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依山上的乡村科技教师.

2016-09-21何永志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永志航模科学

本刊记者_何永志

思依山上的乡村科技教师.

本刊记者_何永志

思依学校后面,就是莽苍苍的思依山,名字怪,也好玩。

到学校前,同行的汤骏老师就给记者讲了个地名故事。相传蜀后主刘禅选妃,张飞之女中选,全家送至此处,女儿思念亲人,依依不舍,潸然泪下,后人便称此山为思依山。

学校的科技老师叫何华清,年近50了。每天早上他还会和几个老师一起爬山。早上山,看见日出云海,一天的清明就有了。

对记者讲起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时,激情依旧。他原来教数学,后来参加了几次南充举办的科技比赛,燃起了科技教育的强烈兴趣。从2008年开始,他就领着思依的孩子就地取材,利用饮料瓶、牛奶盒、吸管等搞发明创造。

“原来我也觉得科技高深莫测,但后来明白,其实科学就在身边,我们没有高大上的实验室、原材料,只有接地气的小制作。背后的专业知识小学生是否明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慢慢有了科学的思维,独到的视野。”

看见这些孩子,何华清常常会想到自己。土生土长在这里,曾经科技好像多么遥远。70年代,他的父亲是村里的支书,经常做宣传。有一次是播报“我们的东方红卫星升天了”,火箭会掉在哪里哪里。那可能是他听过的最神奇的故事了。从此也就成了自己的科学启蒙。

每年12月,思依学校都会办一次科技节,持续一周。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作品或者项目,朴素好玩,比如:扔纸飞机比赛、自制小四轮车赛车,航模飞行、在规定时间内用扑克牌搭高架、“地蛋撞地球”——看谁能从二楼以上抛下生鸡蛋,不但不碎,而且能做到包装轻巧、设计美观、精准落地。这些在城里小学孩子玩惯的东西,对乡村孩子不啻为“星际旅行”。每天下午下学,都有孩子来拉着何华清要玩航模飞机。

自2012年以来,思依学校开始办科技节,先后开办了科技制作、航模、环保、反冲小车等社团活动,经常举行科技黑板报、科幻画、科普小论文、科技手抄报、科技小制作、航模飞行等比赛。

4年来,在大大小小的科技创新比赛中拿到了50多个奖项,一名五年级学生设计的“鱼鳞清除器”还获得过省级赛事的三等奖。思依学校的科技教育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阆中前列,不仅吸引了阆中兄弟学校的关注,更成为南部等周边地区学校、甚至各级校长培训班指名参观学习的学校之一。

不久前,学校在科技教育领域申报了一个新课题,叫“农村学校科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其中特别好玩的在于,课题组将着力探索科技教育与地方文化的融通。

例如地名研究,何老师说,思依山是古蜀道,有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寨门,道家修行的石窟等都可以从科学角度重新解读。另外如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以及当地风俗等,都是科技教育的好素材。

而这一轮的课题研究,何老师将不会孤单,学校几乎总动员,覆盖全学科,各自侧重分工。

有时候在山上,看着山下的校园,他总在想,为孩子种下科学梦想,总有一天,总有一些人可以从这里飞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永志航模科学
本期作者介绍 姜永志
点击科学
加油站站长潜逃14年终落网
科学大爆炸
兴隆湖初冬
飞走的航模
科学拔牙
上游开闸
他是如何脱险的
飞翔的航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