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缘何成为战场?
2016-09-21
在我的想象中,家庭应该是一个人生命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精神力量的最重要来源,更是疗伤的港湾、梦开始的地方。TVB影视中最常见的心灵鸡汤之一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嘛!”。然而,正如这期报道所言,不管是否有硝烟,家庭确实是战场:出轨、背叛、长辈专政、虐待、家暴等,都能够给人最致命的打击,让涉事者走向自我毁灭或形成社会动荡。
阳光底下没有新事物。家庭的上述悲喜剧在几乎每个时代都曾上演过,只不过当下丰富、迅捷的传播方式使它们更加吸引眼球,而多元的价值观使其更加具有争议。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战争反映的不只是个体与个体的冲突,而是各种社会和文化变迁所引发的冲突。首先,社会流动改变了原本相对稳定、同质(广义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圈。结婚对象在突破不同地域、族群、种族、阶层、国籍、宗教等原先相对禁锢的群体区分的同时,也使得家庭及其背后的文化体系进入了深层次的接触。而这种多元文化的接触,也造成了一定的文化冲突。
其次是现代性所带来的价值观冲突。中国家庭从家族(或宗族)中脱离成为社会中的独立单元,也仅仅自20世纪开始。1949年之后,传统家庭及其价值体系经历了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双重革命,而核心家庭以及女性为代表的个体被民族国家赋予了“解放”的神圣权利。这一革命与解放使骤然松绑的个体,与个体化必需的家庭环境和文化制度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堕距”,因此处于一种“不太正常”的状态。
其三,器物文化的变迁使得每隔5~10年出生的一代人与其他世代之间的生活文化和集体记忆就可以截然不同。这些差异在产生文化隔膜的同时也产生价值观冲突。尤其是物质匮乏时代成长起来的长辈们,经常会与消费主义时期成长起来的后辈们形成多种生活方式冲突。由于总体供应不足,绝大部分年轻人只能求助于长辈提供经济资助、抚养孩子。同时,他们又认为长辈想要掌控他们的生活,并且缺乏现代生活知识。研究表明,因养育而形成的代际冲突最为频繁和普遍。
其四,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虽然1949年以来,《婚姻法》的修改与废除就有3次,还有多次司法解释。但是爱情、婚姻、家庭、性“四位一体”的法律一直延续着:异性自由恋爱才能结婚;有婚姻才算组成家庭;家庭中的性才是合法的;家庭中按计划所生的孩子才是合法的。而这种结构正在受到全球化時代所浮现的各种可能性的不停冲击:婚外情、商业性服务;单亲家庭、主动独身者、丁克家庭;同性恋家庭及同夫(同妻)、形婚家庭等等。
但这些家庭战争并不是消极的信号,它说明家庭及其社会功能正在逐渐恢复原有地位,成为社会生活“正常化”的一个主要路径和标志。套用托翁的名言来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有爱,有尊重、平等和沟通。而不幸的家庭也都是相似的:缺乏爱的意愿、爱的能力或爱的资源。大明星的家庭不缺乏爱的资源,但是女方缺乏爱的意愿,男方缺乏爱的能力。长辈专政的家庭,缺乏尊重、平等这些意愿和沟通;要有经济能力才能去争夺话语权,本身就是对爱的否定。而那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最缺乏的是爱的能力和资源—不仅缺乏团聚的经济能力,也缺乏在城市里的受教育机会。
我相信,经过这些“战争”洗礼的国人,会更加珍惜家庭,更加懂得爱,更加具备爱的意愿、能力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