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白海子村辽金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2016-09-12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集宁区文物管理所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集宁区文物管理所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白海子村辽金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集宁区文物管理所
乌兰察布市 白海子村 辽金墓葬
2014年6月28日,我馆接到集宁区白海子镇白海子村嘉禾小学施工单位和集宁市有关单位的上报,赶赴现场确认其信息,并上报有关管理单位,收到抢救性田野考古发掘的指示。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组织考古发掘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对周边地区进行田野考古钻探。本次发掘面积共200平方米,清理2座墓葬。现将墓葬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一、地理位置及墓地概况
墓葬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白海子村北部嘉禾小学建设工地中南部,南距110国道约1500米,西南距白海子镇镇政府约800米,距乌兰察布市政府东北9200米,东南距金元时期土城子古城约米3000米(图一)。墓地地势北高南低,东有一条南北向的干河,现已经大部分被城市建设垃圾填满,但还能看出河槽的走向(图二)。
二、墓葬形制
此次发掘共清理2座墓葬。砖室墓1座,土坑竖穴石室墓1座。以下简要介绍2座墓葬。
M1 砖室墓,墓向135°。该墓早期被盗,现由于施工队推土,墓口开口处深度不详。墓坑平面呈圆角“凸”字形。全长570厘米,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图三)。
墓道为圆角长方形斜坡台阶状,残存长220、宽70-90、深5-92厘米,填土为黄色五花土。
墓门侧视呈拱形,用长方形砖砌筑,砖长33、宽16、厚4厘米。墓门高95、宽 110厘米;门洞高80、宽80厘米。甬道长35厘米、宽80厘米。
墓室由墓底、墓壁、墓顶三个部分组成。
墓室底部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长215、宽210厘米;由尸床、墓地面组成,尸床位于墓室北侧,靠北壁平面呈伞形,长直径210、短直径90厘米,高13厘米。尸床面用长33、宽16、厚4厘米的素面青砖平铺,下垫厚12厘米的一层土。墓地面平面呈伞形,长直径210、短直径120厘米;地面用长33、宽16、厚4厘米的素面青砖平铺而成。
图二 墓葬发掘总平面图
图三 M1平、剖视图
墓壁高85、厚33厘米,用长33、宽16、厚4厘米的素面青砖一竖两平结构平砌11层。
墓顶为穹窿顶,残高45、厚16厘米,用单层砖斜砌平移垒成券顶,墓顶前半部分因施工被破坏。
墓室内发现3具尸体,尸床上的尸骨为仰身直肢葬,其他两具尸骨,骨架乱堆,有二次葬造成的痕迹。另外在墓道内发现大量的人肢骨、肋骨及羊腿骨等。
根据出土尸骨的头骨和牙齿,初步鉴定尸床上的尸骨为男性,45岁左右;另两具尸骨也就是墓地面上的尸骨均为女性,年龄一个45岁左右,一个40岁左右(详见人骨鉴定报告:白海子镇白海子村嘉禾小学墓葬人骨鉴定报告)。
M2 位于M1东北34米处,开口于距地表40厘米处,土坑竖穴石室墓,墓向108°。墓圹平面呈圆角长方形,长407、宽325、残存深35-55厘米(图四)。填土为黄色五花土内夹大量的大石块,墓葬北部被施工者破坏。
石室墙体仅存西南部,用自然大石块垒砌而成,从残存的石墙和墓坑来看,墓室平面呈椭圆形,长直径200、短直径165、残存高30、墙壁厚35厘米。
图四 M2平、剖面图
图五 墓葬出土器物
墓葬早期被扰乱。出土有两具尸骨,一具较完整,另一具尸骨部分骨头在填土中被发现,大部分的肢骨等无规则堆放在墓主人左侧。墓主人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64°,头骨上方出土两件陶器。颈骨附近发现一粒红色料珠。尸床用平板石平铺而成。
三、出土遗物
M1随葬品有瓷器、料器、铁器等5件。M2随葬品有陶器、料器、贝壳、铁器等7件。2座墓葬共出土文物12件。
1.陶器
陶器出土4件,M1出土2件,M2出土2件。
盆 1件。 M1:7,泥质黑陶、素面;口部已残缺,弧线斜腹,平底。底经18、残高8厘米(图五,14)。
罐 1件。M1:6,泥质灰陶、仅剩陶罐下腹部以下,纹饰有平行双线合成几何纹(三角状)和篦点纹,凹底,制陶火候较高。底经16、残高8.5厘米(图五,13)。
瓶 2件。M2:2,泥质黑灰陶、葫芦形,侈口、圆唇、溜肩、曲腹、平底;轮制、火候较高;瓶通高24.7、口径3.5厘米,曲腹上腹直径8厘米,压腰处直径5.6厘米,下腹径16.3厘米,底径7.6厘米(图五,11)。M2:3口部已残,与M2:2 属相同器型的一对器物。残高18.9、腹径15.8、底径8厘米(图五,12)。
2.瓷器
鸡腿瓶 M1:3,口部已残。束颈、溜肩、长圆腹、小平底。瓶腹部下半部以上施绿釉,釉质粗糙,粗瓷胎厚重,釉面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沉积斑点。瓶残高33.5、腹径16.4、底径7.5厘米(图五,10)。
3.料器
料珠3件。M1:1,白色、圆柱形、圆柱中心钻孔。珠外表已经氧化,成白色粉末状物。长0.6、直径1、孔径0.12厘米(图五,3)。M1:2,形状质地同M1:1,长0.4、直径0.5、孔径0.1厘米(图五,2)。M2:1 ,红褐色、圆形、珠状,内出现气泡,中心钻孔。长0.5、直径0.7、孔径0.1厘米(图五,4)。
4.铁器
铁刀 1件。M1:4,短柄、平刃,棕褐色、锈蚀严重。残长10.6、宽1.3厘米;柄残长4.6、刃长6厘米(图五,9)。
铁钉 3件。棕褐色、表面锈蚀,长条形,圆柱状。M1:5,残长4.3、直径1厘米(图五,7)。M2:5,残长6、直径0.9厘米(图五,6)。M2:6,残长1.9、直径0.5厘米(图五,8)。
5.贝壳
2件(M2:4、M2:7)。大小相同,长3.5、宽3.1厘米(图五,1、5)。
四、结 语
白海子村嘉禾小学墓葬在集宁地区为首次考古发现,该墓地所代表的遗存在文化系统上具有浓厚的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于揭示集宁地区辽金时期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探讨我国北方地区辽金时期的葬俗、人种、族属等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发掘的2座墓葬,其墓葬形制截然不同,一座为土坑竖穴砖室墓,一座为土坑竖穴石室墓。其中,土坑竖穴砖室墓的形制与河北涿鹿县辽代壁画墓类似①。此外,M1出土的绿釉鸡腿瓶(M1:7)与河北宣化辽张文藻墓M7:71相同②,具有典型的辽代器物的特点。且M2出土的葫芦形陶瓶与沈阳小北街金代墓葬出土的同类器(M1:1)器形基本相同③,由此推断这两座墓葬时代应为辽金时期。
从M1中发现的三个人骨的位置及M2填土中的大量大块石头和敛葬的人骨来判断这两座墓葬早期皆被盗扰过。
从地埋位置上看,距该墓地东南约3公里处是土城子古城,该城是一座辽金时期的古城址,本文认为该墓地应是土城古城普通居民的墓地。
附记:参加此次发掘的有王新宇、崔利明、李树国、江岩、赵杰、巴特尔、龚 朔、韩彩霞、段杰;参加田野钻探的有崔利明、李树国、高智耀;提供后勤保障有哈斯巴特尔、胡王忠、张涛、候文军、曹永利、王纪军、张连平、王春胜;参与文物修复有巴特尔、李树国;田野绘图为江岩、李树国;器物及线图为郝晓菲、励媛君,特此表示感谢。执 笔:李树国、沈莎莎
注 释
①张家口地区博物馆:《河北涿鹿县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3期。
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管理处、宣化区文物管理所:《河北宣化辽张文藻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第9期。
③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小北街金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党 郁
Ulanqab City;Baihaizi Village;Liaojin Period Tombs
The excavation of the tombs of Jiahe primary school, Baihaizi village, is the first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Jining region, which gained important harvest of the field archaeology work. The remains of the cemetery have a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 northern minority culture in cultural system.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veal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ority of Jining region during the Liao and Jin period, and discussing the tombs of Liao and Jin period, race, ethnic group and other problems in north China. There are small amount of relics with special shape unearthed from the tombs. By the study of the two tombs, we find they should belong to the tombs of ordinary residents of the Tuchengzi ancient city of Baihaizi village during the Liao and Jin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