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伯伟

2016-09-22王伯伟

世界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空间性大学校园校园

王伯伟

1951年出生

1978入学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硕士、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进入同济求学之前,我有10年时间,是在中国一个非常穷的乡村,与农民生活在一起的。我当然记得命运发生转机的那些时刻。但我仍然害怕以文字的方式来回忆过去的经历,生怕那些空洞的字眼会陷自己与生活经历于无情。绝大部分可以想象出来的字眼都被不同时代的人如此雷同地加以使用,它们早就应该与我们渐行渐远的。但是,有一种生活的理念,一直在不知不觉中存在,就像行事的原点,从一种态度变成了本质,那就是:时尽其事,物尽其用,人尽其能——该做什么事的时间,就尽力做好什么事;眼下有什么条件,就尽力用好这个条件;个人总是将社会需求与自己的能力结合起来。我记忆中的农民是这样,我记忆中的同济师长也是这样,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对校园围墙内外各类空间问题的研究,曾经有过高潮,那时伴随着大量的校园建设活动。现在相对平静了许多——无论是建造还是问题探究。

但一场由来已久的争论,挟着社会文化变迁的快速脚步,像一群群装备精良、却多少有些迷失进攻方向的部队,正向我们走来: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弊端抨击与改革呼声,尽管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公开、强烈,这么迫不及待。这当然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战略眼光与实施力度所激发出来的国民信心是分不开的,同时更与当代各种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密切相关。

当下重大的现实问题是: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他们的精神世界尚处于柔软的状态;他们未来的专业方向似乎已经固定下来;他们的躯体、他们掌握现代工具的技能也迅速趋向成熟,但他们尚未确立明确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在社会文化重大变迁的条件下,这种技能与精神的分离状况极为明显。

人性化的教育,以及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我们的研究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探讨教育理念、技术因素和环境条件这三者之间新的关系;探讨空间规划与设计上可操作性的途径。

过去10多年间大学校园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态的急速扩张与突变,这些都不是无端的意外或偶然,而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事实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的、决定性的、总体性的变化因素时,总会体现在空间形态的变迁上,也必然会成为文明发展链条独特的一个部分。简单说来就是一句话:网络正在取代空间,空中性元素正在取代空间性要素。这是我们必须铁下心来冷静面对的重大变迁因素。

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运用,已经让大学教育领域内原先十分熟识的运作样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阅读、授课、数据采集、整合与分析、观赏、聆听,乃至交往、会友无一可以幸免。用“幸免”这个词,多少带有一点无可奈何的保守与怀旧之情,至于大部分的年轻一代,对此一定是如鱼得水,大唱赞歌的。不管每个人对此情感会有什么差异,有一点我们必须坚信:所有那些看来正在发生变更的事物与样态,都具有相应的合法性,都会据此而构成某种现实的力量,都将重塑现有的教育建筑形态。

当大量的“空间性要素”被“空中性要素”取代以后,当大学失去知识传播垄断性的地位,当教学设施的距离和空间不再是问题,当场所的功能性被数据的技术性所替代,当每个师生个体完全可以依赖智能手机,或其他更易携带的器具而遍行天下时,那么大学校园还需要建造什么样的专用空间呢?创新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培养等等,将主要通过什么渠道去实现呢?我们究竟还能为人文校园做些什么呢?

我比较倾向于在校园公共空间的处理上,先做些有针对性的尝试。我确信,实体的学校一定是不会完全被网络所取代的,因为这是人类所创建的最伟大的文化共同体,而公共空间总是这个空间共同体的核心组成部分,当然,它的组构方式和形态一定会随网络时代而改变。

公共空间的形态、公共空间与功能空间的结合方式,这都是建筑师可以做工作的地方。不管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公共空间的本质在于支持高尚人格的养成。要研究什么样的公共空间适合当代年轻人的需求,并非现在的校园中没有公共空间,前10年间建造的很多大学校园内,公共空间相当铺张,大尺度的广场、大道、轴线,也花了很大的力气。但这种公共空间与我们的主旨并不完全一致,对于学生人格养成起到的作用可能不全是正面的。什么样的公共空间是合乎当代人性化的呢?当代的文化共同体必然是双重性的:既是“空间性”的,也是“空中性”的。那么,与此对应的公共空间也必然具有这个特性。我以为一个办法是将人类普世性的人文追求与当今的网络文化一并考虑,以此作为公共空间设计时整体大方向的定位。□

WANG Bowei

1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规划

2.3 中国石油大学新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空间性大学校园校园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哈莱姆二重奏》的空间性探微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借助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有效突破英语的“时间性”难点
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与水利规划的空间性设计
论存在与非存在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