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组合方块模型”中的摩擦力问题
2016-09-18林宁
林 宁
(江苏省东台中学 江苏 盐城 224200)
例说“组合方块模型”中的摩擦力问题
林 宁
(江苏省东台中学江苏 盐城224200)
“组合方块模型”考查的是多个方块的整体运动,或是先整体运动而后可能出现运动分离的情形,所涉及的知识主要有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难点在于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把握及摩擦力的变力做功问题,适当情形下还要突出重心研究的意识.因此,这类题目知识点分布多,思维灵活性大,综合能力要求高,很有参考研究性.现赏析几例,以为抛砖引玉,望引起高度重视.
1 把握“整体归一”思想 发散能力突出求解方法
【例1】如图1所示,n个完全相同、边长足够小且互不粘连的小方块依次排列在一起,其总长度为l,总质量为M,它们一起以速度v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动,某时刻开始滑上粗糙水平面.小方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小方块恰能完全进入粗糙水平面,则摩擦力对所有的小方块所做功的数值为
图1
解析:以所有方块为整体(相当于一个大方块),根据题意,可有两种方法求出摩擦力所做的功.
方法1:由动能定理
可得A符合要求.
方法2:根据摩擦力的变力做功特点有
可得C符合要求.
所以该题答案选A,C.
点评:这n个小方块在滑上粗糙水平面前,相互之间没有弹力,进入后才有弹力,在研究时必须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大方块).由于它们进入粗糙水平面的长度在发生变化,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也在变化,并且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块整体滑入的长度成正比,因而摩擦力做功的大小可根据平均摩擦力的大小或f-x图像来计算.当然,对于摩擦力大小变化的问题,我们通常要优先考虑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此题学生如果不注意从多角度来分析,很容易漏选答案.
2 扣准“合分状态”条件 明确运动突显功能关系
【例2】如图2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与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在D处平滑连接,斜面上有A,B,C三点,AB间距为2l,BC和CD间距均为4l,斜面上BC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滑.4块完全相同、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方形薄片,紧挨在一起排在斜面上,从下往上编号依次为1,2,3,4,第1块的下边缘恰好在A处.现将4块薄片一起由静止释放,薄片经过D处时无能量损失且相互之间无碰撞.已知每块薄片质量为m,长为l,薄片与斜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θ,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第1块薄片下边缘刚运动到B时的速度大小v1;
(2)第1块薄片刚好完全滑上粗糙面时的加速度大小a和此时第3,4块间的作用力大小F;
(3)4块薄片全部滑上水平面后,相邻薄片间的距离d.
图2
解析:(1)以第1块薄片为研究对象(也可以4块为整体来研究),根据动能定理有
得
(2)一旦第1块薄片滑上粗糙斜面,各薄片之间便有了弹力,以4块薄片为整体,有
4mgsinθ-μmgcosθ=4ma
得
以第4块薄片为研究对象,有
mgsinθ-F=ma
(3)设4块薄片全部滑上粗糙面时速度大小为v2,对A到C的过程,有
由于μ=tanθ,所以当第1块滑出C后,将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其他3块仍在BC上一起匀速下滑,然后依次分离,重复1的运动.设每块薄片滑到水平面时速度为v3,注意重心变化,对C到D的过程,有
由于相邻薄片到达水平面时的时间差
得
点评:第(3)问的设计巧妙,但要求较高.这里首先要解决好4块薄片刚好全部滑入时的速度;其次要判断好4块薄片分别滑出时的运动状态、分离条件及相互滑出的时间间隔;最后还要解决好每块薄片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学生要能冷静思考,分析到位,才能高质量地解好此题.尤其是两次对不同对象用好功能关系,特别是方程中摩擦力做功的正确表达,更是对学生思维应用能力的一种重点考验.
从以上两例的分析可知,“组合方块模型”中的摩擦力在物体的运动和功能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也恰恰是学生在应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高考的命题有方向,但往往都会设置情境,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综合的通透能力.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从“教与学需求”的高度去潜心思考和研究,才能让学生全面学习,轻松走向成功.
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