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功能

2016-09-20宋传超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帕森斯功能主义太极拳

□宋传超(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5)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功能

□宋传超(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5)

现代社会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复苏,而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丰富多元的社会功能。为了对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利用结构功能主义创始人帕森斯的AGIL模式构建太极拳运动社会功能的AGIL模型,认为太极拳运动具有个体适应、情感目标、社会整合和文化维模4个基本功能取向,从整体上把握太极拳运动社会功能的宏观图景。

结构功能主义 太极拳文化 AGIL模式 社会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兴盛,传统文化逐步复兴,承载我国优秀文化的载体逐渐被人们发掘并传承,太极拳运动的养生文化植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濡养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太极拳运动具有重要的养生保健功效,并具有庞大的习练群体,因此,在社会群体中太极拳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帕森斯的“AGIL”模型理论是通过对影响社会系统及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如今,太极拳逐渐风靡,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功能。本文试图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透视太极拳,并运用帕森斯的AGIL结构功能模型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探讨其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述

1.1、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

帕森斯在《社会系统》这本著作以及《价值、动机与行动系统》一书中,将“社会系统”定义为:社会系统由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众多个体行动者组成,它存在于至少一个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以实现“快乐的最大化”为行为取向,他们与所处的环境(包括其他行动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该理论通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其研究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该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有机的系统,社会系统中的各要素彼此以有序、平稳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社会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内部组成部分的变化都会逐渐趋于新的平衡。帕森斯非常强调秩序、行动和共同价值体系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他始终认为,研究社会结构就是研究秩序问题,并且必然涉及秩序中的人的行为,而研究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显然离不开规范行动者思想情感的价值问题,价值是构成社会秩序的条件。

社会系统理论还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广泛公认的价值和文化认同,就会大大推进角色扮演者(个体行动者)角色形成过程和需求意向的协调。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缺少共享文化必将会导致冲突,因为这意味着角色扮演者主观意图与客观需求不相吻合。另外,帕森斯强调,社会系统之能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延存,是由于能够满足四个功能性条件,这就是他著名的“AGIL模型”。

1.2、帕森斯的AGIL结构功能模型

1953年帕森斯与贝尔斯等人合著《行动理论文稿》,建立了系统的宏观结构功能主义,提出与社会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相对应的四个基本功能(或称 “AGIL”模型),即适应 (adapta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和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以此分析社会变化。

A适应 G目标达成行为有机系统 人格系统文化系统 社会系统L模式维持 I整合

“适应”(adaptation—A)功能,适应功能有助于开放性的行动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并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联系。保证社会行动系统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加以分配,以满足行动系统发展的需求;同时又与外部潜在的有效资源进行互动,为其提供资源,以确保将来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

“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G)功能,指行动系统通过某种路径手段并利用调动资源去实现整个大系统的目标。人格系统承担目标达成的功能。

“整合”(integration—I)功能,通过协调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的关系,使各个子系统协调一致并开展有效的合作,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具有功能的整体。社会系统承担整合的功能,它在四个子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模式维持”功能,即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在社会系统中此项功能由文化系统执行。

2、基于AGIL模型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功能取向

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系统过程都服从于四个功能的必要条件。如果要取得均衡和维持这个系统继续存在,它们必须得到充分满足。”太极拳运动经过了几百年的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了稳定的社会子系统,子系统的均衡与维持离不开四项基本功能即适应(A)、目标达成(G)、整合(I)和模式维持(L)功能的满足。笔者借助帕森斯AGIL结构功能模型建构太极拳运动的个体适应、情感目标、社会整合和文化维模功能,从系统的角度解读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功能,其社会基本功能取向可细分为以下四点:

2.1、丰富广大民众的闲暇生活,满足大众的健身养生需求

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分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成员对闲暇时间、健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龄人口不断增多,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及赋闲在家的部分人群迫切希望能在闲暇时间找到归属。而太极拳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逐渐成为时尚拳的太极拳恰恰迎合了他们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逐渐成为我国休闲体育和大众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从健身养生的角度来说,太极拳的诞生于我国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沃土中,是我国悠久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吸纳了儒、释、道养生哲学理念、传统中医学原理及养生理论,通过调心、调气、调身等运动,不仅能够活动人体肌肉筋骨,还能达到运行气血、通畅经络、协调脏腑、恢复人体的自然治愈能力,提升人体的自然感知和调适能力等。尤其是节奏加快的现代生活,太极拳更显示出了它独有的魅力和价值,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健身、养生价值被世界所接受。

2.2、满足习练大众的情感需求,构建习练大众的精神生活

“目标达成”功能是人格系统对应的功能,从社会成员个体高层次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它能够满足习练者的情感需求,建构其生活的精神取向。太极拳被称为“哲拳”,它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伦理观念和养生理念,强调内外兼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及社会生活压力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望日渐突出。太极拳不仅具有休闲、健身养生价值,在公园、广场、各大健身馆有广大的受众群体,而且,太极拳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可以增加彼此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认知、认同与理解,帮助个体排遣自身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体会一个融洽的群体所给予个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特别是老年群体,使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得到愉悦,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另外,太极拳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内涵。太极拳以虚、静为原则,它是自我和身心进行交流的一项运动,要求锻炼者要身心放松,精神内守,练习过程中,呼吸细长慢匀,动作缓慢柔和,可以舒缓练习者的紧张情绪,从而使练习者逐渐获得恬淡虚无、无为、不争的美好情感,从而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3、促进社区人际关系的整合,维持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各个社区太极拳运动爱好小组,通过集体的健身文化娱乐活动使社会成员整合起来,为人们创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人们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太极拳心得,进而增进情感交流,为个人生活增添色彩,并在长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人们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更重要的一点是太极拳蕴含了我国儒家中庸、修己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重视和谐,强调宽容忍让,把修己养身看作立身处世的根本。太极拳的蕴含的武德理念、伦理哲学思想逐渐内化为使人们的品质,这样,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2.4、增强我国社会的文化认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模式维持”功能的角度分析,文化具有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功能。文化认同是个人相信并且信服某种特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内化为自己特定的价值观。如今,我国提倡走文化复兴、文化强国之路,增强我国的社会的文化认同,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有效的载体,太极拳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它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药理论等,有着中国传统体育的特性和文化内涵。练习太极拳的实践过程也潜在的影响着文化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广大太极拳习练者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练习的不单单是一项健身养生运动,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无疑会了解、学习、领悟到太极拳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只有深刻领悟到太极拳所包含的各种传统文化才能对太极拳运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练习中去。

3、结论

通过对结构功能主义创始人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学说中AGIL模式构建太极拳运动社会功能的AGIL模型,分析得出基于AGIL模式太极拳运动的四点社会功能:丰富广大民众的闲暇生活,满足大众的健身养生需求;满足习练大众的情感需求,构建习练大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社区人际关系的整合,维持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增强我国社会的文化认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分析得出,太极拳作为我国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传承与发扬太极文化是我们每代人都需努力的事情。

[1]T·帕森斯.社会系统[M].转引自:当代社会学理论[M].斯·华莱士[美],艾莉森·沃尔夫[英],刘少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杨璐瑶.试述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1).

[3][美]塔尔科特·帕森斯,尼尔·斯梅尔瑟著.刘进,林午,李新等译.经济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李永娜,袁校卫.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危机与重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帕森斯功能主义太极拳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盲丐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帕森斯品牌收购的实证分析
美国功能主义传播观的继承与失去
浅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得与失
42式太极拳
爱情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