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辑自己的生活

2016-09-20沈泾渭姜有荣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旁逸斜出题旨情丝

沈泾渭+姜有荣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便是一部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为此,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想写出自己10 多年来的经历及其感受、感悟,就必须学会剪辑。其基本原则有三:

一、事要“紧”

生活是一条河,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缓缓地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18岁的天空”就写成18段,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为此,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离、于形象无甚关碍的旁逸斜出之枝,留存紧扣题旨深邃内涵、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主体事件之干,使叙事的线索更明晰,故事的发展更紧凑,矛盾的冲突更集中,桥段的设计更精彩。只有这样,才能风生水起,尺水兴澜,勃发起“事”趣,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急切的阅读冲动。

二、情要“炽”

季羡林说:“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能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如果勉强说愁,则感情是虚伪的,空洞的,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如何能感动别人呢?千万不要勉强写东西,不要无病生吟。”为此,我们要挤干那些业已淡忘、淡漠、随风飘远的情丝、情调,饱蘸那些至今想来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情怀、一想起来就让自己感慨唏嘘的情结。只有这样,才能拨动起读者心底那根最柔软的琴弦,让读者的眼泪跟着你一起在飞,“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

三、理要“切”

记叙文中的“理”不是通过“说教”来“表示”的,而是通过“写人记事”来“昭示”的。它以自然生发为上,暗扣无痕为上。为此,要揭掉那些为吸引眼球而粘贴在文章里的“高大上”哲理标签,渗透进自己心底最真切的那份感悟,去洗尽铅华,回归生活,触摸生活,品味出生活的真滋味。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感悟接地气,食烟火,散发出青少年身上特有的青涩之味、牛犊之气,让读者发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会心一笑。其实,读者心底真正想读的并不是一个个小老头、小老太念的“老人经”,而是一个个活泼少年一闪一闪双眸中折射出来的发现“灵光”。

下面笔者通过品读一篇习作,来解读剪辑自己的生活的三条基本原则:

猜你喜欢

旁逸斜出题旨情丝
卜算子·腊梅
游重庆磁器口古街感吟
初冬
黎明之光
爱的漩涡
教师专业发展是否允许“旁逸斜出”
优化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旁逸斜出变得更美丽
旁逸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