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之谦公文信札与一方白文圆印的发现

2016-09-12陆宗润

中国书画 2016年8期
关键词:赵之谦白文信札

◇陆宗润

赵之谦公文信札与一方白文圆印的发现

◇陆宗润

赵之谦一代才华,名美天下,不仅篆刻、书法、绘画对百年来的艺坛影响巨大,在经学、史学、词章、金石学、目录学等方面也有卓越成就。然其一生始终以入世为官、匡时济民为使命,这一点早在其35岁自题《二金蝶堂印谱》时就已经明确:“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故其一心希求考取功名。然而,四试礼部皆黜,直至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已44岁的赵之谦方以国史馆誊录劳叙官分发江西,开始仕途生涯。其先任《江西通志》总编撰,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完成《江西通志》的修撰。后依次在鄱阳、奉新和南城任职。期间,修桥筑城、修葺文庙、治水赈抚、惩蠹胥、缉讼棍,而事必躬亲,甚得民心。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劳病过甚,逝于江西南城县知县任内,年仅56岁。

是两份公文(图1)即撰于其在江西任职期间。虽短短几行字,然言简意赅,条理明晰,干脆果断,无徇无苛。无怪乎吴昌硕大为敬服,曾评赵之谦曰:“无闷宰南城,吏才着卓卓,文采风流余,心细能折狱。……亲亲仁民训,优仕复优学。粹然儒者言,足以振颓俗。……予昔令安东,疏懒乏教育。听断无可言,但愧窃微录。”赵之谦此番才能得益于早年的求学经历。其早年曾从学于缪梓,习考证与实用之学问,后进而为缪氏幕宾,并随同其辗转各地,赈灾济民、抗击太平军。这段时间的经历对赵之谦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朝中后期,买卖官职大为盛行,赵之谦早已对当时的官僚体制、官场的腐恶、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作风不满,上任后自然力图有所作为。该公文中即可见一斑。如其指出差役昏懦无能,更有甚者在公事紧要之时还遁匿西门,对此,赵之谦乃严加惩处,除究办该役外,还连同具保之人是问。可谓是身体力行的试图扭转腐败。从此也可看出赵之谦的书生本色和严峻、耿直的风骨。

公文以行书随手写就,与“中堂”“条幅”等不同,它不仅尺幅小,且不以审美为目的。因此,其章法没有刻意布局,而是随纸条大小任意挥就,通篇行云流水,和谐畅达。字书融冶南北,结体以魏碑楷体为根基,参入汉隶笔意,牵丝连带处又得行草之精巧与飘逸,与行、楷大字相比,更显真性和自然,信手拈来,气势贯通。公文末皆钤有白文圆印一方,是印未见诸印谱。

图1 赵之谦所书两则公文及赵而昌先生跋文 

图2 赵之谦所书公文一则

图3 赵之谦主持编撰《江西通志》时的公文一则

无独有偶,在西泠印社2008年出版的《日本藏赵之谦金石书画精选》中同样出现了其在江西任职期间书写的公文一则,文末数字处钤白文圆印,形制与本文提到的两则完全相同,应书于同一时期。(图2)另一则公文时间稍早,正文开端第一句:“原稿重抄已毕,现经悉心考核,其中有一门志书两人分办……”由此推断,当是其任《江西通志》总编撰时的呈文,文末书数字“十六”并钤印章于其上,可见在赵氏任编撰之时已然用过这方圆印了。(图3)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则公文钤印的位置都是压盖在文末数字之上,惯以为数字为写公文的日期,细分辨之又觉与其他信札的日期落款有异。如图所示(图4-1、4-2、4-3)无论与友人所书信札还是信封的日期处总会书某“月”某“日”,而公文上则一概只写数字,更类似于公文的编号,再钤印于其上,为所见赵氏所书几则公文的一种风格习惯。

除公文,还有一通赵之谦致舒梅圃的信封上也出现了此印,并钤于红条封的骑缝处,正面明确落款“赵撝叔”。(图5)此外昭和六一年(1986)日本荣丰斋开店十周年纪念发行的赵之谦《二金蝶堂书札》,一函二十四张,其中也有两通赵之谦致舒梅圃的信封上钤盖该印。梅圃居于杭州,与赵之谦交往甚密,赵氏在江西为官时二人多有书信往来,一通信封背面钤有当时江西乾昌信局的邮章,所书“第三十七号”文字上钤有两方白文圆印,在另一通信封正面也是明确署名“撝叔”缄,并在首、尾与印号金付款处分别钤了此印。(图6、图7)可见这方印确是赵之谦在江西为官期间使用的印章无疑。

关于这方特殊的印章在赵之谦其它的书画作品中并未出现过,印谱中亦不可查。然就现有的实物资料所示,此印使用时间都集中于赵氏在江西为官期间,且所用范围都是日常处理的一些公文或者与友人书信往来的信封之上。印文非汉字亦无法读出,似乎代表着某种特殊的象征意义,经过进一步的考证,笔者在德国波恩大学所建立的数字化藏文档案材料数据库中找到了与此印章及其相似的藏印图版资料,这些资料多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为中心,波恩大学中亚学、印度学和汉学研究所联合组成的一个名为“特殊研究领域十二—中亚”(Sonderforschungsbereich 12)的跨学科合作的科研大工程。此项目始于1969年,终于20世纪80年代末,前后持续近二十年,仅采集西藏拉萨功德林寺的钤于文书上的藏印和蜡印就超过八百余方,实为可信且珍贵的历史资料。在众多的藏印中,现选取了几方同为圆印的图版进行分析,比对之下,可见赵氏所用印章与这几方藏印在形制、纹样、钤于纸张上所产生的硬朗金石效果方面,都极为相似。这类藏印的特点是金属铸造而成,印面不是很平整,外圈亦非正圆型,里侧由一道阳刻的圆形线圈出中心内容。印文当为中间部位,语言以藏文和八思巴文为主,文字的两侧有对称的花纹图样,意义不详,但各印的纹饰基本相同,中间的文字多有不同,有一方印甚至是用竖长形把中间框出,以示与两旁纹饰的区分。(图8、图9)

关于藏印的起源没有明确记载,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已经开始用封泥印来防止私拆信件了。藏印的材质多喜天铁(亦称陨石)、铜,以铸造、锤揲、铜铁合铸工艺为主,刻花交织,精工巧做,其艺术风格华丽繁茂,并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印文也较复杂,主要有藏文、八思巴文(元朝统治时期的文字)、蒙文、汉文、梵文、满文等。时至明清,藏汉交流日益广泛,加之赵之谦本就治印,并在篆刻方面成就斐然,其初摹“西泠八家”,后追皖派,又参以汉镜文、钱币文、瓦当文、诏版、封泥、碑刻等,章法多变,印外求印,是打破桎梏开先河者,对其后的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印象,如此看来藏印为赵氏所有也不足为奇。此印使用时间集中在赵氏来江西任职之后,并作为书写公文后的花押之用,表明身份的同时又不易被翻刻模仿,书写信件时又可作为骑缝章使用,可谓一举三得。

此两则公文后附有赵而昌(1921-2005)先生的一段跋文。赵而昌为赵之谦的族裔,名能穑。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解放后先后就职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泠印社社员、上海文史馆馆员。赵而昌先生对赵之谦研究及资料收集、整理用力甚勤,著有《赵之谦著作与研究》,还有多篇专题文章发表。此公文得赵而昌先生认同,并撰写跋文,足见其珍。

综上,此两则公文虽短短几行字,然所述内容中却可以感受到赵之谦条理明晰,断案明确,无徇无苛,足以振颓俗之执政风格和正气傲骨;而书法亦自如洒脱,对白文圆印的深入考证尤其意义非常,可补赵之谦用印之缺,试想赵氏在江西任职十余年,当留下大量的办案公文,然因其并未署名且印章又是难以读解的藏印,多数人不识真迹而令珍贵文物散落遗失,甚为痛惜。谨以此文醒众人,望来日更多赵氏无款公文被发现和保护,吾辈理当尽微薄之力。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导师、中国美术馆保存与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

图 4-1致梦信札

图 4-2致舒梅圃札1

图 4-3致舒梅圃札2

图5 赵之谦致舒梅圃札的信封

图6 致舒梅圃信封背面

图7 致舒梅圃信封

图8 藏印

图9 赵之谦公文所钤白文圆印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刘光

猜你喜欢

赵之谦白文信札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旧时信札
赵之谦篆刻边款艺术价值与文化意蕴探赜
致卫东先生(信札)
赵之谦:用篆刻记录刻骨铭心的爱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