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2016-09-15马玉龙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窦性心心尖导联

马玉龙 李树仁

病例讨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PET/CT in stress cardiomyopathy

马玉龙 李树仁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Key words】 Stress cardiomyopathy; PET/CT;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 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 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V1~V3导联 ST 段抬高 0.2~0.3 mV,Ⅱ、Ⅲ、aVF 导联 T波低平,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未行溶栓和介入治疗,给予升压、抗凝、抗血小板、扩冠、活血化瘀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我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50余年,每日20支左右,饮酒史5年,平均每天100 ml。

入院查体:T 36.5 ℃,P 70次/min,R 17次/min,BP 96/6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诊疗经过:患者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10月10日):窦性心律,V2~V4导联 ST 段抬高 0.2~0.3 mV;化验检查:肌酸激酶(CK)230.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3.39 U/L,乳酸脱氢酶(LDH)321.39 U/L,α-羟丁氨酸激酶(HBDH)300.54 U/L,肌红蛋白(MB)195.55 ng/L,肌钙蛋白 I(cTnI)0.12 ng/L(阴性),血常规、电解质未见异常。入院后第2天(10月11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V4导联T波倒置。给予升压、抗凝、抗血小板、扩冠、活血化瘀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我科。

入院后(10月22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V4导联T波倒置(T波倒置较前明显加深)。化验检查:肌钙蛋白T(cTnT)0.010 ng/L(阴性),肌酸激酶(CK)131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2 IU/L,酸脱氢酶(LDH)180 IU/L,羟丁氨酸激酶(HBDH)144 IU/L,肌红蛋白(MB)37 ng/L,中性粒细胞(NEUT)79.9%。心脏彩超示(10月22日):左室前壁运动减低,主动脉瓣钙化伴少量返流,二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入院后第7天(10月29日)查心电图:窦性心律,V2~V4导联T波倒置(T波倒置较前22日加深更为明显)。冠脉造影LAD中段狭窄20%,远端血流TIMI 3级;LCX未见明显狭窄,远端血流TIMI 3级;RCA未见明显狭窄,远端血流TIMI 3级。左室造影结果显示,左室心尖部无运动,其他各室壁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第15天(11月6日)查门控静脉心肌断层+PET/CT心肌代谢显像示:左室心腔略增大,左心室心尖部及前壁心尖段血流灌注及代谢均受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LVEF 54%;左室心尖部及前壁心尖段室壁运动减低(心尖部显著)。11月9日门控动态心肌断层示:①运动负荷态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②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LVEF 55%;心尖部运动略减低,经检查结果及图像(图1~8)可见患者冠脉微循环功能无异常;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V4导联T波倒置(T波倒置较前变浅)。给予多巴胺升压、抗凝、改善心肌缺血、活血化瘀、稳定斑块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诊断:应激性心肌病。

2 讨论

1990年,日本学者Sato等[1]首先发现应激性心肌病(TCM),其主要特征为一过性心尖部气球样隆起,心底部代偿性收缩增强。随后结合其发病早期独有的心尖部收缩功能障碍,将其命名为左心室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约2/3患者于发病前伴有精神或生理应激表现,如亲人意外死亡、车祸、情绪激动等,因此也称为“心碎综合征”。它多见于女性,可能是由于应激介导儿茶酚胺释放对心肌产生影响(心肌顿抑和微梗死)[2,3]。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的机制包括多支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及受损心肌脂肪酸代谢异常。此外,左室心尖部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和组织儿茶酚胺水平较其他部位高,因此,容易受到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脏毒性物质的作用而发生心肌顿抑,出现心尖部球形改变[4]。

应激性心肌病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胸痛、心电图示ST段抬高及心肌酶水平升高。然而,当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时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左室造影心尖部呈球样扩张。仅仅依靠临床症状无法辨别应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和恶心)。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清晨发病,下午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率较高,因为这个时间出现压力刺激的可能性更大[5]。此外,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传统的心脏危险因素发生率较低(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阳性家族史)[6]。

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主要参照修订的梅奥标准[2](必须包含所有下列四项标准):①左室中段伴或不伴心尖部的短暂运动功能减退、运动障碍、运动缺失;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超出单一心外膜血管分布;可以存在或不存在压力刺激;②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或急性斑块破裂的血管造影证据;③新发心电图异常[ST段抬高和(或)T波倒置]或肌钙蛋白水平轻度升高;④排除嗜铬细胞瘤和心肌炎。

PET/CT代谢心肌显像是评估心肌活性的金标准,进行心肌活性评价,区别坏死心肌、冬眠心肌,为血运重建、预后评价、疗效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以动态电影模式观察室壁运动、射血分数EF,准确评价室壁运动,预测血运重建术后左室功能节段性抬高。本例患者虽为男性(本病女性多见),但符合梅奥诊断标准,且本病例报道的特殊之处在于患者行PET/CT,门控动、静态心肌断层检查,它更加准确显示出左室运动状态、冠脉微循环功能,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诊断。

应激性心肌病的治疗以去除诱因、支持性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等。如出现严重的心室壁运动障碍且有血栓栓塞风险,可应用抗凝药物;如未发生心源性休克或者重度心力衰竭,应避免进一步应用硝酸盐类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如患者伴有左室流出道梗死,慎用正性肌力药物,因为它可能加重梗阻导致休克发生。

由于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因此我们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避免造成误诊和诊治。

(本文图片 第671-672页)

[1]Sato H,Tateishi H,Uchida T,et al.Takotsubo-like cardiomyopathy due tomultivessel spasm.Clinical aspectofmyocardial injury:From ischemia to heart failure.Tokyo:Kagakuhyoronsha Co,1990:56-64.

[2]Kazakauskait E,Jankauskas A,Lapinskas T,et al.Takotsubocardiomyopathy:thechallengingdiagnosisin clinicalroutine.Medicina(Kaunas),2014,50:1-7.

[3]甘舜进,张海滨.应激性心肌病10例临床分析.疑难病杂志,2013,12:189.

[4]张虹,张萍.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917-1918.

[5]Sharkey SW,Lesser JR,Garberich RF,et al.Comparison of circadian rhythm patterns in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versus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Cardiol,2012,110:795-799.

[6]Pilgrim TM,Wyss TR.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or 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Int J Cardiol,2008,124:283-292.

双通道多普勒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 P592

图1 双通道多普勒法测量DCM患者Tei指数和E/Vp

图2 两种方法测量Tei指数和EF的相关分析图

图3 DWP法与传统法测量E/Vp的ROC曲线

缺血性心功能不全家兔心肌ACE2/Ang-(1-9)/Ang-(1-7)轴的变化及培哚普利的治疗作用 P658

图1 各组间给药4周后ACE2 mRNA表达水平

图2 各组间给药4周后血清Ang-(1-9)及Ang-(1-7)水平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P666

图1 PET/CT代谢心肌显像

图2 PET/CT代谢心肌显像

图3 门控动态心肌断层

图4 门控动态心肌断层

图5 门控动态心肌断层

图6 门控静态心肌断层

图7 门控静态心肌断层

图8 门控静态心肌断层

基于蛋白组学技术筛选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标记物 P654

图1 3组血清样本ELISA结果比较,AAD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

图2 未发生撕裂的主动脉壁组织,纽蛋白组化染色显示分布均匀(25×10倍镜下)

图3 撕裂处的主动脉壁组织,纽蛋白染色显示分布明显更密集,如图中箭头所指部位(25×10倍镜下)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马玉龙、李树仁);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一科(李树仁)通讯作者:李树仁,E-mail:lsr64@126.com

10.3969/j.issn.1672-5301.2016.07.024

R542.2

B

1672-5301(2016)07-0666-02

2016-01-20)

猜你喜欢

窦性心心尖导联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欢乐过大年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甜蜜养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