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类型特征与提升空间
2016-09-12文静
文静
[摘 要] 大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大学学习的满意度评判,在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的同时,其内涵、要素颇为丰富。经过深度访谈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呈现出的多状态特征,与其期望和学习体验直接相关,并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因此,提升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空间在于提供他们更好的学习资源以加深体验,以学习动力的持续提升、学习需求的强化、学习环境的改善作为着力点。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深度访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8-0120-10
大学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学生自主性探索未知和建构知识体系的活动,受学习环境影响。大学生既是学习质量的参与者,更是学习质量的体现者,因为他们参与了学习质量的构建,通过他们又显示出学习质量的最终结果。为此,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为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提供了理论源点,能够针对大学生在认知、技能与情感方面的增长与否,对所获得大学体验是否满意、满意程度作出自我评估与评判[1] 10-18。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是对大学教育过程的一种反馈,而这种反馈必然对学习质量产生本质影响,进而促使他们从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中形成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反思,最后从大学生主体性视角实现他们对学习质量的观测、监控和保障[2]。
一、学习满意度是高等教育质量评判的原点
学习满意度是研究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无论是促进学习效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还是加强教学引导、教育熏陶及育人制度建设方面,地位举足轻重,意义非比寻常。作为结构完备、功能强大的研究议题,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是“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NCS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主体基于大学学习经历的客观事实所形成的主观评判。
(一)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内涵与基本结构
从整体上讲,大学生学习过程受教师要素、环境要素和学生要素的综合作用,形成教师要素下的教师教学因子,环境要素下的图书馆资源、规章制度、食宿因子,以及学生因素下的人际关系因子。从具体情况看,各要素的满意度体验水平和重要性认识程度所呈现的差异,一方面展现了大学生目前对于各类型要素的满足状态和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反映出满意度体验的现实与重要性认识的理想之间还存在差距。
利用回归技术建立的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模型表明,无论是满意度还是重要性程度,各要素皆具有不同的贡献力度。其中教师要素、学生要素对总体学习满意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二者对总体学习满意度的贡献大于环境要素各因子的贡献,说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人的因素影响,大于受到物的因素影响[3]。
(二)选择深度访谈作为质性研究方法开展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满意度主要来源于参与体验和事前期望之间的差距,并且以状态指标的形式体现出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和评价。立足量化研究的结果,质性研究的研究问题首先立足在大学生对于自我学习状态的认知上,希望受访者通过言语来描述其在大学学习的过程和满意度的自我评价。其次,针对满意度所涉及的不同要素、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对其体验和判断有所不同,因而希望受访者针对这些要素的满意度进行描述和评价。第三,在描述和评价的基础上,希望受访者能够试图对此进行初步归因,能够告知初衷,以便研究者深入分析其原因。第四,根据受访者的背景和经历,对其在大学4年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成长历程、状态和未来展望进行描述。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深度访谈是使用广泛且效果良好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深度访谈具有目的性,来源于日常谈话但又与之有所区别,目的在于针对研究问题而进行科学探究[4] 169;深度访谈必须以言语事件为基础,进行意义探究[5] 123-143;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以探寻各事物间的联系,并检验研究结果[6] 16-24。
二、访谈研究的设计及分析框架的建立
对于本次质性研究,笔者采用的是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方法。首先,量化分析结果已呈现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其各项要素、影响因素和重要性认识程度的状态指标,同时使用质性研究方式对这些状态指标和分析结果进行深入检验。其次,由于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具有意义探究作用,因而,利用解释性理论进行因果性案例研究很有必要 [6] 26-29。
(一)访谈提纲设计
针对大学生特征,结合所研究问题,本课题采用从总括到具体的方式设计访谈提纲,以便更容易使得访谈双方较快融入情境,并使得访谈具有对话特征,这符合大学生的语言习惯,且能留下能够跟进的空间,提升访谈的针对性。访谈提纲设计采用了“研究问题-访谈问题矩阵(Research Question/Interview Question Matrix)”。这一设计,不仅使得提纲中所列出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切合研究实际,强调半结构访谈方法的科学性,而且使得访谈的严密、严谨性从提纲设计之时就得到很好的保障,为下一步更好地进行访谈和材料分析打下良好基础。就本课题研究经验,访谈提纲设计过程如表1所示,即纵列代表研究问题,横行代表访谈问题,纵横交错间的“X”表示该访谈问题能够和哪一个研究问题相关,使得访谈能够紧扣研究主题。具体问题涉及到宽泛型问题(Broad Brush Questions)、反应型问题(Reaction Statement Questions)、评分型问题(Rating Scale Questions)、自我评价型问题(Self-Assessment Questions)和假设型问题(Hypothetical Projective)几大类,以增强访谈的多样性,提升访谈的说服力和解释力。
(二)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框架的建立
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笔者综合运用了面谈、电话采访、网络访谈等方式。对于访谈资料的整理,其中编码是系统整理访谈资料的第一步,一般从访谈资料中提炼概括,是根据一定分类标准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概括出其中的人物、事件、概念和主题等[7]。第二步,以研究问题为导向来分析访谈材料,利用分析框架有效整合所有资料。据此,本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访谈材料的分析:在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访谈内容分析部分采用描述与归因的方式进行建构;在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访谈结果部分采用逻辑模型建构评价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分析框架。
三、自我评价:大学生总体学习满意度的类型及特征
深度访谈是言语事件,其优势在于能够在沟通中将语言、表情和肢体语言等传递出来的信息形成文字记录,并通过分析赋予文字更多更鲜活的生命力。本研究分析了访谈材料与数据,从描述性分析的角度呈现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学学习及相关方面要素的自我评价状态及特征。
(一)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满意度基本状态及类型描述
在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部分,已经呈现出大学生对于学习方面总体学习满意度的数据逻辑及特征,从数字化的层面剖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满足状态及认知水平。通过访谈,从深入、细致的言语和文本中解构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建构大学生对学习的总体学习满意度及特征。
1.基于整体过程的基本过关型
一般来说,随着对学习过程体验的深入,大学生能够对自我学习状态进行总结和评价,不仅在于给出分数,更重要的在于剖析对自我判断的描述。因此,有部分学生在体验和回顾自己进入大学以来的学习过程之后,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状态、表现和结果属于基本过关,自己能够接受这样的现实:
总体来说还凑合。……至少让它及格吧。勉强及格。
得过且过吧,一切尚在摸索中。
现在有明确的方向,虽然以前不太满意,但我觉得都是可以弥补的。
从语言描述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状态在总体满意度方面形成了自我评价,处于能够过得去、满足基本要求的认知水平。具体地说,尽管呈现出基本过关状态,但是大学生还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更高状态。对此,有的大学生已经历了这种变迁;有的尚处于期待状况:
对大一的学习状态是非常不满意的。大二后通过读一些书,去图书馆啊,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专业上往各个方向发展,慢慢有了兴趣,学习就会有动力了。大二还行,马马虎虎吧。大三呢,我不打算读研,准备直接参加工作,所以压力更大,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特别是面对未来,打算往哪方面发展,就得往哪方面使劲。
像我们现在的感觉,因为刚进入大学,所以不敢松懈,加上很多事还不了解,因而还算挺用功,当然与高中比起来,那就相差太远啦,比如,高数这门课,比较难,复习过程中也就有了一种心理,考试不得低于60分。但在实际上,只要觉得考试不会低于这个分数,也是会偷懒的,说明没有太大的上进心。
2.寓于专业、课程的自由学习型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高等教育大多是以专业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因此大学生对专业理念及其课程较为看重。在满意度方面,主要体现为大学生想要通过对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获得、专业情感的认同来领会自我的学习状态,形成满意度。由于在任何一个学科专业中,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技能实践都存在有具体的结构和分支,因此大学生注重自我的学习兴趣,希望在兴趣的引导下相对自由地学习,并且解除高中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压抑感,以给大学学习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大学的学习对我来说是满意的。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方面。因为没有了高中时的那种压迫感。
我觉得,大学的生活虽然紧凑,但是好多时候,都是靠自己安排,无须被规定。……学习大多时候都是靠自己,还有考证之类,都是自己搞定。
从上述访谈内容中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于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自由支配学习表现出满足感,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政治、英语等公共课程,自主学习的良性结果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满足:
在英语方面还是很有进步的,比高考好。……还有譬如营销,没有满足感……因为,在专业上学出名堂才能满足……假如(英语)六级过了是很满足的。
唯有一点是我的“马哲”有一次补考,我不太满意。
因为自己一直在努力——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大学就这么短短的4年,因而难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但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自己在思想上做好了准备。
3.自我认可的动力不足型
大学生在获得基本满足感,甚至对自由学习相对满意的同时,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状况。这类型的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并且逐步意识到之所以不满意的原因。略加分析,这些不满意,一方面来自于热情的丧失,也就是对大学学习缺乏动力,没有找到“兴奋点”;另一方面则属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满意,虽然能考出好成绩,但是丧失对本专业的兴趣,同时也难确立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方向,因此处于“迷茫”的状态:
学习状态完全是没有热情的学习。……说实话,我自己不满意。……我们班很多同学都不满意现在的学习状态。
4.自主偏弱的按部就班型
大学生在享受大学“学术自由”氛围的同时,也出现了自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没有了老师的严格约束,就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较为明显,而高年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亦能反思由于自主性缺乏所带来的总体学习满意度不高之原因所在:
学习过程,比较按部就班。其实不算是很满意。我自己属于那种没有自制力的类型,所以学习效果不算很好。
不是很满意,就跟之前说的一样,没有像高中那样有老师的管束,所以大部分课余时间没有好好利用,现在有点后悔。
(二)我国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满意度基本特征
根据Astin教授的学生参与理论,本研究在一开始就强调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满意度是基于大学学习的参与,是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与事前心理预期之间差距所形成。因而,现实与期待是大学生总体学习满意度的重要表征。在调查问卷部分,其量表设计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总体学习满意度的重要性程度认识的平均值处于“重要”状态。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了大学生在现实和期望之间的更多细节。
1.大学生对大学学习充满期待
对于大学学习的期待,可谓形形色色。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从访谈中所获得的信息来看,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的期待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知识获得的直接期待,二是对通过学习达到个人成长的期待,三是对个人未来前途(就业、深造等)的期待。从以下三段话中可以看到大学生不同类型期待的具体描述:
我期待大学安静、书香……我已经在学校两年了,现在发现安静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寻找的,学校只是为自己创造条件。……现在的大学总体比较浮躁,考试只是为了考试,知识很少人会在意。……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我看书喜欢从头到尾。……我更注重真实的知识了解,但是发现自己在乎的很多知识,到最后考试都没有考。
充满幻想吧,觉得大学会很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找个兼职赚点零用钱什么的,可以打扮得像个成熟女性。……虽然没有期待中的好,不过现在我还是比较喜欢。
大学应该是很轻松的,然后找个工作……在进大学之前,我还认为大学不需要笔了……达到近一半的程度,也就是说达到50%以下……感觉进了大学之后学习还需要更加刻苦努力,为了考研和以后工作。大概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有了这样的认识)吧。
2.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
在期待和体验的对比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感知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常说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无论是正向落差还是负向落差,都体现出大学生对于学习状态满意度的评价。本研究在访谈过程中请大学生尝试自我分析,来回答其对满意度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轻重,即重要性程度。
大体说来,理想与现实之间这种落差分为基本符合甚至超越的正向落差,以及没达到而不符合的负向落差。无论是哪种情况,大学生都表现出对学习满意度重要性的认知,并且从两个方向印证了总体学习满意度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地位的举足轻重:
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就是符合啊,更应该说是在另一个状态啊。我觉得一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一是害怕改变,害怕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我也时不时地去分析分析哩,并时常告诫自己,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因而给自己的只有一个答案:阅读与思考,让自己在思想上得到提升。
基本符合学习要求吧,以前没有想过大学的学习还需要这么紧。
我期望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比较积极的,但现实却让我堕落……当然自己的毅力和自制力不强是主要原因。
现在我已经适应了……没有理想中的积极与坚定……随着时间的迁移,自己变得越来越现实。
四、异彩纷呈:大学生对各要素满意度的特点
从对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各要素的数据分析情况看,平均值告诉我们,各要素的满意度体验水平与重要性认知程度,包括对教师教学、学校规章制度、图书馆资源、食宿和人际关系的排序状况,数据建立的回归模型告诉我们,各要素对总体学习满意度的贡献高低情况,从中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为要素所带来的影响更大,物化要素的贡献相对较小。那么,在深度访谈部分,利用这个结果,可揭示出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在各要素中具有不同反应的特征。
(一)体现共性:教师引导和同伴影响
从理论上说,教师引导(faculty instruction)对大学生学习过程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尽管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一致强调的,但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学业指导甚至给予的人生影响至关重要。访谈中,大学生对教师教学现状进行了讨论,不同的语言描述却共同地反映出大学生心中仍然保持着对教师地位的崇敬,更多的是对与教师交流的渴望以及对教师给予人生影响的希冀:
我就说我比较喜欢的老师吧。这样的老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乃至人生的积极性,与我们像朋友一样,幽默风趣,在教课本的同时还能补充一些别的知识。
(老师)教的不好,但是不否认老师的水平。比如上课,老师就对着PPT 念,对着课本读,不管学生们注意力是否在课堂。有极少数不是(这样的)吧。……
同老师没有太多交流,一般就是下课闲聊一下。但是,有的关系稍微好一点的,联系会多一点,课上他是我的老师,生活中我们也算是朋友,我还加他QQ,偶尔和他聊天,有什么不懂的也会向他请教。
最希望的,不是在学习方面,而是可以影响我们以后的内容。希望他们(老师)能够给我们指明以后发展的方向,告诉我们,大学应该怎样过才不会后悔,才会给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学习,其次是在人生方面。
同伴影响(peer intervention)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回避且举足轻重的问题。本研究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量化数据分析中“舍友关系”呈现出来的高满意度和高重要性,在访谈过程中特别提出,引来了受访者的兴趣,更多的呈现出舍友关系及其影响内涵。概括而言,舍友关系对学习的影响首先在于氛围的构建,其次在于学习心情的塑造:
宿舍关系还是不错的,大家互帮互助。……比如一个人很用功,大家就跟着一起看书,要是玩也是一起玩。……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挺大的,好友跟宿舍朋友影响一样。……
我跟舍友关系还不错。……(影响)算是比较大的。看到有人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努力,(自己)肯定想赶超一下嘛。
(二)凸显个性:学习资源、规章制度与生活条件带来的差异
尽管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样本遍布各地,然而大学的学习过程总会面对学习资源、规章制度和生活条件方面的影响。从所掌握的数据分析结果看,大学生对于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学习资源处于相对较高的满意度状态,而个别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对于餐饮、住宿方面的生活条件表现出的体验和认知不尽相同。因此,深度访谈就这样的结果请大学生给予了更多回答。
无论是否常去图书馆、无论自己对学习状态满意度如何,对于图书馆提供的学习资源,基本上都表示出正面的积极态度。同时有学生提出了图书馆在大学生学习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对自己理想中的图书馆资源也有着不同的诉求:
图书馆藏是非常丰富的。很满意。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面,空间设置很宽广,图书藏量也非常多,如果你想看什么书可以推荐图书馆,他们一般都会买的,那些数据库基本上都会有的。
应该是学生拓宽自己课程学习的地方啊,比如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书本里面不够的就去图书馆拓展一下。但是现在的图书馆,怎么说呢。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的原因,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针对目前出现怨声的学习制度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选择制度上,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解答,希望从自身努力和学校改进两个方面进行提升:
大一新生(的抱怨)会比较多,但他们的抱怨有的是不合理的。……谁让他们不早点选呢?别人都选完了,我大一的时候英语特别差,就选了一个特别好的老师,跟着他我英语没挂过科。别人为什么没选到,因为他们没我勤快。
毕业规定还是比较轻松的,压力不大。应根据学生的喜好来提供选课科目。
对于学校的餐饮和住宿情况,大学生对餐饮方面的评价基本相似。但谈及到住宿方面,则更多地是表现出对住宿条件的不满,毕竟环境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如果您现在访问的是我们班女生,问她们住宿条件的话,那您可就会听到一大堆怨声载道的话,她们就愁没人倾诉呢。……我觉得吃饭影响不大,住宿就有一些影响啦。
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比如天热的时候,没空调寝室就没法学习。晚上也睡不好,白天精神状态差。
五、臻于至善: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升空间与路径
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总体及各要素的具体体验水平表现出的现状是实然状态,对于在这些名目下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则表征着其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即应然状态。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必然存在着改进的空间,以臻于至善。
(一)给予大学生更多学习的动力
对于学习方面的自我完善,大学生将目光集中在自我增值、时间管理和学习自主性等3个方面。因而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持续内驱力,以让他们求得学习满意度的总体提升。
为此,大学教学与辅导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与课堂组织方面加入增值性的内容或者元素,而不仅仅是学科专业知识的传递,引导大学生构建自己的思考、认知方式,鼓励大学生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接受、倾听他人建议和学会分享;承担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则应更多地引导大学生们进行自我管理,树立他们自我学习的意识,并鼓励构建个适性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会合理管理时间。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在规章制度的底线和刚性条款上下功夫,弱化一些细节,这样给大学生提供有保障、但更为宽松的学习平台与空间,以有利于当代青年塑造创新思维与能力:
我给我的大学经历一个及格分。我现在觉得自己要改进的是:把功夫用在平时,多看书,多思考,不是考试之前的火急火燎。
不满意(失落的表情)。(我应该)调整学习的重心,多努力,尽量跟上老师的思维。
不是很满意!不充实。时间没有充分利用。
(二)关注大学生的期待与深度需求
对于学习满意度体验水平不理想,但对于重要性认识程度很高的教师教学要素来说,大学生表达了他们对教学过程的想法,以及对知识传递、技能授予和人生引导上的需求。尤其是“985”院校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的课程、教学满足感不高,同时对现状不能如意表达出隐忧和提出些许建议:
知识的扩展。老师上课时应多扩展知识,或许他懂吧。
多安排交流课吧,我是比较喜欢交流课的。我一般是在平时与老师辅导员或优秀的同学交流,在期末考试时因一般是思考性的题目,因此锻炼思维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每个老师的风格都不一样。因为我经常“翘”课,所以,我听完老师一节课,就不想“翘”他的课了。
(三)强化学习环境提供的支持
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在大学校园内,无论是对于学校给予的环境支持,还是制度安排,无论其是完美还是存有缺憾,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调适的同时,出于对学校的自我感知而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也许是不成熟的,但他们真诚的内心却可以视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燎原星火,至少反映出除了知识与技能,他们还有想要得到尊重和关怀的需求:
我觉得课程设置应该听听任课老师的意见。比如现在的课程设置,好像不是老师说了算,我们觉得挺奇怪。
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多多体察民情,关心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做一些实实在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事。同时,多在乎一下学生的心理感受。
总而言之,现阶段九零后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自主性强的特点,面对纷繁的社会,他们有着诸多选择,并且很难说哪种选择具有绝对优势,因而造成大学生的心理不稳定或迷茫。但是,大学生对于学习和成长是充满期望和渴望的,并且大都愿意为之而努力。因此,学习满意度增长的重点是要放在如何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上,作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包括广大高校教师,则应更多地关注他们心灵成长,努力保障并促进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Lorin W. Anderson, David R. Krathwoh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Longman, 2001.
[2]文 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高等教育质量评判的原点[J].教育研究,2015,(1).
[3]文 静.我国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伍威·弗里克.质性研究导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6]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7]孙晓娥.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实证论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
[责任编辑:马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