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扫描
2016-09-14财政部农业部部署新一轮草原补奖工作
财政部农业部部署新一轮草原补奖工作
热点扫描
财政部农业部部署新一轮草原补奖工作
2月23日上午,财政部、农业部在京召开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视频会。“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73.6亿元,实施了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牧区生态恢复、牧业生产发展和牧民生活改善,基本扭转了过去草原利用无序、开发无度、严重过牧的状态,开启了草原休养生息的新时代。
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大草原补奖资金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一是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取消原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调整出来的资金加上中央财政安排的增量资金,共同用于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二是加大绩效评价奖励资金投入。继续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等方面。三是调整完善半农半牧区政策实施方式。半农半牧区补奖资金以切块方式下达,由地方自主统筹用于草原保护建设。
我省拉开2016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大幕
2月18日,省农机局发布了《甘肃省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2016年调整)》,全面贯彻了“缩品目、控定额、促敞开”的改革思想。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对<2015-2017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进行调整的通知》精神,省农机局结合实际组织专家对调整办法、测算数据、品目缩减等进行了充分论证,确定了《甘肃省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2016年调整)》,正式公布执行。拉开了我省2016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大幕。
我省此次调整以“缩品目、控定额、促敞开”的总体思路为指导,补贴范围中剔除了近年未销售和低端的16个品目,细化并增加了旋耕机的一个档次,实际补贴品目保留了78个;机具补贴定额重新进行了核算调整,整体下调幅度在10%以内;对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玉米收获机、马铃薯种植机、马铃薯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残膜回收机等6个品目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并通过缩小补贴品目、控制补贴定额来促进敞开补贴。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审定完成
1月28日,由省发改委和省农牧厅共同组织相关专家和省直有关部门组成专家组召开审定会,对甘肃省农牧厅编制的《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进行了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采用的数据准确,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格式规范,符合规划的基本体例,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趋势,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性特征。
《规划》提出的“十三五”时期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主要指标及其发展任务,符合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实际;提出的十大重点工程及其重点建设项目,是甘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战略重点定位准确,区域布局及重点产业与甘肃区域的发展实际相衔接,具有分类指导性;提出的保障措施切实有力。
甘肃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在畜牧业强劲发展势头的带动下,甘肃饲料工业发展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追求效益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饲料企业稳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改革促发展,推动饲料加工业、饲料原料工业全面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浓缩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为主体的生产格局。饲料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大型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专做精”的思路,各类饲料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为推广精细高效节约养殖模式提供了物质保障。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坚持依法治饲,严把生产准入条件,加强专项整治和抽样监测,加大不合格产品查处力度,使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对畜牧养殖业贡献率不断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配合饲料的转化率明显提高,对养殖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超过80%以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得到全面实施。通过宣传培训、示范引领,饲料生产企业普遍接受了《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并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得以贯彻执行。
(编辑:刘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