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山镇小校:返乡的年轻老师们.

2016-09-21高洪云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洪山瓦房古筝

本刊记者_高洪云

洪山镇小校:返乡的年轻老师们.

本刊记者_高洪云

洪山镇距离阆中市较远,毗邻南充市南部县则只有十几里地。

走进洪山小校,顿觉时光的脚步慢了下来。只见左右两侧和正前方,是低矮的瓦房。

“响应汤勇局长号召,阆中的学校要传承校舍,保存一些古色古香的校园建筑。这些瓦房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李云安校长介绍道。

恰好遇到上午的大课间,全校学生和一些老师在广场上舒展身体,搏击操很让记者难忘。

乡校里的才艺梦

洪山小学很重视艺体课,有两个艺体老师甚至当上了校级中层领导。

生于1985年、多才多艺的张萧,目前担任教导处副主任。她大学读的是音乐教育,有个姐姐也是老师。

毕业后,张萧回到家乡,当音乐老师。随着学校才艺课程和社团的不断丰富,她跟一些老师一起,报了不少培训班,逢暑假或周末,就去阆中培训。她副课教古筝。

在这所乡村小学,记者则见到了不少器乐:16架古筝,30个二胡,此外笛子、电子琴、口琴等则更多,刺绣、书画、舞蹈等都有专业指导老师。

“现在很多孩子往城里跑,阆中教育提出了一个目标,让农村学生体验上城里(学校)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还有很多要做。”张萧说道。

二胡教室内,有几个男孩的身影。古筝教室则全是女孩。《绣荷包》《上楼》《采菩提》是张萧最常教的几首古筝曲子。

经了解,全校有八个孤儿,吃饭、校服费用全免,老师们也会从微薄薪水中献出一些关怀。古筝班里,就有一个女孩是孤儿,但她的性格很开朗,弹得不错,喜欢学校。

“人人(至少)一个社团”,这是洪山小学的目标,尽管该校留守儿童多,但每天下午的社团活动,孩子的开心让老师们觉得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马俊老师是办公室主任,他皮肤有些黑,壮实,成都体院毕业,是四川省第一届特岗教师。他是个体育健将。洪山小学的排球项目曾在阆中市比赛中拿过第一名,他发现校女子足球队也有几个好苗子。因在一次踢球时扭伤脚踝,目前马骏处于养伤期,不能剧烈运动。

马俊老师和他的女足弟子

张萧老师正在教孩子弹《采菩提》

李云安校长给记者讲了一桩旧事,使记者意识到农村的乡贤传统未断。李校长有一次去北京学习,机缘之下遇到仁和火锅的一个老板,是从洪山镇出来的。出于念乡之情,对方慷慨捐了52台电脑给学校。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当天午后,马骏开车给记者一行带路出镇,他的车牌是川A。从其他老师口中得知,马俊是个富二代,但他却离开了安逸的大城市,选择回乡从教这条路。

幼儿园的风景

从洪山小学出来,经过一条很旧的街,步行三五分钟就是洪山幼儿园。

教科局的陈川老师,陪同记者采访。七十年代,他也在洪山镇当过5年知青,看到那条残存的、面貌改变不大的古街,他颇动感情。

幼儿园由洪山小学副校长杨祥静女士分管。走进门口,是一棵年迈的黄桷树。左侧是个七八米高的小山坡。当地百姓认为此坡风水好,学校没有把它推倒。坡上建了几间瓦房,是老师宿舍。右侧是几间瓦房,洪山小学30多名老师住在这里。屋前种了一些树,树下种的是菜。

山坡东侧依势做墙,橱窗内贴着老师的肖像,年轻老师的很卡通,稍长者是素描。山坡北侧也被削平,成为幼儿的攀爬墙,有绳墙、竹梯,以及轮胎墙。一共35个旧轮胎,是学校从周边收集的,5元一个。下面铺着泡沫。

幼儿园有8名老师,全是年轻的女幼教,家都是周边的。在校园一角,是盆栽墙。剪去大易拉罐、塑料瓶的下半部分,装土种上植物,悬挂在墙。

农具墙上则挂着玉米、稻草,以及锄头、簸箕等,朴素而亲切。

废弃的瓦片也变成宝了,孩子们用彩笔在上头画樱桃小丸子、戏剧花脸。

“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是幼儿园的宣言。看到这些乡村孩子,以及这些走出山村又回到家乡的年轻老师,记者心中暖暖的。

猜你喜欢

洪山瓦房古筝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百年洪山香 幽幽复异彩
野鸡岭
长不大的月亮
一棵楝树上挂着两只月亮
江西余干县“瓦房”强拆调查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邯郸市紫山-洪山区域地下水中高硅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