长和儿童的声音。
关键点2:什么是“哇时刻”
“孩子宽容的态度就是哇时刻。”
“孩子的兴趣和对兴趣的执着就是哇时刻。”
“孩子做出了出乎我们意料的事情就是哇时刻。”
“孩子敢于质疑成人并且积极验证,就是哇时刻。”
“孩子对事情的不断探究,就是哇时刻。”
…………
“学习故事”是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所做的观察,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儿童学习过程的一系列魔法时刻,关注的是儿童能做的(Can do)、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儿童不能做的、欠缺的地方。在这些魔法时刻里,儿童展示出一个或几个《Te Wh a rirki》所重视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勇气、信任、坚持、自信、责任。
关键点3: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目的1:培养儿童积极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学习品质);帮助儿童构建自己对人、对地方和对事物的理论。
目的2:想要构建的学习者形象:勇敢、好奇、坚持、信任、会玩、自信、有责任心(即: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周菁指出,《指南》提倡的儿童观和想要构建的学习者形象是什么样的呢——有能力、有自信、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好奇、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恰好,这与“学习故事”的儿童观——“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不谋而合。
关键点4:为了“促进”而评价
“学习故事”是为了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所进行的评价,而不是对学习结果的测评,也不是评判儿童的学习情况,而是观察和倾听儿童的心声,追随儿童的兴趣,支持儿童探究和实现他们心中的想法。总之,为了促进学习而评价。
关键点5:坚持“四大教育原理”
体现儿童和周围环境(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互动互惠的关系。
刻画一个整体发展着的,独一无二的儿童——整体发展。
折射家庭和社区在儿童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家庭和社区。
激发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力量,让他们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和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激发力量和赋权。
“不是所有能被量化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被量化。”周菁说,“对于21世纪的学习者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呢?需要的是将知识、技能、心智倾向(学习品质)三合一作为核心素养。”
周菁表示,《指南》里希望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尊重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的特点,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学习环境,认识到各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幼儿个体在各领域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并激发幼儿灵活地拓展和创造。这些理念都引领着大家观察儿童的学习,解读儿童的学习行为、过程,以及行为背后的想法和情感等因素。
当大家邂逅了“学习故事”之后,教师们发现它不仅在理念上与《指南》精神有很多共鸣,在实践中又为教师提供了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于是,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开始被它吸引,开始带着爱和喜悦走近、走进儿童,开始以“儿童的视角+专业的视角”去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国内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了解并接触“学习故事”,尝试着将其理念和方法引入观察儿童学习、解读儿童的学习行为过程之中。图为”学习故事“研讨会现场
把握“哇时刻”
我们已经知道,“学习故事”就是发现孩子的“哇时刻”。
以前,我们更多关注孩子的问题,而现在要更多的关注“哇时刻”,这里面蕴含着儿童观的转变:相信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在实操中,老师也出现了许多困惑,如怎样才能发现“哇时刻”?如何解读“哇时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习故事项目研习组成员顾春晖老师说,“哇时刻”不是在写学习故事时才去关注,而是在每日常态的工作中,从价值观、理念、思维和行为方式开始转变。”发现“哇时刻”需要老师具备三颗心:放心(相信儿童,放手赋权),真心(以读懂儿童为目的),静心(去自我,耐心倾听)。
面对“哇时刻”,我们需要做什么?老师需要以平等的同伴者身份,与孩子共创学习。打破教育边界,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不断跟进、呼应。并且,要明白儿童是在关系中发展,每个孩子行为背后都源于兴趣,想要读懂孩子,就要与他全面建立连接,综合信息,学着追问为什么。“孩子因完善而独特,想要发现一个独特的孩子,我们就要认识一个完整的幼儿。”
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教研主任,北京早期教育研究所“学习故事”研究组成员刘婷老师从接触学习故事起,就被它深深吸引。她从“学习故事”里,认识到了儿童、教师和教育是什么样的。相比中国共性的教育:同样的时间、空间、材料,进行同样的步骤,得到同样的答案,它看到了新西兰个性化教育的优势。但这种个性化看似很不一样,其实内在也是一样的,它都包含了对学习规律、学习习惯的尊重和培养。
她的经验是:打破,后退,读懂儿童,理解学习,并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她说,教师后退,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老师在“退”中,也做了许多事,它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的力量,先后退才能看懂孩子,而孩子需要空间、时间、权力、信任和理解。
老师需要以平等的同伴者身份,与孩子共创学习。打破教育边界,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不断跟进、呼应
放手给孩子机会和空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结语
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是一种理念,一套思维和行为模式。
当前市场较为萧条,除了部分作物补肥、追肥之外,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工厂采购方面,目前处于观望状态。尿素在化肥领域属于快消品,是化肥市场的风向标,在工业方面,胶合板厂基本是定时、定量使用,不会间断,季节性不强。而复合肥厂的季节性则很强,目前多停产或者减产,处于采购淡季。只有叶面肥、水溶肥等功能性化肥厂家会有部分采购。
也许在实践中,还有各种担心以及不完美之处,但只要老师愿意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想问题,愿意放慢脚步去发现孩子身上的“哇时刻”,愿意用敏锐的观察力,把幼儿的一个小行为、小发现放大,经过识别,并做积极回应,愿意放手给孩子机会和空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如此,我们便能给幼儿创造一个学习探索的空间,这时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周菁:我与新西兰的“学习故事”
周菁(中),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幼儿教师。1996年,在北京某国际学校与新西兰幼儿教师一起工作,开始了与新西兰的缘分。2006年赴新西兰深造、工作,深入了解新西兰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一
1996年,我在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做幼儿教师时,遇到的第一任外教搭档便是新西兰人,她大概50岁左右。
这一年,刚好新西兰颁布了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Te Wh a riki》,它为新西兰的0-5岁幼教机构和教师们指明了早期教育的理念、方向和目标。
我的第一任外教搭档参与了课程框架的发展,我后来了解到,在研发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过程中,新西兰的幼教工作者们、相关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家长们围绕“儿童的形象”“幼儿教育为谁办和怎么办”“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课程”等核心话题展开了讨论,并在一个包容、合作、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达成一定的共识。
恰好,我的第二任外教搭档也是新西兰老师,来中国时也是50岁。当时的我,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的课程框架是什么样,只知道有这个东西,但是,这两位50多岁的新西兰人在日常中与孩子在一起的状态,深深打动着我。原来,一大把年纪了,还可以抱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那么投入和享受地在一线做老师;原来,与孩子一起,每天都可以是充满惊喜;原来,教学可以从先观察他开始,了解他的兴趣后,再提供他所需要的;原来,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兴趣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带班的每一天也可以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又是计划之外的……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似乎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
二
印象中,有一次,我和新西兰老师一起布置教室环境,正当我准备像其他老师一样,在墙壁上粘贴各种可爱的迪士尼卡通形象时,她马上制止了我。她说,“我们还不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兴趣在哪里,不能粘贴这些。我们是幼儿园,不是主题公园。”而且,她还会在教室很高的地方,贴上“在游戏中玩,在玩中学”的字样,想让家长看到,从中有所启发……这些都给我很深的印象。
后来,我也合作过其他很多国家的老师,但新西兰这两位老师对我影响最大。而且,我逐渐发现新西兰老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特别尊重孩子,特别爱孩子,特别有工作热情。你能看到,这些奶奶辈的一线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自然,孩子也很爱她们。
三
2006年,我决定去国外留学,继续深造。当时我一心想去新西兰,看看那里的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
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我慢慢接触到他们的学前教育课程,同时,我与第二任新西兰搭班老师一起办了一个2至5岁的混龄托幼中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才开始正式真正接触到新西兰的课程体系,以及“学习故事”在幼儿园各个层面上的运用所带来的价值。
将近七年时间,我在新西兰学习和工作。我逐渐懂得了新西兰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精神风貌,原来它是与这里的课程环境分不开的。
自从1996年正式颁布幼教课程大纲以后,不同类型的幼教机构都在这套早期教育课程框架《Te Wh a riki》的引领下编织着适合自己机构、孩子、家长和社区需要的课程,因为在《Te Wh a riki》的文本里面没有规定任何的教学内容,但是提出了明确的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和发展观、教育原则、学习和发展线索、以及各条发展线索中的预期学习成果,教师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课程框架中的这些教育理念原则、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以及自己幼儿园孩子的兴趣、本地资源等编织在一起,发展出适宜的课程。因此,每个幼教机构的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不太一样,但是,课程背后的理念、原则和对孩子学习和发展的期待又是相似的。
这样开放的、多元的、鼓励老师理念和实践联系在一起的课程激发着老师不断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的兴趣是什么?他们在学习着什么?他们还需要什么?也就是说,在编织属于自己的课程中,不同类型的幼教机构的教师们可能更多的会思考如何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如何提供丰富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如何促进、支持和评价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教育部和教育评估办公室不但会依据《Te Whariki》中的教育理念、原则以及学习和发展线索对每个幼教机构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评价,也让这些理念和原则引领教育管理部门对幼教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四
“学习故事”是在《Te Wh a riki》课程框架颁布后研发而成的一套学习评价体系。它是为了促进儿童学习而进行的评价,而不仅是对学习结果进行的测评。它是叙事性的、形成性的,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是课程的一部分。
“学习故事”基于教师在日常教学情境中对孩子所做的观察,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儿童学习过程的一系列魔法时刻,关注的是儿童能做的(Can do)、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儿童不能做的、欠缺的地方。在这些魔法时刻里,儿童展示出一个或几个《Te Wh a riki》所重视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勇气、信任、坚持、自信、责任。
同时,学习故事希望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注意—识别—回应”儿童的学习,然后再把某些对孩子来说特别有意义的学习片段记录下来。学习故事中的注意部分,就是把对儿童学习的观察(故事和照片)写下来;识别部分就是教师对学习的分析、评价和反思,在识别时教师可能会问自己“我认为在这个情境中我可能看到了什么样的学习”;而回应则是教师为促进和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想到的一些新的学习机会和可能性,教师可能会思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支持、促进和拓展儿童的学习”。
自2004年开始,就有一些中国幼教工作者开始对学习故事感兴趣,引进了其中一些理念用于研究和实践。随着2012年《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颁布,中国幼教工作者更为关注儿童和儿童的学习了。于是,从2013年开始,关注儿童和儿童学习的学习故事这套评价体系(理念和实践)也随之被更多的幼教工作者所了解。我想说,新西兰幼儿教师、《Te Wh a riki》以及“学习故事”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如今,越来越多接触到学习故事的人,也开始改变他们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把目光从教师的“教”转而放到孩子的“学”上,开始发现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力量。
学习故事分享
学习故事一:《小小建筑师》
今天的游戏时间里,好几名小朋友迅速地跑进了建构区,因为最近我在建构区内投放了很多新的材料——大大小小的纸箱。
你们很兴奋,每人拿了一个纸箱都往一起叠高。我猜你们可能是想搭建高楼吧!一开始,你们玩得非常开心。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了问题:你们都是随便搭建的,纸箱不分大小随意地往一起叠高,所以纸箱总是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倒下了。一会儿的功夫,有的小朋友有点气馁了,有的小朋友已经离开了建构区,而你——涵涵,在建构区里我依然能看见你。
我发现,刚开始的时候,你只是用充满智慧的小眼睛看着小朋友们在搭建,眼看着大家陆续放弃了,你才说话:“你们不能这样搭,这样不对!纸箱会倒的,你们不能把小的放下面了,要放大的,让我来试试。”你用一脸认真的表情说着。还用熟练的动作把最大的纸箱放在了最下面,然后又挑了个第二大的,又选了个第三大的……你把这些纸箱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一个一个地搭建了起来,旁边的小朋友一直在看着你,她们学会了你的方法又重新找回了搭建“高楼”的兴趣,接着又开心地玩起来了……
涵涵,小小年纪的你居然有着这么强大的观察能力与指导能力。一开始,你并没有盲目地参与到游戏,而是先观察,再发言。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且能解决问题,真的了不起。你能吸取其他小朋友失败的经验,想到把大的纸箱放在最下面,然后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去搭建这些纸箱,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游戏中去,并且乐于把你的经验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为你鼓掌。
你的脑海中已经有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排序的概念了。接下来的日子,鹤鹤老师将会在活动区里投放更多数量的、大小不同的盒子或罐子,为你的数学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东北育才幼儿园 孙鹤飞)
学习故事二:《叶子在睡觉》
今天我坐在沙池旁边时,你也走来坐在我身边。我们一起享受冬日的暖阳,闲聊了一会儿。你忽然摸了摸我们身后的叶子,悄声对我说“叶子在睡觉!嘘——”你把耳朵凑近听了听,然后轻轻地又摸了另一片叶子,一片又一片,微笑着说:“叶子在睡觉。”
叶子在睡觉!你的说法真让我着迷。看着你那么轻手轻脚地对待叶子,我知道你好有爱心,好在乎我们周围的环境啊。你这么温柔地对待对待小小的树叶真的是提醒我,我们都应该这样充满爱心和温柔地对待我们的大自然母亲。
我好开心你今天和我说了那么多话,能一起说中文多好啊。我也注意到你的英文在不断进步,因为你整天都和你的小朋友,比如MIK一起玩啊!CC,我好高兴看到你这样一天天成长进步!
(新西兰某所幼儿园 Wendy)
学习故事三:《爬山》
亲爱的小熊,今天的户外活动,我惊喜地发现你选择了一个对你来说很有挑战的游戏——爬小山。你好棒,是个有勇气的小男子汉,小小的困难是不会让你退缩的。
你拉着绳子使劲往上爬,爬一点又滑下来,你一定觉得有些吃力是吧?你看着我,知道老师一直关注着你,你什么话也没说,但老师看见你的眼神却很坚定。小熊,你看看爬小山的自己,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很勇敢呢!
你知道吗?你不怕困难,挑战自己让老师好喜欢。老师悄悄地在心里面为你竖起了大拇哥。
你拉着两根绳子,试图走上去,但走到一半就滑了下来。你反复尝试着,爬上去,又掉下来,但是你始终没有放弃。
你开始尝试新方法,抓住绳子爬到一半时,你便丢掉绳子双手抓着小山顶,想用这个办法爬上去。
你努力了很久都没有成功,但是你并没有放弃,而且想出了爬山的新方法,你不仅是一个勇敢的小孩,还是一个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苦难的聪明孩子。
你反复尝试着新方法,终于,你爬上了山顶。此时此刻,我为你的努力而欢呼,你的坚持让老师很感动,你真是老师学习的榜样。
需要翻过山顶了,这又是新的挑战,我知道你一定有点紧张,但你一如爬山时一样勇敢,你找到了好办法,右臂紧紧夹住山顶,左手紧紧抓住小山边缘,小熊,你看,你成功了,翻过了小山。
你不仅成功地爬上的小山,还成功地翻过了小山,你开心地笑了,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你的感受老师都懂……
亲爱的小熊,今天对你来说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你勇敢而坚强地爬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你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登山运动员,老师相信今后遇到更高的山,你也可以勇敢地爬过去。老师还会像今天一样,陪伴你,为你竖大拇指、为你鼓掌、为你欢呼。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吴晓东)
学习故事四:《照顾小熊》
每次你进入游戏馆第一时间到娃娃家里去寻找娃娃,这次你和小米又抱着娃娃开始玩起来。小米说:“娃娃生病了。”于是你到材料处找来一把剪刀开始为娃娃治病。剪刀在你的手上变成了体温计,你为小熊量起了体温。
“小熊好像是生病了,应该是发烧了吧,让我这个医生给她看看吧!”你说。你先把小熊小心抱起来,细心的用毛巾毯包住她,然后给她贴上了降体温贴。“好好地睡一觉,多喝点温开水,你很快就不会烫的。”于是,你小心翼翼地把小熊放在床上让她睡觉。
大家都这么喜欢小熊啊!筱钰也发现小熊受伤了,筱钰说:“小熊受伤了肯定很痛的,让我们来帮她包扎好,她就不痛了。”于是,你找来了绷带,高兴的、小心的帮小熊包扎了。
还有小伙伴帮忙剪绷带,小熊在你们俩的好好照顾下,一定会快快好起来。
“哎呀!小熊伤得太严重了,脸上都破皮了,要贴一个创可贴。”筱钰说。“哎呦,腿好像也骨折了,快点把他绑好吧,小熊真可怜啊!”
老师发现,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善于观察生活,并将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运用在自己的游戏中。筱钰和小米照顾生病的小熊,使用代替物替它量体温、降温、包扎伤口。这样的体验能够激发你们关爱小动物、关爱周围事物的美好情感。作为老师,我以后还要多提供各类安全的材料,促进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材料的替代性,支持你们在模仿游戏中的各种情感体验。
(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刘瑛)
学习故事五:《照顾朋友》
沙池活动开始,大家都很开心地换上自己的雨靴开始玩起来,你选择和朋友用沙池的塑料玩具装满沙送给大家吃。看你忙碌的样子就知道你非常喜欢这个游戏。
橙橙坐在沙池边换雨鞋,看着来参观的老师离开,伤心地默默哭了起来,我正准备走过去安慰他,却看你静静地挨着橙橙坐了下来。
你观察了一会橙橙,慢慢地和他挨近了些……
“你怎么了?”
橙橙说:“我想妈妈……”
“妈妈5点半就来了!”
橙橙扁了扁嘴巴。
你又非常认真地告诉他:“真的,你妈妈5点就第一个来接你!”
橙橙点了点头。
这让你们的心情都变得好起来,橙橙也不再伤心了,你们很快和朋友们一起进了教室。
炜炜,你的细心和善良让你又有了一个好朋友。你用这样的方式,让陈梓洋感受到朋友的关爱。做得真的很棒。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张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