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温州蜜柑裂果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6-09-21马红侠苏志玲
马红侠,苏志玲
(陕西省城固县果业技术指导站,723200)
陕南地区温州蜜柑裂果原因及预防措施
马红侠,苏志玲
(陕西省城固县果业技术指导站,723200)
陕南地区夏季常出现伏旱天气,部分柑橘园在久旱遇雨后,常易产生裂果现象。一般裂果主要多发生于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裂果首先发生在果实近顶端处,多从脐部开始,后果皮纵裂开口,瓤瓣亦相应破裂,露出汁胞。有的横裂或不规则开裂,形似开裂的石榴。随着果实不断长大,裂果增多。裂果失水干枯最后脱落或次生真菌侵染变色霉烂。裂果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如管理不善,裂果率在25%以上。近年来,城固县在柑橘技术创新试验中初步总结出陕南地区温州蜜柑的裂果原因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发生情况
裂果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早熟薄皮品种裂果较多,温州蜜柑兴津、宫川、日南一号等品种裂果较常见。裂果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干旱程度、雨量多少、日照强弱直接影响裂果率。在陕南地区,裂果多发生在伏旱骤雨之后,向阳坡地和土质瘠薄的柑橘园,树势衰弱和结果多的柑橘园发生严重。
2 裂果原因
(1)高温。7—9月着生在树冠西南面的果实向阳面,由于日照时间长,造成日灼,致使果实生理干旱而产生裂果或加剧裂果。
(2)水分供应不均匀。干旱季节,树体蒸腾量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果皮干缩,但果肉生长较快,从而引起裂果。尤其在夏秋季节久旱饱灌或骤雨,果实通过根部吸收大量水分而迅速膨大,果皮与果肉发育不平衡,果皮抗不住果肉组织瓤囊膨大的压力使果皮在较薄的脐部首先开裂。
(3)易裂果品种。果皮薄、质地柔软、果皮可塑性小的兴津、大浦温州蜜柑品种容易发生裂果,而果皮厚的品种,如宫川裂果较少。一般果顶比果梗部果皮薄,故顶部易开裂。
(4)营养搭配失衡对裂果的影响也很大。研究表明,裂果果皮中磷酸含量比正常果高,使果皮变薄,裂果增加,这是多施磷肥、少施钾肥的结果。在果实膨大期增施钾利于果皮生长,可防止裂果;钾含量多,也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果实输送,利于果肉生长。7—10月增钾补钙,均能有效减少或防止裂果。此时,通过叶面喷施钾肥,被果皮快速吸收利用,效果最好。
(5)内源激素的比例与平衡失调也是导致裂果的主要原因。增加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发育、提高果实果皮质量、减少或防止裂果有积极作用。
3 预防措施
裂果是柑橘类果树的一种生理失调现象,7—9月为发生高峰期,裂果易导致果实腐烂、脱落,影响果农收成,因此,生产上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
(1)加强栽培管理。果园进行深翻改土,配方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搭配,结合适量微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创造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壤结构,保证土壤能不断向植株供水,形成深、密、广的根群,增强树体抗逆能力,是防止裂果的基础。
(2)在果园种绿肥、豆科作物。果园种绿肥、豆科作物可减少水分蒸发,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性,使土壤供水均匀。
(3)及时灌水。高温季节及时灌水,树盘下盖草,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阴雨季节及时排水,稳定水分供应。
(4)科学喷施叶面肥。6—8月,对柑橘果实喷施0.3%尿素+0.2%硼砂或0.3%磷酸二氢钾,每隔15~20天喷1次,连喷2~3次,既可减少裂果,又可促进果实膨大。
(5)及时摘除裂果。及时摘除开裂的果实,以免继续消耗树体养料和水分,同时可防止病虫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