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烯唑醇控制‘京葫 36’徒长和白粉病的效果

2016-09-13孙朝辉陈丽萍孙令强

中国瓜菜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唑酮效唑徒长

孙朝辉,陈丽萍,孙令强,程 斐

(1.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9; 2.青岛市种子管理站 山东青岛 266071)

‘京葫36’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良西葫芦品种,因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低温条件下连续结瓜能力强,产量高,商品性好而成为我国北方日光温室越冬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但该品种定植后遇到高温,易造成瓜秧徒长,着瓜困难;生长中后期又容易感染白粉病。生产上分别用矮化剂控制徒长,用杀菌剂控制白粉病。三唑酮对小麦、瓜类、花卉等的白粉病等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1],在瓜类中也被广泛应用。但三唑酮容易导致细胞膜损伤,并对促进细胞生长的赤霉素有较强的抑制合成作用。因此,防治瓜类白粉病时,如果三唑酮使用不当,很容易使植株矮化,生长受阻,而且瓜类白粉病菌已对三唑酮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国内科研工作者在瓜类作物中陆续试验了苯醚甲环唑、醚茵酯、亚胺唑、氟硅唑、甲基硫菌灵、氟菌唑、百菌清等农药,以替代三唑酮,试验证明上述药剂对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2-4]。在控制西葫芦徒长方面,目前国内广泛使用多效唑,已有多效唑控制黄瓜、番茄、不结球白菜徒长效果和降解规律的研究报道[5-7]。烯唑醇(diniconazole)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而且具有控制植物生长、杀菌和提高抵御逆境的生理效应。它既有旋光异构,又有几何异构,其中E,R(-)-烯唑醇杀菌活性最高[8]。2000年笔者参与了手性催化定向合成E,R(-)-烯唑醇工作,并进行了药效试验,证明 30~70 mg·kg-1的 E,R(-)-烯唑醇使黄瓜白粉病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明显下降[9]。E,R(-)-烯唑醇对控制越冬日光温室西葫芦徒长和防治白粉病的效果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价E,R(-)-烯唑醇的上述双重效果,并探明安全、高效的使用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药剂:95.5% 的 E,R(-)-烯唑醇原药,由原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组自行合成;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品种:‘京葫36’购自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

1.2 方法

1.2.1 烯唑醇控制‘京葫36’徒长的效果研究 试验于山东省临沂亿农农业科技示范园日光温室中完成。2015年9月15日用50孔穴盘育苗,育苗基质为品氏进口草炭,苗期15 d。10月1日2叶1心时定植,株行距55 cm×75 cm。所有处理和对照去除根瓜,从第2个瓜开始留瓜。

6片真叶幼苗出现徒长趋势时进行药剂处理。烯唑醇设 5 个处理:0(清水)、30、60、90、120 mg·kg-1;对照为75 mg·kg-1多效唑(推荐用量)。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处理15株,3次重复。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2次,此后,植株进入着瓜阶段,不再处理。第2次药剂处理后第10 d,调查第1片真叶到生长发育基本定型真叶平均叶片数、节间长度、叶柄长度、株幅、叶面积、测定叶绿素含量(FW);2016年3月15日,收获期结束时,统计各处理平均植株高度、单株结瓜数、产量。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1.2.2 烯唑醇控制‘京葫36’白粉病效果研究 烯唑醇设 5 个处理:0(清水)、30、60、90、120 mg·kg-1;对照为150 mg·kg-1三唑酮(推荐用量)。2016年1月中旬少数西葫芦植株叶片上有白粉病病斑时喷药和清水每10 d喷1次,共喷3次,分别在喷药前当天和喷药后10、20 d进行3次药效调查。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标记5株,每株上、下各选4片叶调查,每片叶按病斑占叶表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载叶片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调查从第1次喷药后30 d内单株平均收获瓜的数量、单瓜质量,计算单株产量,试验设3次重复。采用SSR测验分析。

西葫芦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5%以下;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20%以下;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40%以下;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4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最高发病级数×调查总叶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指-处理病指)/对照病指]×100。

2 试验结果

2.1 烯唑醇对‘京葫36’植株徒长和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从第1次喷药到停止喷药10 d的20 d时间里,随着烯唑醇处理浓度的增加,‘京葫36’的平均叶片数、节间长度、叶柄长度、株幅、叶面积均呈现减少的趋势,除清水处理外,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则显著增加。30、60、90、120 mg·kg-1各处理间叶绿素 a 和叶绿素b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60 mg·kg-1处理与90 mg·kg-1处理相比除叶柄长度有显著差异外,其他生长指标间没有显著差异,除30 mg·kg-1烯唑醇处理外,其他烯唑醇处理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西葫芦徒长的效果,120 mg·kg-1处理在烯唑醇各处理中的抑制作用最强;75 mg·kg-1多效唑对照处理效果显著大于烯唑醇各处理,说明多效唑对西葫芦的抑制作用最强。

从全生育期来看,90 mg·kg-1的烯唑醇处理对控制植株高度、提高结瓜数量、提高单株产量效果最好,120 mg·kg-1的烯唑醇处理次之。而75 mg·kg-1多效唑对照处理显著抑制了西葫芦的生长,显著降低了产量。清水处理的植株高度、单株结瓜数量、产量均最低,与生长中后期严重感染白粉病,引起植株滞长有关。

表1 烯唑醇对‘京葫36’植株徒长和产量的影响

2.2 烯唑醇防治‘京葫36’白粉病的效果和对药后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除清水处理外,烯唑醇各处理对防治‘京葫36’白粉病的效果均优于150 mg·kg-1三唑酮对照处理。其中,90 mg·kg-1和 120 mg·kg-1烯唑醇处理防治效果最好,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药后10 d和药后20 d,90 mg·kg-1烯唑醇对‘京葫36’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59%和43.26%,病情指数分别为1.82和16.24;而对照150 mg·kg-1三唑酮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1.64和28.62,清水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6.75和67.82,说明90 mg·kg-1烯唑醇对‘京葫36’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从喷药后30 d内对产量的影响看,除清水处理外,烯唑醇各处理间单株结瓜数没有显著差异,而与对照相比则显著增加;在单瓜质量方面,30、60、90mg·kg-1烯唑醇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而120mg·kg-1烯唑醇处理、150 mg·kg-1三唑酮(对照)处理、清水处理显著降低了平均单瓜质量,前两者应该是由生长调节剂的抑制作用导致,后者应该是因为白粉病严重,植株早衰,光合作用下降导致。从产量来看,喷药后30 d内90 mg·kg-1烯唑醇处理单株产量最高,达 2.49 kg·株-1。

表2 烯唑醇防治‘京葫36’白粉病效果和对药后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表明,烯唑醇通过抑制生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起植物生长调节兼杀菌作用[1]。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烯唑醇各处理浓度对控制西葫芦徒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效果,并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果明显提高。从全生育期看,30 mg·kg-1和60 mg·kg-1烯唑醇处理单株产量显著低于90 mg·kg-1烯唑醇处理,应该是这两个处理的叶柄长度和节间长度没有受到较好抑制,徒长降低着瓜率引起的。120 mg·kg-1烯唑醇处理的单株产量也显著低于90 mg·kg-1的烯唑醇处理,应该是抑制过度引起的。75 mg·kg-1多效唑处理连续使用2次严重抑制了西葫芦生长,导致产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多效唑在番茄植株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6 d[6],在小白菜中的残留半衰期为57.76 h[7],但在西葫芦上120 mg·kg-1烯唑醇处理却表现持久的抑制效应,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唑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活性,文献报道:其杀菌活性排序为烯唑醇>烯效唑>多效唑>三唑醇>三唑酮[1]。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烯唑醇处理对‘京葫36’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150 mg·kg-1三唑酮处理,这与文献报道一致,也与在露地西葫芦上的研究结果相同[4]。90 mg·kg-1和120 mg·kg-1烯唑醇处理防治‘京葫36’白粉病的效果最好,没有显著差异,但90 mg·kg-1烯唑醇处理单株产量最高。

从本试验的结果可知,‘京葫36’秋冬季日光温室生产中应优先选择90 mg·kg-1烯唑醇处理浓度,既可以控制前期徒长,又可以控制中后期白粉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三唑酮效唑徒长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大豆喷施多效唑 增产防倒效果好
豆角徒长原因及解决措施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在草莓及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
锌肥与三唑酮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激健减量增效助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多效唑在直播水稻上的使用效果浅析
如何防止洋葱秧苗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