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与效益研究
——基于2008—2014年投资数据的综合分析
2016-09-20牛力娟
牛力娟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44)
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与效益研究
——基于2008—2014年投资数据的综合分析
牛力娟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44)
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指向作用和产业发展指引作用,而国内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研究还很少。从投资规模、结构与效益三个角度对郑州市2008—201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判定郑州投资的适度规模,分析郑州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投资对郑州经济发展产生的效益,最后提出经济新常态下郑州投资适度、合理、均衡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提高消费水平关系密切。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郑州“十三五”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郑州投资如何保持适度、合理及均衡增长,发挥投资促进郑州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郑州投资规模、结构与效益的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2008年以来,郑州抓住“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集中力量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得到快速增长,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1.投资增长保持强劲,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从表1可以看出,郑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8年的1772.75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5355.31亿元,并且从2008年到2014年一直位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强劲,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推动郑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2.投资主体多元,投资自主性较强
从表2可以看出,2008—2014年,在郑州市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占比基本上在20%浮动,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例一直维持在70.8%到75.0%,民间投资已经成为郑州投资活动的绝对主体。
表1 2008—2014年郑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整理河南省统计年鉴而得。
表2 2008—2014年郑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体构成
注:2008—2010年投资为城镇口径,2011年及以后为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不含农户)。
资料来源:整理河南省统计年鉴而得。
3.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伴随着2008年以来郑州投资的快速扩张,郑州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在显著增强。数据显示,投资对郑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8年的77.1%逐步上升,到2014年达到80%以上。可见,投资增长对保持郑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了强有力的稳定和支持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
在投资快速扩张的同时,郑州也存在着一系列困扰其投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难题。
1.投资规模与河南省会地位不相称,规模需扩大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占全省投资比重方面,郑州还有不小差距。2014年,郑州市经济总量达到6678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三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规模为5355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三名,高于合肥、南昌和太原;从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看,郑州投资总量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17.5%,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仅高于太原的14.6%,低于其他四个省会城市。以上数字表明,无论是从投资总量角度衡量,还是从投资占比来看,郑州与其他领先的中部省会城市还有不小差距。
表3 2014年中部六省省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整理河南省统计年鉴而得。
2.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部分领域投资需进一步加强
郑州市投资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一是在第三产业中,投资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投资的拉动,而对教育、文化、信息科技等行业的投入相对不足。2014年,郑州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占比接近六成,达到57.5%,其他行业投资合计仅占第三产业投资的四成多。二是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工业投资不足,工业投资比重下降。2014年,郑州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7.9%,比2008年下降14.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将近2.4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投资仍偏重于中低端产业投资。在制造业投资中,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投资仍占主导地位,而信息传输、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投资比重仍然较低。四是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扩建投资比重相对较高,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占比相对较低。2014年,郑州市投资中,新建、扩建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1.3%,而代表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的技术改造投资仅占3.5%。以上四点说明,郑州投资尚未从“高速度、低效率、规模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投资效益整体不高,投资质量亟待提升
投资效果系数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与投资需求之比,即单位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扩张,是从相对量的角度衡量投资效益的大小。近年来,郑州投资效果系数整体上呈下滑趋势。2014年,郑州投资效果系数为10.7%,比2008年降低19个百分点。这说明郑州在投资规模扩张的同时,资本投入的生产效率却在不断降低,郑州投资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
二、郑州投资规模、结构与效益的综合分析判定
(一)郑州投资适度规模的判定与分析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和经验,在确定适度投资规模时,一般应遵循投资优先性原则和投资率适度性原则。下面按这两个原则对郑州投资进行分析。
1.郑州投资增长的适度投资优先率判断
从表4可以看出,郑州投资增速优先经济增速最高点是2009年的17.7个百分点,最低点是2010年的7.4个百分点。与河南省平均水平相比,2008年以来,河南省投资增长优先经济增长年均为13.3个百分点,郑州较之低1.0个百分点。
表4 2008—2014年河南与郑州投资优先增长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整理河南省统计年鉴而得。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结合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明显看出,郑州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是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考虑对经济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两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
GDP=-6.6325+0.8673I
该方程式反映了2008—2014年郑州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求证的目的在于当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其中有一个确定时,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变量的值。
按照郑州市提出的“‘十二五’期间,郑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的发展目标,根据上述方程式测算,可以得到郑州的投资年均增速要达到22.6%,即投资增长优先于经济增长至少9.5个百分点左右,才能实现郑州“十二五”时期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从表4可以看出,2008—2014年郑州投资增长优先于经济增长的百分点基本符合要求。但投资增长优先于经济增长的幅度2014年出现了缩小的苗头,考虑到2014年郑州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郑州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居民消费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投资的需求仍然较强。因此综合考虑,2014年及之后的一个阶段,郑州投资增长领先经济增长以8—10个百分点为宜,即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大约在18%—20%的区间运行较为合理。
2.郑州投资增长的适度投资率判断
2008—2014年,郑州在消费、投资、净出口方面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增长并不均衡,投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投资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具体就投资增长来看,2008—2014年,郑州投资率的变化与河南省大体一致,整体呈升高的趋势:2008年郑州投资率为58.8%,2009年受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影响,突破60%,并达到69.2%的近年来最高,以后持续保持在60%以上,2014年郑州投资率已突破70%。实际上,投资率的上升也反映了郑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投资的巨大需求,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结合郑州发展实际,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郑州的投资率在2014年之后的几年将不断上升,并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考虑到郑州消费率有整体下降的趋势,并且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动,借鉴国内外经济体发展经验,基本上确定2014年之后的几年,郑州的投资率应保持在55%—70%左右,比较符合郑州的实际。
(二)郑州投资结构的基本评价与形成原因
1.投资增长不均衡,行业结构不合理
(1)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有所下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不断下降。2014年,郑州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75.0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7.5%,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比2008年下降14.8个百分点,近年来年均下降2.5个百分点左右。郑州第二产业投资占比的不断下降,可能会在下一步影响到郑州第二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因此,郑州必须努力保持第二产业适度合理的投资规模,使其成为推动郑州“三化协调”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第二,工业投资长期倚重外延型投资增长,内涵型投资增长乏力。2014年,郑州工业投资完成1465.26亿元,其中,反映工业投资高级化水平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86.72亿元,仅占工业投资总量的19.6%,而新建项目投资完成1100.4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高达75.1%,占比达到四分之三。
第三,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偏高。2014年,郑州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完成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30%,这些行业投资比重的偏高,将对郑州节能减排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冲击。
(2)第三产业投资内部结构不均衡,部分失衡有所加剧
第一,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较小,投资增长过于依赖交通运输业投资。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是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2008—2014年,郑州全社会投资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相对较快,但投资占比相对较低。如2014年全年,郑州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仅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15%左右。在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中,2014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占67.0%,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合计投资仅占33.0%。这说明郑州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投资结构极不均衡,投资增长过度依赖交通运输投资的快速增长,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额相对较小。
第二,消费性服务业投资增速偏低,内部结构失衡加剧。大力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消费性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是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的必然选择。当前,消费性服务业投资在郑州的第三产业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消费性服务投资增速相对偏低,过度依赖房地产等行业投资的情况,需引起关注。2008—2014年,郑州消费性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低于同期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左右,投资增速相对偏低。与此同时,2014年郑州消费性服务业投资总额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85.4%,但郑州消费性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占比不断提高,主要依赖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2014年,郑州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二者投资合计占消费性服务业投资的比重高达85%左右,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达到74.1%。这表明,当前郑州消费性服务业投资增长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涉及民生的现代服务业存在投入不足、欠账较多。
2.郑州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的形成原因
(1)历史体制因素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历史投资结构决定的经济结构引导增量投资结构按以前的方向惯性发展”,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投资结构的影响,郑州的产业投资结构仍有偏差。
(2)投资资源的供给不足影响了郑州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
具体表现在:第一,投资资源总量相对短缺制约了本应大力发展的行业;第二,投资资源的质量不高,这主要表现在投资品种单一、性能低下及档次落后,高层次的产业投资欠缺,使得郑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不足,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第三,市场机制不健全限制了投资资源的再配置,其结果是既有的资源存量无法正常流动,使得本来已严重短缺的投资资源满足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能力进一步下降。
(3)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难以在当前形势下有效调控投资的流向和领域
2014年,郑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55.31亿元,是2008年投资总量的3.02倍。产业投资结构中重要的比例关系扩大到包括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主导产业与一般产业、高成长性产业与传统产业等比例关系。投资调控范围的扩大,使得原来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在矫正或防止投资结构扭曲方面的作用在不断减弱。
(三)郑州投资效益的测算与评价
从“经营过程效益”的投资率、投资贡献率、投资效果系数等指标来测算分析投资效益。
1.投资率、投资贡献率的比较与评价
从表5可以看出,2008—2014年,河南省平均投资率整体上升,而同期郑州投资率呈现“整体上升但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的现象:除了2008年郑州投资率为58.8%,高出河南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之外,从2009年开始,郑州投资率开始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郑州投资率虽逐年整体不断提高,但这是带有恢复性质的补缺式增长,是在原来基数较低、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出现的。当前,郑州经济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资源约束加大的关键时期,相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投资率或许下一步会对郑州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另外,从表5中的投资贡献率可以看出,投资拉动是郑州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表5 2008—2014年郑州与河南投资率及投资贡献率对比
注:为增加对比的科学性和一致性,此处投资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来定义,投资贡献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对GDP增量来计算。
资料来源:整理河南省统计年鉴而得。
综合比较郑州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2014年,郑州经济发展仍然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虽然2013和2014年郑州资本投入增速有所趋缓,但投资占GDP的比重仍在提高,表明投资在郑州经济增长各要素中仍然占据着最重要的主导地位,快速的经济增长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本投入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变。第二,从动态上看,郑州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已经出现苗头,2008—2014年郑州经济发展方式兼具集约与粗放特征。
2.投资效果系数的测算和评价
从表6可以看出,2008—2014年,郑州投资效果系数整体波动较大。2008年,郑州投资效果系数为29.7%,2009年因为扩大投资因素的影响,投资效果系数大幅度下降至12.9%,随后两年又上升到26.6%和31.3%,从2012年开始投资效果系数再次持续出现回落,2014年降为10.7%。投资效果系数下降说明郑州经济增长所需的投资成本在不断增加,而投资的整体效益在不断下滑。
分三个产业来看各产业的投资效果:第一产业投资运行效益整体低于第二产业、高于第三产业。由于第一产业受自然、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属于政策重点保护的弱势产业,因此其投资效果不能只看投资效果系数的大小,还应考虑其综合的社会效果。整体而言,第二产业投资效果系数在2008—2014年间,在三次产业中最高。但从其自身动态发展来看,其投资效果系数波动幅度也最大,最高为2010年的45.8%,最低为2014年的10.1%,波动幅度为35.7个百分点。剖析第二产业投资和第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在各个产业发展中,第二产业发展和投资的关联度是最高的,因此,郑州第二产业投资效果系数的波幅较大,说明第二产业投资规模的扩张快慢带来了郑州第二产业单位投资效率的高低。所以,2014年以后应注意第二产业的适度投资规模,以及其内部投资结构的合理协调。对于第三产业,2008—2014年的投资效果系数在10.2%—18.6%之间浮动,变化相对较为平稳。2014年,郑州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1.1%,在三次产业中占比最高,相应的第三产业投资效果系数为14.7%,这说明郑州大规模的第三产业投资带来了相应的较高产出。
表6 2008—2014年郑州分产业投资效果系数(%)
资料来源:整理河南省统计年鉴而得。
三、经济新常态下保持郑州投资适度、合理、均衡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以上对2008—2014年郑州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分析,结合经济新常态下郑州经济“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提出促进郑州投资适度、合理及均衡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项目储备,依靠科学管理保持投资的稳步持续增长
郑州在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完善和落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的配合联动机制,抓紧排出一批关系郑州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清单,做好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以备急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储备,避免因项目缺口造成投资被动。同时,进一步改善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范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努力为地方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尽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主体到位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库建设,推进项目库分层次滚动管理,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和开工率,建立投产一批、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避免投资的大起大落。
(二)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注意投资的产业、区域与城乡结构协调发展
在产业结构上,郑州要巩固提高第一产业、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于第一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投资,抓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给予扶持,确保第一产业投资比重适度提高。对于第二产业,要牢固树立工业是牵动全市发展全局的思想,在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重点投入与培养。同时,要适当压缩资源类投资规模,限制低水平加工工业投资,大力加强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工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努力实现郑州投资增长方式由传统工业为主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转变,由原材料工业为主导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工业为主导的转变,从而加快郑州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对于第三产业,要加大对其投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促进郑州服务业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同时,应尽快培育郑州第三产业新的投资增长点,要逐渐把投资重点向金融保险证券、现代物流、科技教育卫生、餐饮旅游、文化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行业转移,促进郑州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保持适度投资率,提高投资质量与效益,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应注意保持郑州投资增长的适度投资率和增长率。目前郑州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形成投资率越高越好的误区,因为投资率过高更容易引起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在保持郑州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更应注重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不能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量上的扩张,更应注重与质量效益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提高投资质量与投资效益,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另外,在当前扩大出口难度较大的背景下,郑州更应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防止偏重于扩大投资,而对扩大消费着力不够的倾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发展,从而改变目前郑州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注释:
①2009年河南、郑州投资贡献率出现超出100%的非常规现象,这主要是受当年“金融危机”和我国“4万亿扩大内需投资计划”双重因素影响所致。
[1]李杰,许方,杜涛,等.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可持续发展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53-57.
[2]任彦军,崔永红.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研究:基于经济惯性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潘黎霞.对东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三个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9):44-48.
[4]孙天琦,袁静文.我国GDP对投资的高依赖在省一级的具体表现:几省“固定资产投资/GDP”已接近100%[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3):25-28.
[5]马建堂.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99-200.
[6]于春玲,余学斌,孙杰.东、中、西三地固定资产投资为何与GDP反向增长:三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成因分析与建议[J].中国投资,2008(4):44-50.
[7]林勇明.美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结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8(14):18-20.
[8]陆迁,刘志峰,朱捷.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差距的结构分解[J].软科学,2006,20(1):24-26.
[9]秦朵,宋海岩.改革中的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中国分省固定资产投资案例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2(4):807-832.
[10]胡永平,祝接金.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2):35-38.
[11]侯荣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其滞后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3):13-16.
[12]刘金全,于惠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2002,1(1):26-29.
(责任编辑刘成贺)
Study on the Scale, Structure and Benefi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of Zhengzhou——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Investment Data Based on 2008—2014
NIU Li-ju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Fixed asset investment has directive fun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s very little.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sises the 2008—2014’s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 Zhengzhou cit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investment scale,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determines the appropriate investment scale in Zhengzhou, objectively analysis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f investmen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at las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keep the investment of Zhengzhou moderate, reasonable and balanced.
Zhengzhou city;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scale; structure; benefit
2016-04-12
牛力娟(1980—),女,河南卫辉人,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投资、企业创新管理。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4.010
F123.16
A
1008-3715(2016)04-0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