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说话的图形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及反思

2016-09-12周慧芳

湖南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折线东东拖鞋

周慧芳

会说话的图形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及反思

周慧芳

数学实录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师:(出示“图形”二字)知道今天研究什么吗?(图形)(继续出示“会说话的”四字)这可不是一般的图形,它是会说话的图形。要想听懂图形的话,不能光靠耳朵,还要运用眼力和智力。大家有信心吗?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认识点表示数据的多少

师:图形要开始“说话”啦!(出示点50)能听懂它“说”什么吗?(生沉默,摇头)别急,还有线索。(出示相应的平面坐标图)现在能听明白了吗?

生1:东东0岁时的身高是50cm。

师:(出示点74)真好!它又“说话”了,谁来说说听到了什么?

生2:东东1岁时的身高是74cm。

师:他说得既完整又准确,经验越来越足了!(出示2~10岁所有身高点)一下“说”了这么多,把你听到的跟同桌交流交流吧。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师: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它“说”的第一个秘密——每一个点表示一个身高的数据。(板书:点——数据的多少)

2.认识线表示变化趋势

师: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略)

师:你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也提一个,行吗?东东从0岁到1岁,身高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长高了。

师:图形也能回答这个问题,相信吗?(出示斜线上行)图形的“回答”跟你们的一样吗?它是怎么表达的?

生(比划):是用一条线段表达的。

师:那东东从1岁到2岁,身高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又长高了。

师:来看看图形会怎么“说”。(出示斜线继续上行)哪一年身高长得更快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从0岁到1岁长得快一些,因为东东从0岁到1岁长高了24cm,从1岁到2岁长高了11cm。

师:你算出了这两年身高分别长了多少,挺好的。有没有不用计算也能知道这个答案的?

生4:可以看出来。从0岁到1岁的线段长一些,陡一些。

师:你们太厉害了,这么快就发现它“说”的第二个秘密——除了点,线也是它表达信息的手段,表示变化的趋势。(板书:线——变化趋势)我们把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表示的就是东东从0岁到10岁身高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看图回答,东东0岁到10岁,身高是怎么变化的?

生5:东东越来越高了。

师:估计一下,东东11岁时身高可能是多少?

生:可能是151cm;可能是 156cm;也可能是149cm。

师:有没有可能是140cm?

生6:不可能越长越矮的。

师:那我猜可能是180cm,这样打篮球也特别有优势嘛。

生7:那太高了!

师:你们猜的150cm左右和老师猜的180cm哪个可能性更大些?

生8:150cm左右可能性大些,不可能长那么多的。

师:是啊,大家不仅能听明白图形“说”的话,还能根据它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合理的范围,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这种会说话的图形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巩固应用

师:还想听一听吗?(出示东东的视力统计图)说说你们听到些什么信息?

生:东东5岁时视力是5.2;东东5岁到6岁视力没有变化;东东7岁到8岁视力下降最快。

师:总体来说,东东这几年视力是怎么变化的?生9:东东5岁到10岁视力下降了。师: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可能是玩手机、玩电脑太多了;可能他经常看电视……

师:那你们有没有什么想对东东说的呢?

生:东东要少玩一点电子产品;要注意科学用眼,认真做眼保健操。

师:同学们给了这么多建议,如果东东采纳了,他的视力可能会怎样?如果他不采纳呢?

生10:如果东东采纳意见,他的视力可能会变好;如果不采纳,他的视力可能会继续下降。

师:那太可怕了!相信东东会接受大家的好建议的!这些建议咱们不仅对东东提,也给自己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希望大家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四、学习绘制统计图

师:(出示东东上学期数学成绩统计表)能想办法变成会说话的图形——折线统计图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格子图,一起来看看,接下来要做些什么呢?

生11:要找到点的位置,然后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完成统计图。

师:东东上学期数学成绩怎么样?有什么变化吗?

生12:东东上学期数学成绩越来越好了。

师:看来东东在学习上还是努力了。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同学的成绩统计图。(出示另一幅成绩统计图,隐去标题和数字)看看他的成绩怎么样?

生13:哇!他的进步好大!

师:厉害吧!这是谁啊?(出示标题:东东上学期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咦,怎么还是东东上学期的数学成绩呢?同样的成绩,怎么这一幅统计图看起来进步这么大?

生14:我发现每一格表示的分数不一样,第一幅统计图中每格表示6分,第二幅统计图中每格表示2分。

师:眼力真好,原来秘密在这儿!如果你是东东,你愿意把哪一幅统计图给爸爸看?

生(齐):第二幅,因为看上去进步更大。

师:同样的数据,却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就如同说话讲究技巧一样,其实图形的表达也是有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我们可以让图形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表达,也可以对图形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拓展应用

师:东东的爸爸开了一家鞋店,下面是鞋店去年卖出的棉拖鞋和塑料拖鞋数量的统计图。遗憾的是忘记标明数据和标题了。(出示两幅统计图)你能根据图形“说”出的这些信息判断哪幅是塑料拖鞋销量统计图,哪幅是棉拖鞋销量统计图吗?

生15:第一幅是塑料拖鞋的销量统计图,因为6月、7月、8月天气很热,大家都穿塑料拖鞋;第二幅是棉拖鞋的销量统计图,夏天基本上都不穿棉拖鞋。

师:爸爸马上要去进货了,你有什么建议吗?

生16:我建议多进塑料拖鞋,因为现在是7月,这几个月塑料拖鞋卖得多。

生17:如果棉拖鞋很便宜,也可以多进一点到冬天卖。

师:你们还真有生意头脑。确实,统计图能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很多指导和参照,大家平时不妨多留心生活中的这些会说话的图形,好好掌握并应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反思

早在1903年,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英国作家和思想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就预言,在未来社会,统计学思维将像阅读能力一样成为社会人必不可少的能力。百余年后的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对这句话当有更深的体悟。不管数据披着什么外衣出现,我们都要有听懂它、看穿它、利用它的能力。换言之,统计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1.分层出示,“听懂”折线统计图。会说话的图形怎么“说”才能吸引学生呢?教师紧扣“听”和“说”,分层展开教学。点的位置决定了数据的大小,那就先从点开始。当然,背景交代必不可少,否则位置也失去了意义。关于纵轴、横轴,甫一出示学生便已意会,每个点的含义也听得清清楚楚了。这是关于数据本身的读取。接下来便是“线”,会说话的图形直接用线的走势表述变化趋势,简单直观。这是数据之间的读取。抓住这两个特点,“听懂”就不是难事了。

2.比较辨析,“看穿”折线统计图。对“东东的视力”这幅统计图,学生们不仅能描述出视力的变化情况,还能对视力下降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建议,这是基于生活的看穿。而对“东东的数学成绩”两幅统计图,尽管表面上看差别惊人,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发现了同样一组数据能够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的原因,这是基于统计学的看穿。当然,对小学生来说,现在的看穿还很浅显,但至少让他们有这样的意识: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有可能引导人们进行判断的。

3.听得懂、看得穿,归根结底还要用得上。对身高进行合理预测、给鞋店进货提供建议,都是基于已有的数据分析。这是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统计知识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授受,也不是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的渗透。正如陈希孺先生所说的,“统计规律的教育意义是看问题不可绝对化。习惯于从统计规律看问题的人在思想上不会偏执一端,他既认识到一种事物从总的方面看有其一定的规律,也承认存在例外的个案。二者看似矛盾,其实并行不悖,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被铁板钉钉的规律所支配,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何等单调乏味”。

(作者单位: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

点评

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教学的核心。着眼于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统计教学,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

1.统计材料的现实性。统计中的数据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是与某一具体的现实背景紧密地联系的。这个背景可能是国家宏观经济情况,也可能是你班上学生对某些水果的偏爱;可能是历届奥运会的奖牌情况,也可能是你们学校运动会上的跳远成绩,等等。总之,统计中的数据不仅仅是数,没有相应的现实背景的数是缺少统计意义的。比如,3.4在没有上下文、没有相应的现实背景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统计意义,但如果说一个新生儿的体重是3.4千克,我们就可以对小家伙的健康状况作一个初步的评估。这些对统计教学的启示是:统计教学必须有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背景。计算5个数的平均值是一个算术习题,不是一个统计问题。而计算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即是一个统计问题,特别是结合几个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等因素,对各球队的身体状况作一些比较就更是一个统计问题了。

在周老师的课中,所有的统计材料(身高、视力、成绩等)都是现实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材料既是现实的,也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对一个现实的素材而言,学生是否容易理解,是这个素材是否恰当的重要标准。有些涉及国家宏观经济的材料,涉及环境保护的材料固然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但因为学生理解这些材料有很大的难度,通过这些材料来理解统计却是不恰当的。

2.统计过程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应该包括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与描述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决策等过程。受课时的限制,我们通常没有办法在一节课中完整地体现这一过程。即便如此,也应努力想办法让学生体会这一过程的完整性。而这一点应该是周老师本节课略显不足的地方。在这一节课中,统计图的出现并不是基于某个问题,也没有体现出收集数据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读现成的图,从图中发现信息,根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

3.统计思维的批判性。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丰富,各种媒体上的统计图表不断增加,并且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因此,当我们面对媒体公布的各种数据时,一方面要学会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要保持理智的心态,透过数据的呈现形式对某些结论提出合理的质疑,这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统计素养。在本课中,周老师呈现两幅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统计图,一幅上升很快,一幅比较平缓。随后,学生发现这两幅统计图是基于同一组数据,由此体会到,对于同样的数据,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来描述,每种描述都有其合理性。当我们遇到某一幅统计图时,应该有一种批判的思维,透过直观图形,看到数据的本质。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新春)

猜你喜欢

折线东东拖鞋
拖鞋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平面分割问题的探究之旅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拖鞋
一只棉拖鞋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