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管理模式促进边界和谐

2016-09-12高家顺耿先权

决策与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治安

高家顺 耿先权

[摘 要] 地处鄂南湘北的湖北省石首市是我国典型的省域边界城市,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和经济开发区中有12个与其他县市搭界。近年来,石首市为维护边界治安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响亮提出了“边界稳社会稳,边界安群众安,边界活经济强”的工作目标,注重把握“三个力度”和“三个构建”,从而形成了两省4地6县市“合力联打,携手联治,齐心联防”的工作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合力奔小康,携手致富路,齐心促发展”的可喜变化。

[关键词] 石首市;边界地区;治安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8-0146-04

中国地域辽阔,省级、市级行政区边界分布了众多县市,地处鄂南湘北的湖北省石首市就是典型的省域边界城市[1]。依据此类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治安管理长效机制,维护边界地区平安和谐,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近年来,湖北省石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称“综治委”)针对本市与外省市相邻的地区治安问题突出、刑事案件多发、矛盾纠纷涌现的形势,响亮提出了“边界稳社会稳,边界安群众安,边界活经济强”的工作目标,把维护边界治安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谋划和落实,采取了联防、联控、联打、联查、联调、联动、联通、联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平安建设的新思路。2015年来,石首市开展集中排查专项行动7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调处1378件,其中重大疑难纠纷315件,与相邻县市联手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89起,共同促进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筑了治安联防堡垒,畅通了经济互促新路,谱写了邻里和睦新歌。

一、树立“和谐边界”的大局意识

石首市位于湘鄂边交界处,素有“鄂南湘北门户”之称,万里长江穿境而过[2]。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和经济开发区中有12个与其他县市搭界,其周边分别与湖北省荆州市的公安县、江陵县、监利县和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益阳市南县、常德市安乡县接壤。石首市边界为250余公里,全市281个村中70余个有边界线,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是典型的“边界大县市”,边界稳定在全市起着“牵一而发动全身”的作用。由于历史与现实矛盾相交织,多年来石首市边界地区在大局相对稳定的同时,局部不稳定因素较多,治安隐患较大,纠纷矛盾时有发生,边界地区也一直是矛盾的“突现地”、纠纷的“是非地”和案件的“多发地”。主要表现为因水、地、山林等资源争执引发的冲突不断,因习俗、婚姻、生活交往等引发的纠纷凸现,各类刑事案件屡有发生。由于边界纠纷具有争端地域性、诱发敏感性、参与群体性、后果严重性等特征,不但影响到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给群众身心带来不安全感,而且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同时也花费了党政部门大量的时间精力,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边界地区存在矛盾、纠纷、案件突出问题,最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影响相邻地区政府感情联络和群众正常交往,加深隔阂,进而使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趁机打“擦边球”,越界作案,得手便跑,案发后,所在地派出所要抓捕犯罪分子,有时不仅得不到当地支持,还时常遭到围攻。周而复始的不和谐,严重束缚了相邻县市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对双方都百害而无一益。由于隔阂深,相邻县市男女青年通婚都受到很大影响。

二、创新“和谐边界”运行体系

石首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治理和化解边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迫在眉睫。“创平安县市首先必须边界平安”,而创建“平安边界”就要走出以往固有的“提起边界平安便是联防,说起边界治安便是严打”的片面认识。只有将维护边界治安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才能真正促进边界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使边界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群众关系融洽的“和谐地”。于是,从2009年以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和谐边界的活动在石首市全面展开。在促进和谐边界活动的组织保障中,石首市注重把握好“三个力度”:

一是领导重视,在工作中坚持突出引力。作为“鄂南湘北门户”,长江中游重要“支点城市”,石首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本市区位的优越性,明确提出了借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荆州市“壮腰工程”的实施以及鄂南湘北独特区域构局,巧借“大船”趋动发展,巧借资源内生发展,巧借环境引导发展,打好“发展牌”[3]。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做保障。对此,石首市“综治委”以定期召开的边界联谊会为平台,与周边县市共同研究联防联谊联调对策。石首市公安局牵头组建了“湘鄂边刑侦协调会”,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协调会,市“综治委”领导必到会。通过协调会,各县市相互通报各辖区内存在的刑事、治安案件及重大矛盾隐患,制订相应的对策,为宏观治理边界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制度保障。

二是乡镇部门联手,在互动上始终保持活力。乡镇是创建平安边界的基础,乡镇党委、政府对平安边界的重视,取决于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对此,石首市“综治委”将平安边界的创建纳入社会治安考核内容,并突出实际效果。如桃花山、调关、东升、高基庙、久合垸、团山寺、高陵等与湖南交界的乡镇,每年都由乡镇“综治委”牵头,以派出所、司法所、法院等为主体,联手召开与湖南相邻乡镇的“边界联防会议”,开展各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互通信息、化解不安定因素,联络感情。双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必到会,并逐步将合作延伸到双边经济发展方面。团山寺镇“大调解中心”还与湖南毗邻4个县乡镇司法所建立了常规性的“边界联防协调小组”,当地派出所与湖南毗邻4个乡镇派出所建立了“边界警务室”,在思想上求合拍,行动上求合力。实践证明,这些地与地的部门联手,不仅为加强协调处理跨界矛盾纠纷构建起了良好的平台,在及时、稳妥处理好群体性矛盾、冲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更为相邻县市加强信息交流、联络感情、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是村级干部“走亲戚”,在效果上真正彰显动力。平安边界的落脚点还在基层,村干部是平安边界的主力。石首市委、市政府在有省市县界的70多个行政村,规定村干部要保持与邻县市村的密切联系,并将这种交流称为“走亲戚”。由于村与村之间唇齿相依,生产生活密切相连,发生矛盾难以避免,因而通过村干部“走亲戚”,可建立起“兄弟情”,对于发生的矛盾纠纷常常能“一杯交心茶,两手紧紧握,三句热心话,干戈为玉帛,四季保平安”。

同时,在促进和谐边界的活动制度中,石首市注重把握“三个构建”:

一是构建联防联调信息网络。为及时掌握边界地区的动态,提高有效防范,快速处理边界纠纷反应能力、破案反应能力,石首市在市乡镇和村都建立了三级信息报告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在边界各村,由村“两委”班子、治调主任、治调员担任边界联防联调信息员,小纠纷调解、大纠纷上报,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边界纠纷调解信息网络。据此,团山寺镇司法所与南县几个乡镇司法所联手,经过几个月协调,成功化解了湖北多个水产养殖户被湖南鱼贩拖欠水产品款项的纠纷。

二是构建破案联手工作制度。派出所积极主动与邻省邻县兄弟所建立案件协查机制,积极协查线索、侦破案件、缉捕逃犯、追缴赃物,移交案件,对牵涉到双边的疑难或重大案件,共同联手破案。对不同的地区发生的任何案件,要求有协助机制的派出所在接到群众报警求助时,都必须本着就近、快速、及时处置的原则,先出警再移送,从而将一些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维护了边界的安宁。

三是构建平安联片创建体系。石首市高陵镇是一个既与湖南省安乡县接壤,又与本省公安县一桥之隔,同时还与石首城区近在咫尺的城郊边界镇相连,该镇根据其与本市南口镇和公安县藕池镇3个乡镇镇区分布在3平方公里以内的特殊地理环境,提出了联手创建“两县市三乡镇四村安保文明片”,得到了友好响应。这3镇在联防联治工作上既着眼大局、维护整体利益,又主动互助、勇挑大梁,在强化法制宣传、普及乡规民约、强化案件协查等方面密切衔接,促进了联防联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而两次荣获“全国文明镇”的小河口镇则针对与监利县大垸农场接壤的地理位置,及以往边界争水争地纠纷多、流窜案件多等特点,争取与监利县大垸农场携手创建“黑瓦屋安全文明片”。两地“综治委”、派出所、司法所经常互通情况,做到信息共享、案件共破、纠纷共调、警民共防,从而使过去发生过多起械斗事件的边界带在近3年内无一起矛盾纠纷发生,成了名符其实的“安全港”“文明片”。

目前,石首市12个乡镇区在深化边界联防联调中,探索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模式。如小河口镇的信息共享、案件共破、纠纷共调、警民共防的“四共”模式;高陵镇的“情报联网,信息联通,案件联破,纠纷联调,打击联动”的“五联”方针;团山寺镇的“和谐共处、安宁共保、平安共建、发展共谋”的“十二字”思路,均不断丰富和创新联防联治工作内容,给和谐边界创建工作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高标准检验“和谐边界”创建水平

石首市和谐边界安全网的成功编织,不仅形成了两省4地6县市“合力联打,携手联治,齐心联防”的工作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合力奔小康,携手致富路,齐心促发展”的可喜变化。

一是镇与镇携手“共绘发展图”。石首市12个有边界的乡镇都充分抓住辐射广、信息灵等优势,打起了“地域经济牌”。如横沟市镇及邻县周边乡镇都是传统棉花种植区,该镇发挥当地湖南籍移民多,有经商头脑和有外销市场的优势,扶持鼓励建成了20余家棉花加工厂,一跃成为享誉荆州、享誉江汉平原的“江北棉花加工基地”。再如桃花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但四十五里桃花山区分属湖北、湖南,风景名胜也各占半边。石首市桃花山镇放眼长远,主动向湖南邻县市伸出友谊双手,集两省山水资源于一体,联合开发桃花山山水资源,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在今年抗大早之时,以往为争水而矛盾丛生的湘鄂边界轻吹起友谊风,团山寺镇发挥“龙江精神”,开闸放水,灌溉湖南数万亩耕地以“解渴”。目前,石首市“边界大镇”新厂、东升、横沟市、高陵和高基庙镇都“巧借”地域优势,成为了石首经济强镇。

二是村与村互助“共走致富路”。石首市70多个边界村都能取长补短,通过学习“邻居”的先进经验,调整产业结构,相互帮助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石首市十强村中,边界村便占有5席。

三是地与地齐心打造“安全港”。群众对“平安边界”的满意与否,首先看治安好坏,“平安边界”创建3年来,石首市没有发生一起边界命案。通过与邻县公安机关联手,先后侦破了跨省地“特大盗窃摩托车案件”,在公安、江陵等公安机关协助下,打掉了贵州省籍特大流窜入室盗窃团伙;在江陵警方协助下,破获了“石首第一金店盗窃案”;在监利警方配合下,端掉了盘踞在石监江三县边界地带的特大赌博窝点……流窜案件发案率下降了31.5%,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四是人与人相融“结亲成友”。边界平安和谐带来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是以往的“墙”变成了“桥”,最直接的受益是“同饮一河水,同走一条路,同防一道堤,不说两家话”。原来许多边界群众除了争斗便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双方群众感情越来越融洽,友谊、婚姻都成了连接的“纽带”。

[参考文献]

[1]方 可,朱志兵.省域边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石首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7).

[2]方 可.中小城市特色塑造的方法探索——以湖北省石首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7).

[3]葛丽娜,梁爱雪,张学文.新战略机遇下省际边界城市发展的新思路——以新沂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2).

[责任编辑:肖偲偲]

猜你喜欢

治安
日本人感觉治安变差
关于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思考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现代治安防范的重点难点
试论加强企业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爱国婊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保卫人员政治思想工作的探讨
治安学:危难之处显身手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农村治安承包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