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6-09-16马苏亚张爱萍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十六病区浙江宁波315100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19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危险因素

陈 婷 马苏亚 张爱萍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十六病区,浙江宁波 315100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陈婷马苏亚张爱萍▲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十六病区,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以合并脑梗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余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并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86.0%年龄≥60岁、56.0%伴有吸烟、68.0%合并糖尿病、70.0%合并血脂异常,66.0%伴有肥胖,与对照组在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及肥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2.893,95%CI:1.586~3.123)、吸烟(OR=5.312,95%CI:1.421~2.342)、合并糖尿病(OR= 3.253,95%CI:1.228~3.532)、血脂异常(OR=4.123,95%CI:0.452~2.323)、肥胖(OR=3.286,95%CI:0.386~3.832)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梗死,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梗死的关键[1]。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血管脆性增加,变窄变硬,易形成血栓,导致发生脑梗死[2-4]。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舒张压每升高5 mm Hg,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增加40%~50%[5]。近年来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比例逐年增加,本文旨在探讨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延长人群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均经脑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2)患有继发性高血压;(3)患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原发性肾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4)患有恶性肿瘤等。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62.4±6.5)岁,其中年龄≥60岁 105例;吸烟46例;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75例,血脂异常83例,冠心病27例,房颤8例;病程1~12年,平均(8.3±1.2)年。以合并脑梗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余10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饮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收集的病例资料,分析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情况;分析实验室检测(包括血生化检测及血脂检测)指标。血脂检测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测量采用经校正的“欧姆龙741C型”电子血压计,连续进行3次测量,间隔至少1 min,取3次血压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

1.3诊断标准

(1)高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推荐的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内每日或经常(≥3 d/周)服用降压药物[6]。(2)血脂异常: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TC≥5.18 mmol/L、TG≥1.70 mmol/L、HDL-C<1.04 mmol/L[7]。(3)糖尿病: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诊断标准为FB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或正在服用降糖药物者[8]。(4)体质指数(BMI)<24.0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9]。(5)吸烟以至少1支/d,持续≥1年或戒烟时间<半年为标准。(6)以平均每周饮酒至少1次,每次至少饮2两及以上,时间达1年以上者为饮酒[1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对两组的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患者:86.0%年龄≥60岁,56.0%伴有吸烟、68.0%合并糖尿病、70.0%合并血脂异常,66.0%伴有肥胖,与对照组在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及肥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2.2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对患者的年龄、吸烟及合并基础疾病等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逐步回归进行筛选并最终进入模型(其中β:偏回归系数;SE:标准误;OR:优势比;95%CI:95%可信区间),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及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发生脑梗死、冠心病、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被称之为新时期的流行病和重大公共问题。高血压又被称为生活模式病,其发病被证实与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肥胖及精神紧张、性格急躁,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环境噪音、心房颤动、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近年来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不断升高。研究发现,血压越高,脑梗死发病风险越高。来自我国10组人群的调查结果表明,血压与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脑梗死发病相对危险将增加49%[11-14]。

对EH患者的治疗决策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血压水平,还包括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有无伴发临床疾病,在降压的同时也要关注血糖、血脂等代谢状况,以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或事件发生率的目的[15]。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如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措施进行有效控制,会导致发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有必要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有利于降低高血压、脑梗死的发病率。

3.1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0岁、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肥胖。

本研究结果提示,年龄≥60岁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OR=2.893),说明年龄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郭宗强等[16]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脏器机能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免疫功能逐渐减弱,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同时,年龄越大、暴露于一些危险因素的时间越长、暴露累积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吸烟也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加速动脉硬化形成并促使血管闭塞而导致发生脑梗死[17]。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的相对危险度OR值达5.312。我国队列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者缺血性脑梗死相对危险性增加1%。

糖尿病作为常见病、多发病,研究发现,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导致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高血糖是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8]。

肥胖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2~6倍,体重减轻后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渐降低,因此肥胖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防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9]。且有研究证实,上身肥胖可以直接影响全身脂肪的代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风险。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加强对超重和肥胖的预防和管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血脂异常主要增加血液黏度,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初发和复发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0]。本研究显示,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OR=4.123),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其主要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降低血脂有利于控制血压及合并脑梗死的发生。

3.2护理干预对策

应将降压达标作为治疗的首要任务,重视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远期其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告知随意停药的危害,动员家属积极参与督促患者服药;嘱患者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培养患者坚持长期运动的习惯,鼓励患者进行有氧户外运动等。

设立高血压门诊,加强随访,向高血压患及家属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电视、网站、宣传栏、报纸等宣传工具,开展大众群体的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脑梗死防治知识,指导高血压患者重视自测血压,增强患者的参与意识及提高血压的控制率。提高人群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降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

综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年龄≥60岁、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肥胖为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东芝.2008~2010年沂源县居民脑梗死发病与死亡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3,19(10):789-791.

[2]曹承兰,余年,林兴建,等.脑梗死高危人群的相关危险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5):335-337.

[3]荆珊,孙宁玲.京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后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12):804-805.

[4]Dahlof B,Sever PS,Poulter NR,et al.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an amlodipine adding perindopril strategy compared with an atenolol adding thiazide strategy. Anglo 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Blood Pressure-Lower-ing Arm (ASCOT-BPLA)[J].Lancet,2005,366:895-906.

[5]Goldstein LB,Adams R,Alberts MJ,et al.Prim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Stroke Council[J].Storke,2006,37:1583-1633.

[6]阳冬,蒋兴兴,麦浩,等.桂林市城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3):286-287.

[7]丁素琴,杨学军,邢丽丽,等.北京市东城区成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3):188-189.

[8]曹钰芹,平国兴,吴荣达,等.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城乡结合地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6):422-423.

[9]黄中红,杨洪江,那开宪.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1):3831-3832.

[10]种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11]周伴群,李德云,梁小东.珠海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流行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 (7):1200-1202.

[12]许隋英杰,任继东,郭昊,等.2014年寿光市居民脑梗死发病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 (3):44-45.

[13]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5-399.

[14]孙慧英,李涛.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3):167-170.

[15]姜燕,丁建元,白华民,等.锡林浩特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2:6-7.

[16]郭宗强,孙同文.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39-42.

[17]邢立影,张慧英,郭来敬,等.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44-145.

[18]张琦.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99-200.

[19]张士翠,付菱.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14-1115.

[20]蔡芳芳.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8(11):420-421.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544.1;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6)19-0146-03

收稿日期:(2016-03-06)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2015KYA2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intervention strategy

CHEN TingMA SuyaZHANG Aiping
Ward 16,Yinzhou District the Second Hospital of Ningbo City,Ningbo31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develop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trategy.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of which 50 patients combin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confirmed by CT or MRI)were divided into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and the other 1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n-cerebral-infarction group.The conditions such as genders,ages,smoking,drinking,BMI,and underlying disea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I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86.0%of the patients were≥60 years old,56.0%were smoking,68.0%were combined with diabetes,70.0%were combined with dyslipidemia,and 66.0%were combined with obesity,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ose conditions in the non-cerebral-infarction group(P<0.05).Age≥60 y(OR= 2.893,95%CI:1.586~3.123),smoking(OR=5.312,95%CI:1.421~2.342),and combination with diabetes(OR=3.253,95% CI:1.228~3.532),dyslipidemia(OR=4.123,95%CI:0.452~2.323),and obesity(OR=3.286,95%CI:0.386~3.832)were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P<0.05).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multiple.Targeted intervening measures can help to reduce its incidence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Hyperten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Risk factors;Nursing interven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危险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护理对策
Miles术后结肠造口早期并发症的护理分析
非正常拔管在老年患者深静脉置管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影响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儿童口腔溃疡病及护理对策分析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