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下脱敏联合花粉阻隔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在山区的临床应用

2016-09-20禤建锋黄丽霞黄雯娟陈永辉连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连州513400

北方药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舌下变应性脱敏

禤建锋 黄丽霞 黄雯娟 成 燕 陈永辉(连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连州 513400)

舌下脱敏联合花粉阻隔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在山区的临床应用

禤建锋黄丽霞黄雯娟成燕陈永辉(连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连州513400)

目的:探讨粉尘螨舌下脱敏与花粉阻隔剂治疗山区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接收的山区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予以粉尘螨舌下脱敏+花粉阻隔剂治疗,常规组予以粉尘螨舌下脱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半年及一年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治疗1年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山区变应性鼻炎予以粉尘螨舌下脱敏与花粉阻隔剂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变应性鼻炎 粉尘螨 舌下脱敏 花粉阻隔剂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多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病症。一旦患有此病,会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以及流鼻涕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1]。因此,为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是有必要的[2,3]。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收治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予以粉尘螨舌下脱敏+花粉阻隔剂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粉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满足《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版)中有关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4周岁以上,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显示粉尘螨阳性++及其以上,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在2级以上;另外,排除近期内服用过抗白三烯药、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排除鼻部解剖结构异常者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介于6~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11.7)岁;病程在1~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2.6)年。常规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介于7~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10.9)岁;病程在1~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1±2.2)年。两组患者在临床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粉尘螨舌下脱敏治疗,具体用法为:对患者予以粉尘螨滴剂脱敏,舌下含服,具体用法为第一周使用滴剂1号(蛋白浓度1mg/L),第一天1滴,随后6d的滴数分别为2滴、3滴、4滴、6滴、8滴、10滴;第二周使用滴剂2号(蛋白浓度10mg/L),7d的滴数同第一周;第三周使用滴剂3号(蛋白浓度100mg/L),7d滴数同上;第四至五周使用滴剂1号(蛋白浓度333mg/L),滴数为3滴/d;第六周使用滴剂5号,蛋白浓度1000mg/L,滴数为2滴/d,持续治疗一年。

实验组:予以粉尘螨舌下脱敏+花粉阻隔剂治疗,粉尘螨舌下脱敏治疗的操作方法同常规组,操作完毕后再对患者予以花粉阻隔剂治疗,方法是将花粉阻隔剂涂抹于鼻腔内黏膜,一天两次。

1.3观察指标[4]:症状评分标准为:每次喷嚏3~5个,每日流涕次数在4次以内,鼻塞,但在有意识吸气时依旧有感觉,且存在间断性鼻痒,为1分;每次喷嚏6~10个,每日流涕次数为5~9次,交互性或间歇性鼻塞,有蚁行感的鼻痒,在可忍受范围内,为2分;每次喷嚏在11个以上,每日流涕次数在10次以上,鼻塞加剧,且需用口呼吸,有蚁行感鼻痒,但难以忍受,为3分。各项得分(如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的总和,就是症状得分的总分。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一年的症状得分进行观察与评定,进行组间比较。

1.4疗效判定[5]:参照症状评分减分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其中,症状评分减分率在51%以上,为显效;减分率在21~50%之间为好转;减分率在20%以下,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分析:见下表所示,由表可知,两组治疗半年、治疗一年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半年、一年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不同时间点症状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 两组不同时间点症状评分情况比较(,分)

注:#本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治疗半年、一年后与常规组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半年 治疗一年实验组 50 10.12±1.29 5.34±2.24*# 3.01±1.68*#常规组 50 10.16±1.25 5.71±2.39# 3.98±1.82#

2.2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半年时,实验组显效33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常规组显效2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有效率86%。组间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年时,实验组显效4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96%;常规组显效3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组间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特应性个体在与相关致敏原接触之后,诱发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此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若在患有此病后不及时予以治疗与控制,可能加剧病情,继而诱发其他疾病,最终威胁身体健康[6]。

对于粉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治疗,关键在于脱敏。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取了舌下脱敏+花粉阻隔剂治疗。花粉阻隔剂是一种长链碳氢化合物,可在鼻前庭形成一层保护膜,以达到阻隔各种过敏原的效果[7]。舌下脱敏治疗,即予以特异性免疫治疗,所用药物是诱发患者变态反应的变应原,将其制成提取液,然后通过舌下含服与病例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稀到浓,以促使患者对此类过敏性物质的耐受力增高,使其少发或不发生变态反应,又或是缓解变态反应,最终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5]。此方法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花粉阻隔剂对于变应性鼻炎治疗见效快;舌下脱敏治疗虽起效慢、疗程长,但可使患者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过敏现象得以减轻,两者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控制性,操作简单、方便,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手段[8,9]。两者联合运用治疗由于粉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能达到起效快、治疗更彻底的效果。

在本研究中,治疗半年后,实施粉尘螨舌下脱敏+花粉阻隔剂治疗的实验组,有效率比常规组高,即90%>86%;治疗一年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大于常规组的90%。另外,实验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尤其是治疗一年后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粉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予以粉尘螨舌下脱敏与花粉阻隔剂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廖勇,谭君武.鼻内镜手术结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1):49-50.

[2]周姚萍.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新医学,2012,43(6):418-420.

[3]郑峰.儿童变应性鼻炎103例舌下脱敏疗法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5):30-32.

[4]孙称心,周丽,杜秋爽,等.花粉阻隔剂联合过敏原清除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2):3500-3501.

[5]张子强.花粉阻隔剂联合尘螨清除剂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J].医学综述,2014,20 (18):3441-3443.

[6]王璐.脱敏治疗粉尘螨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4(9):88-89.

[7]周晖东.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 (7):69-71.

[8]黄晓阳.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9):25.

[9]张靓冉,阮标,余咏梅.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8):155-160.

R765.21

B

1672-8351(2016)09-0092-02

猜你喜欢

舌下变应性脱敏
自拟苍玉君子汤结合针刺治疗肺脾气虚兼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分享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快速脱敏治疗的临床应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舌下含药应讲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