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策与果断决策

2016-09-12陈阳凤

决策与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决策者勇气决策

陈阳凤

决策是人类生活中时刻面对的问题。不论是成人还是少年,不论是领导者还是平民百姓,不论是行政部门的负责人还是企业家、商人,抑或国家首脑,决策无时不在,无处不存。

决策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同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军事学及信息学相融相伴、相辅相成的综合行为。多数决策尤其是行政长官的决策绕不过决策的基本模式,诸如“确定型”“权威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等等。同时,决策过程往往包括“筛选”“咨询”“评审(审定)”“修订”“评价”等环节。为避免决策失误,古有“谋臣”“谋士”坐帐;今有“智囊”“智库”相随。

决策通常是一个理性行为,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因而必须“审慎决策”(所谓“三思而行”);虽然有时不得不“冒险决策”(所谓“应急拍板”),但也是在“有限理性模式”基础上所为。有鉴于此,“延迟评判”“独立思考”“以量求质”“综合改善”等决策原则理念应运而生;“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集思广益决策”等管理理论成为了决策者的必然遵循。

从基本理论分析,除少儿因心理和人生经历限制只能直观决策如吃什么、玩什么的目的诉求外,多数决策尤其是行政决策,离不开决策理论的规则。特别是面对繁复的政治、经济信息的变化无常,面对“时间就是生命”“管理就是效益”的当时代特征,所有决策者都必须拿出勇气,都必须在做出决策前具有果断的素质。这里所说的果断,就是把经过认真思考的决策方案迅速明确地表达出来——尽管有时是专断的、是力排众议的,甚至是不顾一切的(例如自古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表明“将”有临危决策权),表明决策者思维专一、反应敏锐,敢于在紧迫情况下做出决断。

从表面上看,果断决策明显违背理性主义决策理论发明人西蒙的决策“三原则”,即“拟出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研制每一方案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对这一系列不同后果作出比较性评估”。实际上,恰恰说明果断决策者对于信息的“独立推断”已修炼到娴熟水准,具有敢于担当的“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责任心,具备不唯上、不唯经验、只唯实的稳操胜算的品质。正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从本质上讲,果断决策往往发生在众说纷纭、机遇难求或生死存亡之际。一个决策者如果没有力排众议的勇气,一味瞻前顾后是难成大事的。倘若决策之事不紧迫,亦可从长计议,即便如此,久议不决,怕也会误事。因此,作为决策者必须有迅速作出选择的决断力,有敢于对事件后果负责的勇气和魄力。一个一心“求稳”,坚守“一停、二看、三通过”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决策人,更难成为一个果断的决策者。

果断决策对于决策者不是孤立的。它与“善于决策”“敢于决策”“科学决策”形影相随。形式上表现为“果断”,实质上反映的却是决策者的综合素养。而且这种综合素养表现并非一时冲动而感情用事。相反,反映出的却是决策者不受习惯思维限制,具备不循规蹈矩,敢于直面现实,勇于尝试新事物,善于运用新办法的能力。

俗语言:“当断不断,必有后乱(患)。”古人亦言:“谋之贵众,断之贵独。”决策者当必慎重,但也不能优柔寡断,否则“机遇就会溜走”。诚如歌德所说:“长久地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而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到头来只能是历史的平庸过客。

(作者系《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湖北大学教学督导)endprint

猜你喜欢

决策者勇气决策
寻找勇气
勇气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论决策中的信息辨伪
决策过程的三个伦理问题
你的勇气如何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