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PBT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2016-09-20徐晶晶陈学刚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分散相聚丙烯力学性能

徐晶晶  陈学刚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042)



PC/PBT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徐晶晶 陈学刚*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042)

以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并用且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作为相容剂来改性聚丙烯(PP),详细研究了PC/PBT改性PP的工艺条件以及不同结构对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C与PBT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2.5%时,改性PP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为24.0 MPa,缺口冲击强度达到28.9 kJ/m2,比未改性PP的冲击强度提高了7倍。同时研究了PP-g-MAH的用量对PP共混物性能影响,当PC与PBT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和5.0%时,PP-g-MAH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27.8 kJ/m2。PP-g-MAH可有效提高PC/PBT与PP之间的相容性。

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力学性能

聚丙烯(PP)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加工成型、产品综合性能优良等,因而用途非常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较为突出的缺点包括低温易脆断、抗蠕变性能差等[1]。为改善并提高PP的性能,以便满足更多领域的使用要求,拓展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对PP进行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PP的改性方法主要有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2种[2-3]。使用工程塑料来改性PP,可得到韧性、强度和刚性均有所提高的共混物,近年来已成为拓宽PP应用领域,获得高强度高韧性PP的有效途径。聚对苯二甲酸丁醇酯(PBT)因为分子链中具有相对较长的亚甲基而韧性较好,聚碳酸酯(PC)分子结构的刚性结构为其高强度提供依据,二者因为同属聚酯,极性相当,有良好的共容性。现用PBT的高韧性以及PC的高刚性,将两者并用且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相容剂来改性PP,研究PC/PBT并用改性PP的工艺条件以及不同结构对PP性能的影响,揭示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实现PP的强度及韧性提高,为该类聚合物的改性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 试验部分

1.1主要材料

PP,K8303,均聚,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PP-g-MAH,接枝率0.8%,宁波能之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PC,110,台湾奇美;PBT,NC010,美国GE公司。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电热鼓风干燥箱,101A-1,上海市实验仪器总厂;差示扫描量热仪(DSC),DSC-204,德国Netzsch公司;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仪、GT-7100-MI,拉力试验机、GT-TCS-2000,弯曲试验机、GT-TCS-2000,冲击试验机、GT-7045-MDH型,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D36、长径比34,南京科亚机械有限公司;注塑机,130F2V,东华机械有限公司;扫描电镜(SEM),JSM-7500F,日本电子公司。

1.3 试样制备

先把原料用烘箱干燥,PP在80 ℃下干燥2 h,PC放入120 ℃下干燥4 h,PBT在100 ℃下干燥8 h, PP-g-MAH在80 ℃干燥1 h。共混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配方挤出造粒,之后注射成型。

1.4 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按照GB/T 1040—1992标准测试,测试条件:室温25 ℃,测试速度10 mm/min;弯曲性能按照GB/T 9341—2000标准测试,跨度64 mm,弯曲速度2.0 mm/min。冲击性能按照GB/T 1043—1993标准测试。MFR根据GB 3682—2000标准测试,试验温度300 ℃,负荷1.200 kg。热性能分析采用差示DSC进行,在氮气气氛下从室温开始以10 ℃/min升温,升至270 ℃后保温5 min,再以10 ℃/min降温。

2 结果与讨论

2.1PC/PBT对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共混物中,以PP-g-MAH质量分数为2.0%,通过改变PC,PBT的比例,探究PC/PBT的质量比例对以PP为基体的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2.1.1PC/PBT比例对PP共混物MFR的影响

表1为不同PC/PBT的质量比对PP/PP-g-MAH/PC/PBT共混物MFR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PC/PBT的质量比不断增大,共混物的MFR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这是由于PBT的MFR较高,其流动性比PC的好,因此共混物的熔体流动性好;由于当PC/PBT的质量比大于1时,改性剂PC的含量较多,使得共混物的熔体流动性降低。其中,当PC质量分数为2.0%,PBT质量分数为1.0%即PC/PBT质量比为2∶1时,2种改性剂与PP-g-MAH在相界面间的化学反应生成了能够充当相容剂的共聚物,使得分子链增长,共混物熔体的黏度增大,因此共混物的MFR降低。

表1 不同PC/PBT比例下共混物的MFR

注:1,2,3,4,5为样品编号,下文1,2,3,4,5样品编号配方与此同。

2.1.2 PC/PBT对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表2给出了不同PC/PBT的质量比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PC/PBT质量比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降低,当PC/PBT的质量比为2∶1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达到最大。此外,PC/PBT两者的质量比在0.5~2.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大在18 kJ/m2左右,与纯PP的相比提高了约5倍。随着PC/PBT比例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有降低趋势,这是因为受共混物中PP-g-MAH含量的限制,PC/PBT质量比的继续增加,共混物中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分散相粒子易在PP基体内形成缺陷,当受到外力冲击时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共混物产生的微裂纹和塑性变形太大,进而发展成为宏观的应力开裂,导致共混物的韧性变差,冲击强度下降,同时影响到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表2 不同PC/PBT比例下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2.2 PC/PBT用量对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通过分别研究PC的含量、PBT的含量与以PP为基体的共混物物理性能的关系。下面确定加入PC与PBT的质量比为2∶1,PP-g-MAH质量分数2.0%,探究PC和PBT两者的总用量与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关系。

2.2.1 PC/PBT总用量对PP共混物MFR影响

表3为PC和PBT两者总用量对PP共混物的MFR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PC/PBT两者占共混物总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MFR略有降低后缓慢升高,在PC/PBT两者质量分数超过30%时有所降低。

表3 不同PC和PBT总含量下共混物的MFR

注:7,8,9,10,11,12为样品编号,下文中样品同编号配方与此同。

2.2.2PC/PBT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表4为PC/PBT含量的变化与共混物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PC/PBT两者总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有提高;对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PC/PBT加入后,就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继续增加两者在共混物中的总含量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提高得较平缓;当两者的质量分数达到15.0%时,共混物的弯曲强度有明显增强,随后变化缓慢。PC/PBT加入后,在PP-g-MAH的存在下,分散相能够很好地分散在基体相中,分散相与基体相界面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因此,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均有提高。

表4 不同PC和PBT总含量下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从表4还可以看出,加入PC/PBT后,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在PC/PBT的质量分数为7.5%~15.0%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较好,之后继续增加两者的含量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有明显的下降。当PC/PBT质量分数超过15.0%以后,共混物中会含有较大的颗粒,分散相粒子在外力冲击下较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得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又有所降低。

2.3 PC/PBT并用改性PP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

2.3.1共混物的热分析

根据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判断共混物相容性,该方法较为简单可靠。综合前面性能分析研究,选取综合性能较好配比下的PP/PP-g-MAH/PC/PBT共混物进行DSC分析,同时对未加PP-g-MAH时PP/PC/PBT共混物DSC进行测试分析。通常共混物完全相容时会出现单一的tg,若出现相分离,共混体的DSC谱图会间隔出现2个tg。下面通过共混物的tg来探究分析共混物中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相容性。

图1 PP/PBT为质量分数7.5%,且PC/PBT为2∶1时,PP/PP-g-MAH/PC/PBT共混物的DSC分析。从图1(a)中放大小图可以看出,该配比下共混物在约125 ℃时存在一个tg。一般纯PBT的tg为40 ℃,纯PC的tg为145 ℃,说明该配比下得到的共混物的相容性非常好,共混物分散相均匀分布在基体相中,此配方下PP-g-MAH可以有效地改善共混物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综合性能也较好。从图1(b)中放大小图可以看出,在100~135 ℃时,有2个tg存在,而且共混物的2个熔融峰较明显,说明出PC,PBT,PP之间的相界面黏结力差,共混物的相容性不好,从而影响到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图1  共混物的DSC分析

2.3.2 PC/PBT并用改性PP的微观结构解析

图2给出了2种不同配比下共混物冲击断面的SEM照片,放大倍数均为5 000倍。从图2(a)可以看出,PP组分作为连续相形式存在,而PC/PBT是作为分散相均匀地分散在PP基体相中。相同放大倍数下,图2(a)中分散在PP连续介质中的PC/PBT颗粒明显要小于图2(b)中的分散相颗粒且分散较细微,因此,该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也较大。图2(b)是未加PP-g-MAH的共混物的冲击断面SEM分析,比较发现,此时的断面更加不平整,分散相PC/PBT中存在很多粒径较大的颗粒,相界面间的黏结力较差。因此,PP-g-MAH的加入,能够使PP/PC/PBT相界面间的界面张力降低,增强了相界面间的黏结力,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它们之间的相容性,并使共混物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

图2 共混试样冲击断面的SEM分析

3 结论

a)当PC/PBT的质量比为2∶1时,共混物的熔体黏度较大,分散相与基体相之间界面黏结大,共混物的相容性较好,且此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提高程度较大。

b)PC与PBT以2∶1的质量比下并用改性PP,在PC/PBT质量分数为7.5%~15.0%时,共混物的相容性较好,分散相与基体相间的黏结力较强,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缺口冲击韧性值可达到27.8 kJ/m2。

c)通过DSC测试和SEM分析表明,PP-g-MAH的加入很好地改善了共混物分散相与连续相间的相容性。

[1]周英辉,孙刚,李志平. 聚丙烯增韧性能的研究[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3,25(1):17-80.

[2]刘俊,李江平. 聚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2010,37(1):66-67.

[3]宣兆龙,易建政,杜仕国.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研究[J]. 现代化工.2000,2(02):50-65.

Study on Polypropylene Modified by PC/PBT

Xu JingjingChen Xuegang

(College of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42)

PC and PBT were used together to modify PP with PP-g-MAH as compatibiliz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process conditions of PP modified by PC/PBT and different structures on properties of PP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ontent of PC and PBT is 5.0% and 2.5% respectively,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modified PP blends is 24.0 MPa. The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is 28.9 kJ/m2, and the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of the blends is 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modified PP.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PP-g-MAH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lends were also studied. When the content of PC and PBT is 10.0% and 5.0% respectively, the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of the blends with 2.0% content of PP-g-MAH reaches 27.8 kJ/m2.PP-g-MAH can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PC/PBT and PP.

polypropylene; polycarbonat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modific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2015-07-14;修改稿收到日期:2016-05-07。

徐晶晶,女,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聚合物合金。

*通信联系人, E-mail:xgchen@qust.edu.cn。

10.3969/j.issn.1004-3055.2016.04.007

猜你喜欢

分散相聚丙烯力学性能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景观设计中的多彩涂料制备及应用
Mn-Si对ZG1Cr11Ni2W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分散相含量对POE/PTT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MG—MUF包覆阻燃EPS泡沫及力学性能研究
一种新型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