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2016-09-14刘红玲孙萍萍王志军赵润平
刘红玲,孙萍萍,王志军,吴 琼,赵润平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 061000)
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刘红玲,孙萍萍,王志军,吴琼,赵润平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健康教育;教练制;家庭护理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8.030
护理健康教育是由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神经外科患者具有病情重、致残率高、病程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患者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在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讲授式健康教育方法不能很好地被患者家属接受,知、信、行难以达到统一,影响了患者的护理质量[2]。教练(coaching)源于体育,网球、高尔夫等竞技项目的顶级运动员都有专职教练,教练能帮助选手提高技能,制定重大赛事的行动战略。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就是让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建立教练与选手型合作关系,一对一指导患者家属提高日常护理技能,并持续为患者家属提供护理问题的专业指导,提高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度、执行度。本院神经外科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建立形成了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患者家属纳入标准:2013年9月至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以外的2个护理单元中住院的病情稳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量表评估Barthel指数≤20分(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患者的家属,每名患者选取1位在院期间长期陪护且出院后承担长期照顾的亲属。排除患者出院后日常家庭护理聘请保姆或家庭护理人员不固定(超过3人以上)的患者家属。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家属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单号进入观察组,双号进入对照组。纳入观察组44例,男17例、女27例,年龄24~58岁,平均(37±13.5)岁;对照组44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21~59岁,平均(38±14.2)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家属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根据科室的路径化健康教育单的内容,每日在治疗空闲期实施健康教育,主要以床旁讲授为主,宣教完毕由患者或患者家属确认签字。
1.2.2观察组
1.2.2.1教练护士的选择标准选取N2级以上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理论及技能考核均合格(均≥80分)者选为教练。排除在实验期间处于孕期或有超过1个月的休假计划的护士。
1.2.2.2培训教练护士对教练护士进行培训,为期2周,培训方式为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理论授课的内容以神经外科护理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为主;实践授课形式为情景模拟,场景设置为对神经外科患者家属进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以技能型操作指导为主。培训结束即对教练护士进行考核。
1.2.2.3选择指导者为保证教练制健康教育工作的扎实推进,通过护士推举选出1名教练护士任组长,1名护士长任辅导员,组长负责对每位教练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组长及辅导员每周抽查至少3名教练护士的工作实施情况,现场指导,协助其修正宣教计划。每月组织召开专题会,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工作改进,对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汇总等。
1.2.2.4教练制健康教育实施方法教练护士依据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庭成员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指导内容、指导形式、指导进度等。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共同确认长期照护患者的家属1名,对这些家属按照教练式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开展工作,其他患者家属如有学习需求可参加相关培训,但不作为评价对象。教练制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包括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床上擦浴、翻身拍背、鼻饲、经口鼻吸痰、肢体康复7项患者出院后需要的常用护理措施。指导步骤主要分为三部分,培训时间一般为2~3周。第一部分是临床讲解,用时3~5 d,教练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指导内容,逐步对患者家属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让患者家属观看护士的各项操作。第二部分是示教教学,用时3~5 d,教练护士将各项护理操作从易到难制定计划,安排家属在教具上操作练习(本院神经外科配备有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教具),教练护士对家属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确认其熟练掌握[3],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第三部分是临床实践,用时5~10 d,家属经考核合格的项目可以在教练护士的指导下,为患者实施操作,教练护士及时纠正偏差,并讲解遇到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法,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指导,巩固和强化患者家属对各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教练制健康教育实行长期负责制,患者出院后,教练护士通过定期电话随访,解答患者家属在居家照护中遇到的饮食、功能锻炼、卫生常识等方面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持续性护理康复指导。同时科室还建立医护患QQ群,搭建患者之间、医护患之间的交流平台,既可在线答疑,发布健康教育知识,又可让家属间交流经验,促进照护患者的信心[4]。
1.3评价方法
1.3.1患者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根据神经外科患者常用的7项护理及康复操作设计“患者家属掌握程度评分表”,此表依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并结合对患者家属的操作要求关键点进行分值设计,主要包括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等。此表中每项操作满分为10分,总分为70分。教练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家属进行7项操作考核,单项≥7分为掌握,<7分为未掌握。
1.3.2患者家属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由病区护士长向患者家属发放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问卷项目主要针对护士专科知识掌握情况、专科操作熟练程度、健康教育教授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工作态度、教授计划的合理性、实施过程的优缺点、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
1.3.3教练护士综合素质成长设计评分表让观察组教练护士在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前后对自我认知进行对照评价,项目包括学习主动性、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信心5项,各项分值均为1~5分,分数越高表示综合素质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比较
注:t=4.643,P=0.001
2.2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
注:x2=6.175,P=0.013
2.3教练护士综合素质成长比较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前后护士综合素质成长雷达图见图1。
图1 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前后护士综合素质成长雷达图
3 讨 论
3.1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护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是检验整体护理效果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5]。患者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陪伴者和照顾者,其护理知识与技巧的掌握能力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以讲授为主,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改变了以往健康教育方式的单一性,重视患者家属参与,发挥家属主观能动性,为家属提供个性化、满足具体需求的健康教育内容。护士发挥指导和支持的教练职责,通过个性化教练,授人以渔,使家属对所学知识理解深,记忆牢,达到健康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6]。本文结果显示,与以往讲授式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下患者家属的护理操作考核得分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一对一的教练制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练护士作为患者的责任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家属的需求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协助家属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爱。患者家属在参与过程中,逐步了解到治疗护理的不可预见性,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理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教练制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表2显示,观察组家属的满意度达95.45%。
3.3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护士专业素质随着医学护理观念的改变,护理模式逐步发展为预防、康复、促进健康的多元化护理[7],护理人员作为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者,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及心理素质。教练制健康教育要求护士结合患者病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及接受能力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护士即要将护理程序思维贯穿其中,落实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各阶段,又要实时接受患者家属的监督,激发护士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提升专业水平[8]。在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中,护士思考如何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及如何深入浅出达到教育效果。本文结果显示,教练护士在教练制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后其综合素质有较高的提升。
[1] 杨显芳,陆悦,肖顺贞.北京市4所二级医院护士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65-67.
[2] 樊玉荣,王冰,高艳华,等.神经外科健康教育多媒体的制作及临床应用[J].农垦医学,2011,33(5):465-467.
[3] 肖晓玲,胡秋秋,刘玉萍.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13-316.
[4] 王华芬,马燕,吕敏芳,等.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63-165.
[5] 赵美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7-100.
[6]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le.协助照顾者支持老年痴呆症患者[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41-1143.
[7] 冯奇.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122-124.
[8] 储红梅.健康教育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147-148.
刘红玲(1973-),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016-01-18
R494
A
1671-9875(2016)08-0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