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敦煌•艺绝莫高

2016-09-20路琳

党政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莫高佛经石窟

中国敦煌•艺绝莫高

读着余秋雨《文化苦旅》对莫高窟的描述与赞美,欣赏朋友古典舞中反弹琵琶的优美身姿,都不止一次激起我对敦煌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无限憧憬。今天,终于来到了久负盛名、坐落在沙漠之巅的莫高窟!

一路的尘土飞扬与石窟里紧锁的门窗都让我有些失望,从外观看真没有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那么宏伟。大漠本身就干燥,加上年代久远,真是没想象那么震撼,何为艺术繁荣?何为莫高兴盛?

跟着讲解员一个个窟走下来的时候想法完全改变,暗自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来?不早点来!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它并非炫丽的外表为何能引起世界关注,因为它是人性的,深层的蕴藏。在这儿看到美,看到宗教天地,尤其它是中国文化千年的标本,我叹息、我扼腕、我哭泣、我不知何去何从……

莫高石窟对于佛经都有清楚的记载与体现,每个章节都像圣经一样有解释,而且是那样清楚。虽然过了千年,但还有石窟700余个,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说明着一切,更作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说明着一切!

石窟里壁画中的飞天不仅仅是艺术形象的体现,它与静止僵化的佛像相融合,使佛场更隆重,让听法护法更多元化,让佛教的色彩更浓烈。

神与佛都是让人用功德之心对社会对他人有一定贡献。用宗教行为约束制约人们罪恶的滋生。让人们知道善意、忠诚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实际是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

我的一位做古典舞蹈编导的好朋友,曾经多次自费来莫高石窟,一住就是半个月,专门研究飞天舞蹈造型。她曾经对我说她太喜欢石窟里的飞天了!尤其是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柔和的色彩,飞动的线条,每每看到墙壁之上的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像随风飘拂的长卷。那婀娜身姿、舒展和谐的表情,都给人一种优美而空灵的想象空间,令人随之舞动……

她说飞天的反弹琵琶在汉唐非常盛行。琵琶作为乐器本身就很难操作,而且是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舞动并反弹。从她们面部轻松的表情和动作的高难来看,是有张力与爆发力的。可见当时飞天是个个身怀绝技,舞艺超群的。

在大漠古城里穿上那套崭新的像为我度身定做的汉服时,真的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汉代的女子或飞天,不自觉地甩袖起舞把剑弄清风,不自觉唱起:“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观赏着祖先为我们留下的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的立体艺术,真是无限荣耀!曾经在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的西斯庭里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上千个人物画得惟妙惟肖,每个人物的表情眼神都不一样,曾经为亚当与夏娃那若即若离的手指而痴迷着。曾经为贝尼尼的人物雕刻下那些女人裙子褶皱与手部细节处理得逼真而叫绝。对西方能工巧匠的崇拜、赞叹,溢千言表!

当看到释迦牟尼讲法,生病,圆寂的所有图画时更是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这不仅仅是佛经的深奥被解开,其艺术底蕴更是不容置疑。我们现代的“小品”就来自佛经,用很短的时间讲述清楚一个故事就是“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石窟里蕴藏的绚丽瑰宝,是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典藏。这些作品跟欧洲艺术巨匠比较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摘自《一路林红》2015年8月,作家出版社 路琳/文)

猜你喜欢

莫高佛经石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天鹅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莫高:助敦煌文博会一臂之力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安琪的眼睛(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