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以阅读行走于乡间
2016-09-22张艺芳
本刊记者_张艺芳
彭水:以阅读行走于乡间
本刊记者_张艺芳
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每周二和周四有晨诵,每天中午有半个小时的午读。每年一次读书节活动
你很难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或教育现状标签化,任何一地,都有其丰富性。
《江城》的作者彼得·海勒斯(中文名“何伟”)曾以“志愿者”的身份在重庆涪陵住过两年,在教书之余散乱地记下自己的观察,回到美国后,写成此书,成为对中国西南小城90年代中后期生活的纪实。2016年端午节前夕,记者所到达的,是重庆市的一个小县城——彭水县。
在地貌上它与涪陵相似,在景色上也不弱于西边的武隆。
我心中理想的学校,一定是书声琅琅、笑声朗朗、生机勃勃,课内和课外齐头并进的。——刘光文
优胜美地的贫弱教育
大山阻隔,将彭水县与城市的热闹分隔开。高速公路未修通前,从彭水到重庆市区需要六个小时。
这种分隔,也成就了现在的彭水。彭水曾是“黔中道”的治所所在地,黔中道是唐代15个道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山多险峻,水蜿蜒其间,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旅游业势头正足。2013年,彭水县成为“中华蜜蜂之乡”。发现于上古时期的两眼盐泉,正在被开发成盐浴旅游项目。
几年前,与黔中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的教育现状,“学校硬件条件配备,特别是音、体、美设施设备均处全市最低行列,大班额现象尤为严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校长厌管曾是彭水教育的生动写照。”
2009年,在忠县教科所工作多年后,刘光文被以引进人才的方式挖到彭水教师进修校做校长。
倒回至2007年,刘光文曾在成都参加一个讲座,第一次听到朱永新的宣讲,联想起自己小学时受到的教育:农忙时,老师背着背篓、牵着一头牛、一条狗来到教室,背篓里装着耕地的犁耙,到了学校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上午,学生完成语文课、数学课的学习任务,下午,学生做完作业,就是课外活动时间。篮球、乒乓球,还有老师从家里背来的书,学生可根据兴趣随意安排下午的时间。刘光文觉得,“我那时所享受的正是素质教育啊!”
听完讲座,他还买了朱永新所著《我的教育理想》等书。这些书引起他的共鸣,“我心中理想的学校,一定是书声琅琅、笑声朗朗、生机勃勃的,同时也是课内和课外齐头并进的。”
新教育是对理想教育的探索,让他重新思考教育的应然状态。那时,刘光文已经做化学科目的教研员多年,常年反反复复抓应试教育,觉得“苦不堪言。心想,要是有一片试验田就好了。后来,刚好机会来了。”
他曾在2010年的述职报告中分析,“有的教师越教知识,储量越少,甚至纯粹剩下了课本知识和麻将。”拓展阅读,是刘光文提出的改善彭水教师生命状态的方法之一。
2010年,彭水县教师进修校给每位教师送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但教师普遍没有阅读的习惯,这项共读活动并没有推进下去。
随后,彭水县教师进修校派30多名教师奔赴山西绛县,学习新教育理念及实践方法。回来后,彭水县的12所学校成为新教育实验校,推进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活动。这成了彭水县推进阅读的开始。
从有书可读到如何阅读
环视周边的阅读现状,彭水有一个县立图书馆,县城有国营书店1个,民营书店4个,然而,书店的图书以教辅读物为主。
全县各中小学的硬件状况也良莠不齐:仅彭水中学有独立的图书馆——应田图书馆。少部分学校仅能腾出屋子做藏书室。大部分的村小、完小教室充足,但由于没图书、师资缺乏,也很难做到藏书室、阅览室两者兼备。
也曾有政策惠及,“2015年,由教育行政部门教仪站出面为76所学校配备了图书221957册。但美中不足的是,经过招投标、学校选择等环节后,进入学校的图书并不是全部适合孩子的年龄阶段和认知结构,粗制滥造、不堪入目的图书混杂其间。”钱要用在刀刃上,成了进修校采购书籍的另一个原则。
彭水县开启新教育实验阅读活动的第一个阶段,首先是解决有好书可读的问题。为了支持12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全面推广阅读,进修学校出资20多万,为每个实验学校配备800册书。
教师进修校给各学校开出的书单,参考了新教育新阅读研究所开出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和亲近母语的分级阅读推荐书目。书籍以及相关课堂实录,网上都能搜得到。做具体的阅读课程时,老师则自由选择适合本班和本校的。
在书籍的供给上,进修校也尽力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经由教研员黄方的引荐,2014年,重庆山城义工组织实施的“梦想书架”项目在森林希望小学、三义中心校、青龙完小落地。2016年6月,“担当者行动”的“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在此落地,由彭水籍贯的爱心人士捐赠,为5所乡村学校带来30个班级阅读角。
派来的阅读领航员叫陈美玉,美玉其人,热情、开朗,在黄方的陪同下,到走访5所学校逐一宣讲,向老师介绍图画书、童诗等儿童读物,分享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美玉以往的工作中,安置的图书角,有的利用率极低,源于教师自主学习意识差,尚未认识到阅读在教育中的价值,拘泥于教材。
彭水县第三小学(以下简称“三小”)的教师中,张亚西和冉建川老师都主动向“新教育基金会”申请了新教育完美教室图书角,和年级组老师一起,以阅读推动课堂变革。
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每一次尝试,都反映在学生那里。张亚希发现,“很多原先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也开始爱上阅读,在小组交上来的阅读记录中,列了一长串读过的书。”通过语文教研小组自己编订的主题阅读教材,冉建川尝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表现,“比老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好多了,老师轻松,学生也更有激情。比听老师讲认真多了,边听边记呢。”
俩班的孩子都受到阅读的润泽,也给语文课带来了许多跳跃的音符。
森林希望小学,书画室外的楼道
担当者行动公益组织的志愿者赵壮为学生讲解图书角书籍的安置
清平小学的学生篆刻作品
隐形的阅读大环境
从1998年森林希望小学建校开始,黄方便在那里工作,从教师一直做到副校长。在森小推动阅读的过程中,黄方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13年,黄方成为新教育新父母萤火虫团队的一名义工,建起彭水第一个关注家庭教育的平台,并在彭水县城陆续开展了十余次亲子共读活动。
“之所以转去做公益讲座,阅读《夏洛的网》是我生命的一个转折点。一只蜘蛛本来终其一生就是织网嘛,还能做一件对别人有意义的事。”黄方笑,“到现在,我身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病患,不说了。”
2014年,刘光文升任教委副主任,兼任教师进修校校长,将黄方挖过来。“为什么愿意放弃森小的职位,来到进修校做个教研员,正是因为看到阅读是为全县学生打底色的事业。”
2015年12月30日,通过沪江网CCTALK这个平台,他们首次尝试网络直播课,将阅读课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和老师。黄方补充,“我们所采取的手段不是适应,被迫改革,而是去主动融合互联网+时代,创造教育的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城乡教育将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先来者有沪江网,后来者有百度优课。沪江网是一个拥有巨大包容性的网络课程平台,百度优课则专注于优质教师的讲座及课堂分享。
但对于一所县城的教育现状来说,“互联网+”终究是外力,最终还是要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新教育理念倡导“研发卓越课堂”,成为推动力之一。
始于阅读,成于课堂
彭水是自上而下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有了很多政策的便利。比如:学习山西绛县新教育实验的做法,将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求降低,及格就好。受幼时小学教师的启发,刘光文提倡在学校的“三个一小时”,“一小时课外活动,一小时体育活动,一小时阅读活动”。
原有的课程土壤松动后,打破传统课堂的风气开始在彭水出现。
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近几年脱胎换骨。几任校长接力完成校园环境的改造,课程改革也较为彻底。阅读已经成为森林希望小学的常态,每周二和周四是晨诵课,其他时间,中午有半小时的午读。每年举办两次读书节活动。
森小有几位老师都偏爱书法,慢慢地,书法和国画课程受到学生喜爱。临近期末考试,上午八点多,第一节课还没开始,森林希望小学的校园里,不同颜色的足球运动服成片地移动,追着足球。这所小学鼓励体育和艺术活动,每学期这些活动会占用两周的教学时间。
在新教育实验学校中,彭水县第三小学也是主动求变的学校。三小投入大量资金让教师外出学习,一学期几十万。数学教师王茂莲是受益者之一,她曾受学校赞助去四川绵阳参加第一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
两年前,三小教师在一次外出学习后,向校长提出将“大问题教学法”引入数学科目。践行大问题教学法,王茂莲的角色则变成了一个主持人,不断地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王茂莲认为,“课堂教学给学生留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
遇到困难,王茂莲便通过网络研修和阅读解决。她先后加入了“大问题”教学群、快乐学习群和新世纪小学教材解读网络研修班。阅读方面,她开始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黄爱华的《大问题教学形与神》和《智慧课堂》等。由此,慢慢地走向“丰满”。
王茂莲说,“从我们年级的5位数学老师、6个教学班开始,其他年级也不断加入到我们的探索行列。现在我校已经开始全科推进‘大问题教学’。这也离不开昌建敏校长的大力支持。”
从一整本书的阅读,到拓展教育视野的阅读,再到开发卓越课程时的系统化阅读。也可以说,彭水后来的课堂变革正是从阅读开始的。
采访后记:
重续耕读传家
何伟曾在《江城》那本书里,一再强调陡峭的山势对涪陵人性格的影响。彭水有其接近性。在阅读打开这里的创新意识之前,彭水的教师懒惰,安于现状。后来,与城市的距离,又让它有了冷静思考的时间。
力行近乎仁,彭水县的教育人并不急于创建一个花哨的教育理念,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不管是书单的选择,还是未来的教育规划。
闲谈中,刘光文说起现代的城市,“在城市的市中心是什么商场,中环是什么商业中心,如果一个外星人旅行到我们的城市,会发现每一个都是一样的。”
位于县城的森林希望小学有个生态园,植被丰茂。刘光文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走进彭中、森林等学校,我们感受到的一定不是压抑,而是浸染在绿色中。”
乡村的孩子更与土地和大山亲近,彭水县清平小学的篆刻发展得好,从附近的山上采来原石,石质软,便于切割和篆刻。吕校长热情地打开了农具展览室的那间教室,为来访者展示他们的收藏。这间农具展览室成为清平小学的孩子们回忆父母辈农耕生活的途径之一。耕读传家已经离开乡村教育百年了,孩子读起经典,乡村似乎又恢复了灵气。
彭水的经济正在转型中,旅游业即将替代先前的经济支柱——矿业。彭水县是一块正在开发中的土地,站在这里,反观城市的现状,刘光文寻找到教育发展的立足点:将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根植于孩子们的记忆,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将重拾对家乡的信心,他们也可以选择留下来,在家乡做一份实业。
乌江在老虎口拐了一个V字形的弯。经由老虎口,通往山外,当地人有个比喻,把走出去的成功人士都叫走出老虎口。比如:何小竹,现居成都,就是走出老虎口的现代诗人。
刘光文现在的最高理想:是发展出当地的生态教育,围绕生态教育、区域特色进行相关的阅读,创造出适合当地孩子的多元课程,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这刚好应和了近来的均衡教育理念。到那时,这里的人走出老虎口时,底气自然也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