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克:在钢筋水泥中看到诗的闪耀

2016-09-21

南风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杨克余秀华诗人

李少威

作为“中国诗歌30年来的一个活化石般的存在”,杨克觉得,诗歌应该有一种处理当代的能力。他说,“冒犯俗世是艺术家的天然特权”,但诗人要为真实写作。

30多年前,诗人杨克和3位作家一起去了广西花山,后来他写出了青年时代的代表作《走向花山》,而作家们很快都改了行,“对文学金盆洗手”。

现代化的每一步,看上去都在消灭诗人。有的自杀,有的疯狂,有的漂泊,有的隐退,还有一些曾经著名者困窘无依,人们看见他,却不知道他是谁。

而杨克,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之一、诗坛“盘峰论剑”的引爆者,一直活跃到今天,以至于有人说,他是“中国诗歌30年来的一个活化石般的存在”。

我在2016年8月30日找到杨克,打算从他身上找到“一个自由的灵魂如何化解时代围困”的答案。我发现,他其实是宽容地去定义“美”,在钢筋水泥丛中也能看到诗在闪耀。

诗人宽容了时代,时代也回馈了诗人。

和光同尘

1990年,杨克从广西到广州,之后一直定居于此。

20多年来,整个中国的城市都在剧烈生长,物质欲望就像一个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在人们心里攻城略地。

诗人们自觉扮演了敌对方:面对当代,似乎只有批判才能构成诗;一个村姑唱着山歌,写作者纷纷赞美,而一个模特穿着时装,天然便是丑的。

杨克不以为然:“模特真是丑的吗?如果非要这样观念化地写作,就脱离了诗的真实。”

很多人无法割舍传统价值,在深圳、东莞生活几十年,一写诗,还是乡愁,“四川老家”成了一种基本的形态,对工业和商业环境下的美不忍领会,于是诗歌总被过去圈禁着。

杨克打了个比方:在一个深秋,走到黄河之畔,诗人们就会文思泉涌。

“这时候能写出来,是因为自古有很多人写。你以为是你在写,其实只是唤起了一种文化记忆,你不是写了一首诗,只是仿写了一首诗。面对当代才有的东西,就写不出来了,因为历史里没有参照物。”

高楼、商场、火车站、野生动物园……一切与传统审美相悖的意象,都会招来诗人们情绪性的厌恶、批判或回避。

杨克则用诗迎了上去,他觉得,诗歌应该有一种能力—处理当代的能力。

于是他写,“高楼大厦是城市里的庄稼”;他写,商场里的美女让“不知谁家的丈夫不小心撞上了玻璃”;他写,野生动物园“再大的牢笼也是牢笼”。

当代的事件也成为诗门的钥匙,曼德拉出狱当天,他写了《纳尔逊·曼德拉》,德兰修女去世当天,他写了《德兰修女》。

即便和别人一样写传统意象,比如还是黄河,他也是以现代主义的方式去思维:“江山是皇家的,河山才是我的祖国。”

事实已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农耕时代到消费时代、信息时代,几千年的中国社会,脆生生地断裂。“我们正好处在断裂带上,那么怎么办?不能去逃避,而是有责任去呈现它,用有惊喜的意象,去赋予它美学上的意义。从中你还可以打开一个美学的小方向,一种不同于以前的新的向度。”

“以前形容一个美丽女子,说她像兰花,今天你不常看到兰花,那说她像水灵灵的青菜,也并无不可,诗意并没有下降。前人用‘城上高楼接太荒,今天你在广州,看到高楼但看不到‘接太荒,如果还要硬写,那是违背生命感受的。”

就这样,杨克搭着诗歌的肩膀一路走来。

走着走着人就少了

在诗歌之路的起点,是杨克拥抱了诗歌还是诗歌拥抱了杨克,已经说不清楚。

他说,本来自己可能会写小说,但因为高中语文老师热爱诗歌,学生们又容易被感染,偶然就写起了诗。不过,在此之前,他也写过诗,因此无法给出发点一个确切的时间。

80年代是一个适合诗的年代,除了自由气息洋溢之外,每一个领域都对人才不拘一格。杨克的第一本诗集《太阳鸟》在1985年出版,1988年他就获得了广西官方的第一届“铜鼓奖”—广西的文学最高奖。

“我们那时候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前面有很多老前辈,人家可能从50年代开始就写诗,出过很多书。第一次发奖就能发给年轻人,放在今天根本不可能。”杨克说,“那时候我们连评委是谁都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后来评奖才有了各种利益博弈,常常引得社会上意见纷纭。”

创新是年轻人得到鼓励的理由,而创新在那个时代比现在容易得多。年轻人读了很多西方现代派作品,开始用现代主义的方式写作,一写出来,就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新文本,它们的个体性显著区别于过去数十年文学的“集体合唱”。

很多人20多岁就成名了,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当时写了一篇《透明的红萝卜》就声名大噪,杨克说,正因为它跟《烈火金刚》、《林海雪原》不同,那是“一个人的时代”。

而今天无论写诗、写小说,“大路子”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很难再别开生面。“这就是我们那一代的运气。”

历史从来不会持续地给某个群体喂食,正是沉浮构成了它的精彩。杨克走着走着,身边的人不断减少,因为在大发展背景下,诗歌得到的回报一路走低。

杨克的诗集《图腾的困惑》,卖掉5000本,得到5000元的稿费。当时他的工资只有50多元,“随便写一本薄薄的书就得到了相当于10年工资的报酬”。要知道,那是一个“万元户”还处在经济能力的金字塔顶端的时代。

1990年,杨克获得台湾“第二届石韵新诗奖”第一名,奖金折合人民币数千元,也是一笔大数目,诗人杨黎、评论家毛翰都写信给他,寻求赞助。

然而,其他行业的报酬快速增长,诗人们很快就陷入了“相对贫困”。“现在一些行业的收入已经以亿计,一些做房地产的商人,身家百亿。今天就算得到10万元的奖金或者版税,都显得很可笑,何况这还很难。”

杨克的书一直卖得动,大部分诗人的书都是自费出版,免费赠阅。在现实的诱惑或逼迫之下,诗人们只能离开。

“这说明,当时很多人从事文学,不仅仅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后来很多人离开,也不是因为对文学不再热爱。精神境界总被夸大,但现实不是那么回事。”杨克说,认识到这一点,自己对人们因为经济理由而离开一个行业,就都能够理解,那些“金盆洗手”的朋友,“从此都比我有钱”。

在一首题为《广州》的诗里,他写道:“想象点钞机翻动大额钞票的声响/这个年代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总有人能听到/总有人的欲望可以万紫千红地开花。”

在集体哀叹时代的聚光灯已经照耀其他行业的时候,杨克显得异常淡然:“凭什么聚光灯就要一直照在你身上?”

新人的“托举哥”

一个群体越是艰难匮乏,就越难“和平共处”,诗人群体亦然。互相轻视和挤压的风气,日见其盛。

杨克说,比如有时参加诗会,会碰上北岛,他就是比我厉害,我觉得理所当然,但有的诗人不一样,他会觉得不舒服。

2015年春天,余秀华一夜成名,《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种另类的表达引来了很多批评,大部分尖酸刻薄的评论,都来自诗人,一股醋意弥漫在诗坛。而杨克,则对余秀华给予了毫不吝惜的赞扬,他说,“冒犯俗世是艺术家的天然特权”。

“比起写了很多年诗的人,余秀华客观上不会差。有人说比她水平高的人不少,也没有得到这么高的社会认可和物质回报,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世界从来都是这样运行的。我们期望更多人能得到余秀华那样的待遇,但不是说得不到你就生气。”杨克说,“余秀华的诗集卖出这么多,我卖得最好的也只是她的零头,而且我已经是去年少数几个作品最畅销的诗人之一,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生气,就要忿忿不平。诗歌因为余秀华而得到关注,你应该高兴。”

在这个时代里,有勇气以成为一名诗人为志趣,已经非常不易,所以杨克对待“新人”,总是尽力帮忙。

他常常为诗坛新秀的诗集作序。“别人还认为,我是不是从中捞了什么好处。其实我也不愿意写,在博客上已经声明不写这些东西,但人家一来找我,我就心软了。很多人出了名,就只愿意给更有名的人写,不帮新出道的人,因为帮他们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很穷,甚至连工作都没有,但正是这些人才需要帮助。”

“我很理解他们的处境,我们年轻的时候去找一个名人,腿都会发抖,害怕别人不理睬我们,我知道这对人的伤害、打击很大。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名人,而是认为‘天下诗人都是亲戚,既然是‘亲戚,人家找你就很正常。”

没有工作的,杨克还要帮忙找工作。“我肯定是全中国帮诗人找工作最多的诗人。”

青年诗人阿斐说,在当代中国著名诗人里面,有现代人格的诗人屈指可数。“我所见的,更多是充满了浓重的帝王思想者,是那种‘梨园班主的角色。”他说,杨克有自由精神,对年轻诗人“无私提携”,从不因自己的诗歌趣味或者所谓阵营,而去扼杀其他优秀的诗人或诗作。

阿斐把杨克称为“80后诗人的‘托举哥”,而阿斐自己,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杨克认为,一个人对别人应该心怀善意,这是诗人的真实性,“诗人对真善美应该是真诚的”。

诗人的责任

2016年8月23日,杨克的诗歌研讨会召开,与会者提到了他的矛盾性:“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他的心在民间。”

杨克认为,这是准确的。在写作的时候,他坚持“民间立场”,从底层角度打量社会与众生,因而在诗中倾注着对公平正义的呼唤。

“写作的时候,你不可能站在富人的立场上说话。”他认为,社会发展需要富人,他们产生于自由竞争,更有能力推动效率提升,但为了防止社会变成一个完全弱肉强食的场所,写作者必须更关心弱势群体和普通人,那些没有那么强的竞争能力的人。“这并不特别,自古皆然,1000多年前杜甫也是这样的。”

但同时,诗人不能为观念写作,而要为真实写作。“有些人价值立场过于鲜明,对公平的呼唤到了要彻底牺牲效率的程度,那一定是错的,因为你对穷人的所谓关怀最终也实现不了。”

汶川地震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富人捐1亿元和穷人捐1元,并没有差别,杨克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精神价值上是一致的,但客观上我们要承认富人捐出1亿元,实际作用肯定更大。”

他理想中的自己,是在写作上有鲁迅的精神,大胆地批判,而对待生活则更像胡适,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挑剔。“对别人和自己的缺点,都应该有所原谅。”

诗歌和诗人群体都在边缘化,这是在和杨克的谈话中无法绕过的问题。不过,他从不愤愤于人们不再读诗,除了客观认识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之外,他也从诗人群体身上找原因。

“我们现在写所谓的‘难度诗歌太多了,太强调精英主义和独创性,而对人类普遍精神的表达不足。”杨克说,顾城把江水形容为“展开暗黄的裹尸布”,很多诗人都在类似的方向上痴心索句,而写“水作青罗带”、“我把西湖比西子”的人太少,认识不到后者也是好诗。

“他们似乎忘了,诗不是只写给写诗的人看的。”

杨克所在的“第三代诗人”阵营,正是以对顾城所在的朦胧诗的反叛和挑战而成型。这场价值搏斗,到今天也没有结束,诗歌应该属于平民还是精英,争论依然继续。

现在的杨克更多地以行动表达信念,2010年开始,“中国最忙的诗人”杨克还经常抽空给小学生上诗歌课。

他说,让更多的人能读一点诗,拥有更丰厚的生命,也是诗人的责任。

个人档案

杨克

1957年生,广西人,著名诗人。现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民间写作”代表性诗人之一。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世界文学》《上海文学》《花城》《当代》《大家》《青年文学》《天涯》《作家》《山花》等大陆有影响的报刊发表了大量诗歌、评论、散文及小说作品,还在《他们》《非非》《一行》等民刊以及海外报刊和网络发表作品。

作品欣赏

夏时制

火车提前开走

少女提前成熟

插在生日蛋糕上的蜡烛

提前吹灭

精心策划的谋杀案

白刀子提前进去

红刀子提前出来

只是孵房的小鸡拒绝出壳

只是入夜时分

月光不白

马路上晨跑的写实作家

在本来无车的时刻

被头班车撞死 理解了

黑色幽默和荒诞派

老地点老时间赴约会的小伙

从此遇上另一个女孩

躺在火葬场的死者

享年徒有虚名

莫名其妙被窃走一小时阳光空气

一个个目瞪口呆

时间是公正的么?

猜你喜欢

杨克余秀华诗人
文化名家
——杨克
The Poet on Earth
无耻当有种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余秀华的慢写作
雪 山
桌椅委员(二)
桌椅委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