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对照分析
2016-09-22简丽丝于林冲梁学敏张力谭康联
简丽丝 于林冲 梁学敏 张力谭 康联
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对照分析
简丽丝于林冲梁学敏张力谭康联
目的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4.1%,远高于对照组的76.5%,并发症发生率为9.8%,低于对照组的25.5%(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重度痔;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传统外剥内扎术;临床效果
痔是临床常见病,系由于正常肛垫发生病理性移位、肥大所导致的。重度痔是肛肠外科常见难题之一,包括Ⅲ、Ⅳ度环状内痔、Ⅲ、Ⅳ度环状混合痔[1]。若不及时治疗,痔核因长期反复脱出,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乏力,出现便血、肛门肿胀、坠胀感、肛门排便反复脱垂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鉴于此,笔者采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取得肯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选自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痔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6.2± 3.7)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3±1.2)年;其中内痔Ⅲ度者41例,Ⅳ度者10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17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5.9±3.9)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2±1.1)年;其中内痔Ⅲ度者37例,Ⅳ度者1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痔诊治暂行标准》[3]制定的关于重度痔的相关诊断标准,以便血、肛门肿胀、坠胀感、肛门排便反复脱垂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并经肛门镜检查、直肠指诊检查等明确诊断为重度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植物神经系统疾病者、急性感染及特异性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轻度痔、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三、方法
1.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临床常规处理,包括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等检查;并嘱咐患者良好作息、清淡饮食、保持乐观心态。手术开始前进行备皮、肠道清洁、消毒、扩肛探查等工作。
2.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
患者取俯卧折刀位,于齿状线下缘使用组织钳将痔核提起,采用反“V”形切口于外痔远端将皮肤切开,然后剥离痔组织,剥离后于内痔基底进行双重结扎,切除部分痔核,并修整三角形皮瓣,缝合切口顶端与结扎的内痔基底。若患者痔疮相对较大,则可将其分为2次结扎。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3.观察组采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
患者取俯卧折刀位,对患者肛门进行松弛,然后将肛肠扩张器置入并固定,在患者齿状线上端3 cm处,将直肠黏膜采用环状单荷包缝合,将荷包线收紧后于吻合器侧端将荷包线引出,将吻合器旋紧并压榨组织后激发吻合器,完成切割闭合后退出吻合器,对吻合口活动出血点进行缝合止血,对残余隆起外痔给予直接切除。围手术期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四、疗效标准
经过治疗后患者便血、肛门肿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脱垂的痔块完全回缩,则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肛门肿胀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便血情况偶有发生,脱垂的痔块较治疗前相比基本回缩,则为好转;治疗后患者便血、肛门肿胀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严重迹象,则为无效[4]。
五、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0~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5]。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六、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94.1%,与对照组的76.5%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5120.36±2.12*14.36±5.36*对照组5132.35±3.1529.65±7.25 t值-22.55112.110 P值-0.00000.0000
三、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四、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5.5%,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3 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n创面愈合时间(d)观察组5115.48±2.35*对照组5124.68±4.25 t值-13.528 P值-0.0000 VAS评分(分)住院时间(d)4.21±0.25*4.68±2.15* 8.45±1.239.36±3.25 24.1248.576 0.00000.0000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论
痔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痔疮,为临床常见肛肠疾病,发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男女均易发生。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由于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下移致使团块形成而导致;②从解剖学上看,肛门静脉系统及其分支静脉没有静脉瓣,血液易聚积于此而使静脉扩张,加之静脉回流受便秘、前列腺肥大等影响,故导致静脉回流受到阻碍,使其扩张弯曲成痔[6]。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饮食结构改变、工作生活压力增加等,痔疮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痔的发病率是人口总数的41.0%,占到肛肠疾病的87.26%[7]。患者在患病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重度痔,对其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目前,临床针对重度痔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传统外剥内扎术是临床治疗重度痔的常用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优势,但该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术后疼痛明显、创面愈合缓慢、容易感染,且术后并发症多等,不利于术后尽快恢复健康,还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8]。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自21世纪引入我国以来,成为治疗重度痔的新型手术方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肯定效果[9]。陈锦珍等[10]学者以48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低于传统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传统组(P<0.05)。冯江雪等[11]回顾性分析了90例行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3.8 d,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次研究以102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治愈率为94.1%,远高于对照组的76.5%,并发症发生率为11.8%,低于对照组的25.5%(P<0.05)(改为前述修改后的指标);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采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这是由于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有利于保留患者肛管内括约肌和肛门衬垫之间的平滑肌,从而有利于减少对括约肌的损伤[12]。与传统手术相比,该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正常肛垫起到保护作用,术中将齿线上方的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切掉,并对肛管部位及肛垫进行了悬吊处理,从而避免术后组织发生下移和脱垂情况,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3]。此外由于该种手术方式的操作过程基本在齿状线上完成,故术后疼痛轻,造成的创面较小,利于术后创面尽快愈合,从而弥补了传统手术术后疼痛明显、创面愈合时间长等不足之处,减轻了患者痛苦,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1]王妤.改良PPH手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0):64-65.
[2]阮红平,郑四喜,钟勇剑.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痔3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3):20.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诊治暂行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98-699.
[4]刘先秒,侯延平,张艳华.经结肠镜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3):250-252.
[5]刘志江,郭立云,郭丽芳.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在肛肠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5):333-335.
[6]陈业伟,徐龙.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58例[J].山东医药,2010,50(2):104.
[7]吴晓鹏,邱燕彬,曾育杉.改良吻合器痔上环形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治疗中重度痔疮疗效比较[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5):26-27.
[8]徐杨荣.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Ⅲ、Ⅳ期内痔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2870-2871.
[9]李智峰.改良PPH术治疗重度内痔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102-104.
[10]陈锦珍,向德志,耿兴琳,等.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中重度痔疮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59-1760,1768.
[11]冯江雪,武玉娟,石玉兰,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前肠道准备方法改良90例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6):1275-1276.
[12]于红梅.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治疗Ⅲ、Ⅳ期内痔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医药,2014,14(12):50-50.
[13]徐苏民.改良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23(8):1073-1074.
(本文编辑:青海涛)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3.027
510120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
梁学敏
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