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兴小学:亦耕亦读的治校图景
2016-09-21张敏沈立典成都报道
记者_张敏 沈立典 成都报道
全兴小学:亦耕亦读的治校图景
记者_张敏 沈立典 成都报道
印象田园——丰收的喜悦,学生挖起一个有孔洞的生姜拿在手里,说这是“生姜照相机”
明清之交的理学家张杨园,在其所著的《训子语》里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当年“士大夫”门前亦常见一副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是以立命修身,耕读传家。
冬日,成都西郊三环外。成都最西边的小学,全兴小学坐落于此。
一脚踏进校园,但见“百善孝先,和而不同”的一副对联掩映在草木中。旁边一个小池子,名“孝池”,一块石头上刻着篆书的“孝”字,格外古朴醒目,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校长傅毓宗是个读书人,手不释卷,传统经典时时诵读、时时翻看,也参加国学传播活动,和傅毓宗同在一个读经群体中的人对他印象深刻,经常能见到他分享读经心得,天天“打卡”。为一校之长,领一校之精神,在傅毓宗的影响下,全兴小学多次请成都本地学者如王化桥、吴梅等到校讲课,讲给小孩子们听,也讲给老师听。
2009年,傅毓宗上任伊始,就着手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慢慢到今年,开始有些“样子”:孩子们晨诵、午读、暮省,外加专门阅读课,分年级诵读不同的内容,低年级诵读蒙学经典类,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潜移默化间,给孩子们讲“规矩”,让他们感觉到汉语的音韵之美,甚或了解一些文化意涵。随着年级的上升,孩子们会逐渐接触到《孝经》《大学》《中庸》《论语》等,还有学校专门教研甄选出来的诗歌,自印成册,每每读起,校园内书声琅琅。
2016年开始,学校将把传统文化渗入课堂,做深做大。为此,去年底大队辅导员刘莉老师等一行四人前往杭州学习取经。可以想见,传统文化的无穷智慧将为学校注入取之不竭的力量,傅毓宗希望的,将来六年级的孩子读《易》的图景,亦不远矣。
六年时间,小学一届可以毕业,全兴小学却才把读经典之事刚刚做出样子,日久见心,全兴小学明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搞一个活动,让师生家长穿上花花绿绿的“汉服”,头上绑个假发髻,一阵摇头晃脑之乎者也;也不是从哪里搞一笔经费,然后用经典书籍把学校的图书馆填满,让孩子们背诵默写。这不是教育,这是做业绩,是叶公好龙。
全兴小学之“读”,在外无名,修身养性立德知礼,于全兴小学,就像是对于任何人一样,这是面向自己的事。是安静的,唯有如此,才能潜心于此,有所得有所思。倒是“耕”——全兴小学的田园教育,本是无心插柳,却如今郁郁成荫了。
全兴小学是一位“年轻的老人”,2009年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正式成立,之前的办学历程辗转多磨,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乡村教学扫盲点,后来经历过多次整合。独立之后的发展又意外迅速,2011年接收民办的英才小学全体学生入学,5年间教学规模成倍增长。目前该校共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90多位老师,而2009年时,不过是13个班,700多名学生,30几位老师。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学生里占到八成。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地带,父母大都文化水平和素质不高,将近1000名家长为小学文化程度,父母为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00来人。
而与这些孩子在校园内朝夕相处的老师,情况也比较特别,全兴小学全体教师的平均年龄约27岁,非常年轻,而且有比较大的流动性,多的时候有约三分之一的老师都是临聘。
在这样的特殊校情下,2010年9月起,全兴小学积极探索“田园实践课程”,起因非常简单,甚至孩子气——就因为农场摘菜的线上游戏。不同一些人玩这种游戏玩到半夜起床神魂颠倒,为人师表,老师们想到的是把其中的快乐带进真实的生活学习中来。
老师谈起这方面的课都带着明亮的神采,孩子更是喜欢,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要转学,都会恋恋不舍。因为喜欢全兴小学的田园,一草一木,几分地里的各色作物在他们的照顾下生长,还有小动物,羊、鸭子、鸡,都是从小养到大。这里面不仅仅有孩子天然就喜欢的“好玩”,还有陪伴,有与万物相亲得来的体悟。
“失去了自然的童年,也就失去了童年最重要的特质,”傅毓宗曾对来访者说,“亲近大自然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态度的养成。用自然的体验,陪伴孩子的童年,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埋下一颗热爱自然的种子,这一生他将以自然为师,与自然同行,养成天地广阔之襟怀、包容万物之慈心。”
傅毓宗认为,自然是生活和生命之间的一座桥梁。在学校教育中,校园环境就是自然教育,它具有生态性,是注入了文明的生态自然系统。由此,全兴小学的田园实践课程有三个部分:《田园印象》《营养膳食》《礼仪环保》,重点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充分利用学校“三园”“两馆”“一房”硬件环境,有专职老师授课,其中还有毕业于农学专业的老师。并围绕着整个校园,依着围墙、操场边角等地进行建设,将生机勃勃的田园带给了校园。
1.孩子们在收割稻杆
2.印象田园——插秧,手把手,但是要把秧苗插得竖立、整齐,可是做起来比看着难
3.机器人兴趣课程
4.印象田园——秧苗整齐的稻田,图中白衣者就是孩子们的“顾爷爷”
5.印象田园——丰收的喜悦,学生和家长一同在学校小小的藕塘里挖藕
6.制作小飞机
沿着围墙走一圈,以植物为主的“兴雨田园”里,有枣林、橘园、农场、荷塘,以动物为主的“兴雨乐园”里有鸟语林、兔房、鹿苑、羊舍、牧场。方寸之地,五脏俱全。冬日里不见红花绿叶,但是一时一景,经过枯藤缠绕的走廊,头顶上有胖胖的南瓜,两旁菜地里只有胡萝卜还有青葱绿意,留作种子的蔬菜已经高高抽薹;经过已经放干积水的稻田里,孩子们正在割稻草,埋头苦干,又不时要打闹两下。有的孩子还拿了割下来的稻草去另一边的羊圈喂羊,个子不够高还要踮起脚,才能把草递到羊嘴巴里。学校的老人,顾老师,孩子们爱叫他顾爷爷,从柚子林摘来了一颗柚子,一边剥皮一边说:“要认真,用心才有吃!”孩子们就笑了,自自然然,阳光可爱。校园俨然如桃源。
全兴小学的田园不仅在学校的农田、园林里,每个班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块区域,放置他们种植的小盆栽,每一盆上面都贴着某班某位同学的名条,表示这是属于他/她的。冬季里温度、光照不够,老师们还要和大家一起想办法给花盆里的这些小生命挪个舒服的位置。
亦耕亦读,2016年,全兴小学不仅计划继续将传统深入课堂,还将打造“E时代的田园学校”,利用现代科技,在教学楼屋顶打造独有的农场、果园、养殖园。教学楼迎面就能见到一面自动滴灌的水培植物墙,本来计划要放上几个字,如今植物实在发展得茂盛,就只留一个E字母在上面了。
还是张杨园,论耕读。他在《补农书》说“人言耕读不能相兼,非也。”他批评了两种人,一种人“无所事事,闲荡过日,及妄求非分、营营朝夕,看得读书是人事外事”;另一种人“为文字章句之家,穷年累月,不得休息,故以耕为俗末劳苦不可堪之事,患其分心”,这两种人都不可取。而且农事有忙有闲,读书完全可以安排其中不受影响。
去触摸泥土、动植物,其实与翻开书卷无二,于学生都是受教的过程,于教师都是施教的良机,淳朴、自然、简单。亦耕亦读,是为全兴小学的治校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