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养服务个案工作困境与对策探索

2016-09-12肖淑文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

肖淑文

【摘要】宁养服务借助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提高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做出努力,但实践中存在伦理困境、实践受阻、社工素质不高等困境。以宁养服务项目陕西团队为例进行分析,采用伦理原则次序等级、针对性地解决受阻问题,提高社工素质,探索对策。

【关键词】宁养服务;伦理困境;实践受阻;社工素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负责人与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负责人组成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领导小组。我们陕西团队以西安周边的贫困的晚期癌痛病人及家属为服务对象,以缓解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因面临死亡与分离带来的压力,达致“生死两相安”;帮助其建立患者之间、家属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等为目标。2015年4月至7月,个案组展开了14个个案探访,14个个案中断探访所占比例50%,宁养服务个案进行并不算轻松,存在许多困境。

二、宁养个案工作现实困境

(一)伦理困境。1、移情与反移情伦理困境,建立专业关系。如,不留私人微信QQ等,不与案主有双重关系。在社工服务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双重关系的伦理困境,但这种做法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又显得人情淡漠,而且很可能会影响接下的服务工作。2、个案探访中还出现了案主不清楚自己病情及预后,家属一直隐瞒他的情况。面对案主有知情权与尊重家属选择的伦理困境,社工难以开展宁养预后工作,无法将工作深入。3、传统生死观与宁养疗护中尊重死亡观念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伦理型文化,非常看重“生”的价值,而轻视“死亡”的价值,甚至把死亡看作“恶”。在这种文化理念熏陶下,中国人的心理趋同是重生忌死,忌讳谈论死亡,也不愿意考虑死亡的内涵。所以在个案服务中,与患者家属坦诚地谈论生死以及死后事都是有一定难度和局限性的。

(二)实践受阻困境。实践中因案主病危或去世中断探访4组;因家属拒绝中断探访3组,所占比例50%,出现实践受阻困境。

(三)实践的需要与社工素质不符的困境。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宁养服务对象数量巨大,需求巨大,需要宁养社工的专业服务,但尽管是经过大学专业培训的社工,普遍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并不能满足实践需求。

三、应对困境对策的建议

(一)依据伦理原则等级次序处理伦理困境。宁养社会工作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运用到以下伦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尊重案主自决原则和最少伤害原则。笔者认为应按照上述次序,进行伦理选择,以处理伦理困境。保护生命原则是第一位的。其次,案主自决原则先于最少伤害原则,即在家属顾及案主情绪,担心案主得知病情会加重身体危机时,此时案主坚持要了解自身病情时,为尊重案主权益,协调双方关系,进一步开展个案工作,社工应动员家属告知病情,解决两方的不安情绪。

(二)提高社会工作者素养。1、倾听、澄清等沟通交流技巧。探访之初,可从案主家中摆放的照片入手,开启话题。多准备些案主感兴趣的话题,同时照顾到案主的情绪,尽量在不打扰案主休息的情况下,让案主保持心情愉悦。2、与案主保持联系的技巧。当探访受阻时,社工应以电话、短信的方式与案主或家属保持联系,提供服务,适当时候再进行探访。3、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社工可利用宁养院资料和背景,与案主进行初步沟通。然后找到话题或问题切入点,运用同理心,坚持探访,用长久的陪伴、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读报、做手工、聊天、为案主解决问题等)打开案主心扉,逐步建立信任关系。4、问卷填写技巧。直接拿出问卷让案主家属填写的方式有些不合适,会让患者家属误以为我们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来。以后应尽量改变填写问卷的方式,让他们尽量感觉到关怀与温暖而不是程式化的问卷调查。5、坚持社工伦理原则。在社会工作理论中要求接纳、社工自我控制、以案主为主的原则等,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社工作为有感情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偏见。6、不断学习专业及专业之外的知识。在做医疗社会工作时,要多学习相关医疗知识,这方面的匮乏,会阻碍我们给予案主更好的服务,有失专业性。7、进行更多社工实践活动,增加专业经验与素养。如面对案主病情恶化,身体浮肿、褥疮溃烂等现象,社工应正面回应,表现出关心,提出护理建议;而不是不知道所措,无法及时回应案主,引起案主误会,认为对案主的接纳程度不够。8、同时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应积极加强同其他专业的联系,形成多元合作的专业关系;作为职业也应同政府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社区等建立良好的沟通。

(三)正确处理工作关系。1、与服务对象关系 首先,面对案主,作为社工要时刻记得我们不是高人一等,不能以一种高姿态,对他们说应该怎样做。其次,更要坚持“优势视角”,相信案主是有能力的。2、对社会工作合作伙伴的关系处理在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社工之间的“合作”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有同一个目标,具体到每一次的服务要做什么,在探访前都应该互相明确;其次是服务后,彼此的感受、问题、建议等等想法都应该互相沟通。

(四)对个案受阻的建议。本科个案因案主病危或去世中断探访 4组;因家属拒绝中断探访 3组,实践受阻,就其可能有效的措施进行讨论:在选择案主进行宁养服务之初,应选择案主病情较稳定且家属对外界介入持积极支持态度的案例。现阶段条件下,或许可以采用“普遍征询,重点探访”的形式,社工同时深入多个家庭,对家居案主进行走访,进行筛选,有选择地对个别案主开展宁养社工服务。同时,社工的经验和专业性对个案成效影响也很大。宁养专题培训应更有针对性,如初次探访模拟、如何面对案主及家属的不合作等。

虽然宁养服务实践过程中因社工能力和外界条件限制,此次项目服务对案主及家庭的帮助也毕竟有限,有些问题还需要案主与家庭、社会的长期的努力去解决。但宁养项目是秉承“造福患者,造福社会”的理念,推动国内宁养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推广,社会工作者素质能力的提升,未来宁养服务发展也一定会如朝阳徐徐升起。

参考文献

[1]陈卓珂.宁养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4.

[2]张朝林,沈月娥,贺成业.宁养服务供给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年(1).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
基于具体案例就保密原则分析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翻译职业道德准则的伦理困境
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与研究挑战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社会工作的伦理道德观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伦理问题的思考
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