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升级路径探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2016-09-15朱清波
朱清波
(安徽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0)
高技术产业升级路径探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朱清波
(安徽大学,安徽淮南232000)
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链条中现状及本土产业升级的现实路径,以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实现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市场机制的完善、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四是投资.
全球价值链;高技术产业;产业升级;市场机制
1 引言
传统的国际贸易出口统计无法识别出大量中间品的进出口值,导致中国高技术产业现实情况被夸大.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很难用传统统计方式反映,因此如何准确衡量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环节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培养我国高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寻求其技术升级的可行路径,对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2 我国高技术产业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2.1高技术产业现状
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安置中,中国高技术产业承担的是大量的加工制造与外围合作创新,基于本土创新的技术研发并未得到增强,本文作出如下分析:
2.1.1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进出口,一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增长速度在近几年内逐步放缓
18年的时间里,中国高技术产业一直稳定、快速地增长.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从1996年126.6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6602.2亿美元,金额上,扩张了52倍左右;高技术产品进口从1996年224.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5581.3亿美元,扩张了25倍左右.201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已占到总出口29.9%.
但是,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待1996-2013年这18年的进出口增长变化,我国高技术产业进出口增长率从97年到08年一直高居不下,基本在20%以上,但从10-13年的增长率看,进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技术产业的增长放缓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结果.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出口所含附加值低,以代工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实力依然很薄弱.
2.1.2高技术产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现象比较突出
以《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2014)为切入点,利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剖析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现状.
报告指出,高技术产业部门,总出口附加值低,同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其所含附加值更低,电气设备制造业甚至低到每一千美元出口带来171美元的附加值.总体来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仍然停留在代工环节,面临着“低端锁定”的风险,路径锁定与路径依赖仍会掣肘着我国高技术的发展.与我国一些传统产业部门的出口附加值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更加突出.
2.2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的影响因素
2.2.1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推动作用
刘志斌(2013)认为政府应加快对发展性基础设施的投资,着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降低包括对外直接投资(FDI)在内的投资者的营商成本.产业的规模和成长取决于产业资本进入多寡和进入速度.
2.2.2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支撑作用
李晓阳(2010)认为升级的关键仍是技术创新,提高核心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引进、模仿,否则就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形成路径依赖,成为国外企业的附庸.创新既是高技术产业的目的也是动力.
2.2.3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技术产业成长的作用
李强(2015)认为与外部接触越多,获取技术知识的概率越大,进而对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我国已经确立了外向型发展战略,实行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度对我国高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知识获取机会.
2.2.4市场机制对高技术产业成长的重要影响
包玉泽(2009)认为在全球价值链上,领导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向发展中国家链上企业转移知识.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能够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稀缺状况的足够信息同时也能够能对经济结构起到协调、平衡和优化的作用.
3 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本文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价值链攀升影响因素,将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投资、技术创新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设定具体如下:
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含义是:
NRCAt: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指数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用该指数判断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要比其他指数更真实.
MYt: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SCt:市场化程度,本文选取市场化程度的指标是用单位一减去高技术产业的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的差额.
TZt:投资额,以高技术产业全行业内固定资产额作为衡量指标.
ZLt:发明专利数,本文以发明专利数作为衡量技术创新指标.
3.2样本选择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所采用的分析工具为EVIEWS7.0,数据选取1996-2013的时间序列数据.
3.3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釆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相应模型进行估计,在进行OLS估计时,本文为得到较为准确的影响系数,讲各个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3.1单位根检验
在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期关系时,先进行单位根检验,避免本文因使用非平稳数据造成的数据伪回归现象.
从ADF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文中的五个时间序列变量都是非平稳的,但是这些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因此要采用协整进行分析.
3.3.2协整检验
在前面的检验中以发现所有的变量都具有一阶平稳的特点,进一步检验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具有长期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故,于表1可知数据NRCA、MY、SC、TZ、ZL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3.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运行EVIEWS7.0,在第一次加入常数项的回归分析中,常数项的P值为0.7477,无法拒绝原假设,因此本文修正了原模型,将常数项删除.得到下列结果,如表2:
表2 回归分析表
得到回归方程:
R2=0.976660,=0.971659,D W 统计值为1.93291
从线性回归结果看出,拟合优度以及调整后的拟合优度都很高,即贸易依存度、市场化程度、投资和专利数均对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的解释能力很高,并且各解释变量对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专利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投资,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大.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结论
前文分析表明:(1)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影响因素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最大,是投资作用的一倍、对外开放作用的三倍、市场化作用的八倍(.2)开放程度可以衡量我国融入全球经济所做的努力.研究表明,更全面、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能够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实力提升. (3)市场机制作用并不明显,本文认为不能表明市场机制存在缺陷.至07年起,我国高技术产业内市场化程度一直在80%以上,市场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已起到主导性作用,分析结果正好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
4.2政策建议
在我国快速提高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地位、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以及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现实要求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1)大力发展教育,注重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并举.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把现阶段的“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从提升创新型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出发,今后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
(2)突破高技术产业传统静态比较优势的束缚,由注重出口规模向注重技术含量转变的同时促进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出口导向的开放战略,政府加快对发展性基础设施的投资,着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降低包括对外直接投资(FDI)在内的投资者的营商成本,吸引外资.
(3)以市场化手段引导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资.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两化融合、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投资,运用市场化手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引导企业创新,并通过优化政府对技术创新项目的补贴辅助市场机制.
〔1〕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Humphrey,J.&H.Schm itz,Governance in Global Value Chains[J].IDS Bullet,2001,32(3):19-29.
〔3〕Hobday,M 1Innovation in East Asia:the challenge to Japan[M].Cheltenham:Edward Elgar,1995.
〔4〕谭力文,马海燕,刘林青.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深层透视[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64-74.
〔5〕刘志彪,张杰.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J].学术月刊,2009(9):59-68.
〔6〕刘维林,李兰冰,刘玉海.全球价值连嵌人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 (6):83-95.
〔7〕李强.我国产业升级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5(2):52-66.
〔8〕周春山,李福映,张国俊.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传统制造业升级研究——以汕头为例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2):28-33.
〔9〕巫强,刘志彪.双边交易平台下构建国家价值链的条省略传统手机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3):76-85.
F127
A
1673-260X(2016)08-0141-03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