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的风险
2016-09-18梅桑榆
梅桑榆
中国历代不乏歌颂家,于今为盛。数十年来,靠歌颂成名成家者,满沟满河,如春水中的蝌蚪,黄河里的鲤鱼,数不胜数。小焉者,闹个官帽加顶,称王于一方,把手下一堆知识分子管得俯首贴耳;大焉者,不但号称权威、大师,乃至官居高位,直接参与文艺政策的制定、左右文艺创作的方向。靠歌颂而成家,既不需出大力流大汗,也不需花啥本钱,只须把良心扔进垃圾箱,巧使伎俩,不怕肉麻,不惧人骂,狂热歌颂,便可有大收获。有的甚至凭两首颂歌,几首颂诗,或一本小书,博得高官厚禄,乐享一世荣华富贵。歌颂,这一令正直之士所不齿的勾当,既然能扬名立万,获利甚巨,自然效仿者众,且长江后浪推前浪,年年皆有天才出。
层出不穷,多如驴毛的歌颂家,有的是忠心耿耿,作品是发自内心地热情讴歌;有的是出于被迫,不得不写些应景的玩艺;有的则是跟风赶浪,投机取巧,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以换取荣利。然而,操此业者,虽是无本万利,却也有无法预料的风险。有一些倒霉蛋,于呕心沥血,绞尽脑汁,献上颂歌之后,虽然赢得一时的荣名,或是官帽加顶,后来竟因政治风云变幻而祸患临头。
曾几何时,歌颂家如雨后春笋,满山遍野噌噌乱冒,有诗人、有小说家、有戏剧家、有歌唱家、有画家……他们使出看家本领,各显绝技,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歌颂大赛,以致热情歌颂的艺术作品集之可以成山,倾之可以填海。大跃进期间,一个县一年就能创作诗歌数万首,小说上千篇,戏剧数百部。大中城市的文艺作品,更是产量惊人。而年复一年,也就形成了一支举世无匹的庞大的歌颂家队伍。其中佼佼者,或称“大家”,或称“大师”,或称“天才”、“鬼才”,不但有光芒四射的头衔,而且闹了个什么长干干,或是占据要津,或是叱咤文场、把持艺坛,令那些正在为做一个歌颂家而努力奋斗的人垂涎八丈,奋起直追。无数尚未以歌颂家为奋斗目标的人,以他们为榜样,群起效仿。即使在农村,一些聪明的人也因擅唱颂歌,而成为“农民诗人”、“农民歌手”,跳出龙门,吃上皇粮,甚至名扬全国。
然而,让这些歌颂家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几年后,运动接踵而来,有些歌颂家开始倒霉。至1966年,空前绝后的“文革”运动,更是以排山倒海之势在全国掀起,更多的歌颂家陷入灭顶之灾。靠大写歌颂文章,热情讴歌新时代、新生活当上高官,号称“散文大师”的杨朔先生,遭受残酷的批斗折磨之后,于1968年8月吞下大量安眠药自杀;于1949年归国,靠一出歌颂政府歌颂党的话剧《龙须沟》,赢得“人民艺术家”称号,随后写出一系列歌颂作品,且干上北京市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的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在遭到反复批斗、殴打后,投太平湖自杀;与人合著歌颂革命斗争、歌颂党的长篇小说《红岩》、回忆录《烈火中的永生》的罗广斌先生,在遭到造反派绑架逼供后,于1967年2月跳楼自杀;创作了一系列歌颂革命、歌颂土改、歌颂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以巨幅油画《开国大典》而为代表作的董希文先生,被残酷迫害至死;写出第一部歌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以及许多反映“阶级斗争”的小说的赵树理,在“文革”期间遭到长期的迫害、批斗、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后含冤而死……数以百计的小说、电影,在今天看来,大多为热情歌颂革命、歌颂党的作品,遭到批判与封杀,而其作者不是遭到批斗、殴打、关押,就是戴上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等种种巨帽,强迫劳动。
上述歌颂家与作品,大多是被“革命派”鸡蛋里头挑骨头,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无限上纲,抓住作品中的一句话、一个人物、一段情节,大举批判,将其定为反党反革命的大毒草。另一类歌颂家,则因犯了“路线错误”而倒了霉。写了大量歌颂作品的安徽作家陈登科,其歌颂农业合作化运动、反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长篇小说《风雷》,因较为真实地反映这次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被江青、姚文元等人批判为“诋毁三面红旗、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为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树碑立传的一株大毒草”,“在书中大力宣扬单干风,为刘少奇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所推行的‘三自一包、‘责任田招魂”。陈登科也被扣上国民党特务的帽子,以“利用小说反党”等罪名而逮捕入狱,坐牢五年,备受折磨。写过大量红歌,号称“红色音乐家”的李劫夫,是为毛泽东诗词语录谱曲的第一人,于“文革”期间大红大紫。但他后来因为林彪的词《重上井冈山》谱曲,又误判形势,以为林彪即将接班,想抢个头筹,创作一首庆祝林彪接班的歌,拟出了《紧跟林主席向前进》的歌曲题目,被他的太太张洛在“学习班”中坦白交待。结果他饱受摧残,于1976年末惨死在“学习班”中……
在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同是歌颂家,歌颂谁,歌颂谁的路线,站的什么队,直接关系到歌颂家的命运,歌颂错了人,歌颂了“错误”路线,站错了队,即使其再有才华,作品艺术性再高,也要被“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纵观数十年来,能于政治斗争的狂涛巨浪中始终挺立潮头者几稀。许多走红于一时的歌颂家,虽然已经结束了歌功颂德的一生,但他们呕心沥血写出的肉麻的颂歌,却被后人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