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性遗存初探

2016-09-12孙金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

草原文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灰坑遗存陶器

党 郁 孙金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

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性遗存初探

党 郁 孙金松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

夏家店上层文化 祭祀性遗存 分类研究 内涵

夏家店上层文化是内蒙古东南部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一支较为发达的青铜时代文化,在长城沿线的青铜文明中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其不仅与长城沿线各区域的青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广泛认为其文化分布区域大致以老哈河流域和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东可达努鲁儿虎山、大凌河上游一线,西抵浑善达克沙地东缘,南至燕山腹地,以夏家店①、药王庙②、蜘蛛山③、南山根④、小黑石沟⑤、龙头山⑥和关东车⑦等遗址为代表,在上述遗址中不仅发现有大量居住址而且还发现有部分同时期的墓葬。此外,近些年在一些诸如赤峰市三座店⑧、上机房营子⑨、岱王山⑩等复合型遗址中亦发现少量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

目前学界以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房屋、窖穴、灰坑及相关遗物为研究对象,对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时代、经济方式、生产技术、社会面貌等方面开展的相关探讨,以及以墓葬及其随葬品为研究对象,对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种类、规模、等级、分期、社会形态与社会分化等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系列祭祀性建筑和遗存的梳理、分类和比较,探讨此类遗存的表象特征、规律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世界。

一、祭祀性遗存的发现

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各类遗址虽发现较多,但遗址内带有祭祀性质的建筑或遗存因大部分隐藏于居址内且特征不甚明显,故发现数量较少。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具有祭祀性的建筑和遗存仅现于龙头山、小黑石沟、南山根、三座店和岱王山等少量遗址之内,其它遗址或因发掘面积较小,或因地理环境、自身等级、文化内涵、信仰传统等因素均未见任何祭祀痕迹。现对已发现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性遗存梳理如下。

1.宁城县小黑石沟遗址⑪位于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自1985年来历经多次发掘,揭露房址、灰坑、窖穴、墓葬等各类遗迹千余处。但因该遗址在营建初期未经专门的区域规划,故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单位之间打破关系明显。通过对发掘数量巨大的灰坑遗迹的系统分析,可见其中一定数量的灰坑内存在散落丢弃人骨、动物骨骼和大量陶器的现象,部分灰坑内壁及底部亦见有火烧痕迹。据不完全统计,小黑石沟遗址内此类现象以人祭居多,用于祭祀的人骨或保存较好或肢骨不全,个别灰坑内还存在依不同层位摆放多具人骨的现象。除人祭坑外,遗址内还发现部分灰坑内存大量陶器,其中一座祭祀坑内出土大量器型一致且体型较大的陶豆,应为一次性填埋,因部分陶豆内残存大量鱼骨痕迹,故推测其应为献祭食物时的盛储器皿。此外,小黑石沟遗址内部分灰坑底部存有大量草木灰和石块等,应为火烧祭祀行为的产物。

2.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⑫历经两次发掘,其中位于I 区东端的石砌围墙应是遗址西部正中的一处大型祭祀遗迹,该遗迹平面呈半椭圆形,其内并存祭祀坑、祭祀房址等遗迹现象。所发现的人祭坑均为圆形袋状,内弃1~6人不等, 尸骨姿态不同并含数量不等的残破陶器;所发现的火烧坑,坑口、坑壁皆存明显的火烧痕迹,内弃大量陶器和灰烬,其中部分陶器内还存有焦化谷粒的痕迹, 完整或可复原的陶器数量较多。

3.南山根遗址经数次发掘揭露大量墓葬、房址、灰坑等遗迹,部分墓葬规模较大且等级较高,并出大量青铜器。经统计分析可知,该遗址内祭祀性遗迹发现较少,仅见内存数量不等人骨的人祭坑。

4.赤峰市三座店石城遗址属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但在2005~2006年考古发掘中亦发现典型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石祭台十余处。祭台平面多呈梯形或长方形,个别石台东端约1米处栽有石桩与石台连为一体,二者之间为黑褐土堆积、堆积内并存一层夹砂红褐陶片⑬。

5. 2005年发掘的西梁石城遗址与三座店石城相近,城内见有平面呈梯形的石祭台1处⑭,祭台为三层石块垒砌而成,边缘多采用大型石块,故形制较为规整,其内填充小石块或沙土。

6.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内发现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祭祀坑1处,坑内存有殉人。

7.位于赤峰市松山区上官地镇三义村西南5公里的岱王山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遗址面积约1.5平方公里,南侧、西侧分别与墓葬区、居住区隔沟相望,居住区、墓葬区和祭祀区共同构成了这一夏家店上层文化典型遗址,布局清晰、功能区域完善。

二、基于祭祀性遗存规模的分类

通过对已发现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性遗存的梳理与统计,可见此类遗存在不同遗址内分布位置与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祭祀性遗存的规模与分布特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单独的祭祀区

此类遗存规模较大且多以自然石块垒砌而成,个别大型祭祀区周围配套建有大型石围墙等设施。在这以石墙围砌的建筑空间内,祭祀建筑多属地面建筑,单体或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大型祭祀建筑群,承担祭祀功能。在已发现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性遗存中以龙头山遗址祭祀区为代表。

龙头山遗址中祭祀区虽属专门区域但与遗址其它区域之间分界并不十分明显,祭祀区周围亦存在有墓葬和居住遗存。龙头山祭祀建筑均位于龙头山遗址北部,由东西长40 、南北残宽40 米的石砌半椭圆形围墙环绕,方向122度,其中南、北两侧墙体已塌落,部分石材散落至两侧冲沟及现存墙体内侧;西墙保存较好, 基宽1.65 、残存高1.2米, 墙外约3米并存一宽约5、深4米的人工壕沟。经考古发掘得知,石墙内侧文化堆积可大致分为三层且均为建墙后人类活动而形成,其中第一层下存方形矮石圈与主墙相接。祭祀区内部多见祭祀坑、灰坑、房址等祭祀遗迹(图一,3)。

(二)祭祀性遗址

位于赤峰市松山区上官地镇三义村西南5公里的岱王山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遗址面积约1.5平方公里,南侧、西侧分别与墓葬区、居住区隔沟相望,居住区、墓葬区和祭祀区共同构成了这一夏家店上层文化典型遗址,布局清晰、功能区域完善。作为单独地理单元存在的祭祀区占据遗址所在坡地的最高位置,面积约8000平方米,石墙砌筑、依山而建,三层台面呈阶梯状,西南及南侧一段石墙保存较好,残存30、残高4.5米左右,其它部分石墙残高多介于0.7~1.3米之间(图一,1)。此外,祭祀区周边墙体上还见有两处类似马面的建筑,半径分别为2.5米和1.7米(图一,2)。而山顶祭祀区发现的大量罐、鬲、盆等器物的残片及少量石器、人骨等亦应与祭祀行为有关。

图一 祭祀遗址、祭祀区

图二 三座店石城发现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石祭台

三、基于祭祀性遗存形制的分类

这类祭祀遗存多以个体的形式单独出现且数量较大、分布区域较广,多见祭台、祭祀坑和祭祀性房址等遗迹现象。

(一)石质遗址内的祭祀性遗存

此类祭祀性遗存多发现于夏家店上层文化临河的各类遗址之中,遗迹建设多就地取材且多与同时期的石城共存。目前所发现的此类遗存根据其具体形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1.石祭台 赤峰市松山区三座店遗址⑮、西梁石城⑯中均有发现,三座店与西梁虽主体虽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但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层之上叠压有部分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石台遗存,此类遗存多呈长方形或梯形,残存可见石块垒砌三至四层,但原高度不明,其中以三座店石城中发现较多,达十余处(图二)。西梁石城址发掘简报中将石台归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但从简报看,该石台不仅裸露于地表并建于生土之上,而且未见任何打破叠压关系,故将其直接归入夏家店下层文化值得商榷,而此类石台恰恰与三座店石城内所发现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石台极其接近,且三座店石城内的石台有直接证据证明其属夏家店上层文化。

此类祭台多先使用大型石块将四周垒砌成一定规则形状后,中间填充大小不一的碎石块,其实际高度虽不详但从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看至少残存一到四层,残高介于10~50厘米之间。个别祭台的边侧约1米左右,另见有石桩,部分不见者可能与其后期遭到破坏有关。此外,石台与石桩之间多为灰土堆积,内含大量陶片的现象可能亦与祭祀行为有关。

2.祭祀石堆 此类祭祀遗存仅见于西梁石城内,计发现5处,其中4个平面呈圆形、1个平面呈椭圆形。祭祀石堆整体呈馒头状,为四层石块垒砌而成,中间高、四周低,直径约4.4、高约0.7米。石堆边缘为单层石块铺砌而成,石堆内多见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陶片(图三)。

图三 西梁石城石祭台

图四 龙头山遗址祭祀性房址

(二)土质遗址内的祭祀性遗迹

此类祭祀性遗存常以房址、灰坑或窖穴等遗迹形式表现,多分布于居住区内,个别鲜见于祭祀区内。根据其具体形制与祭祀内涵可分为以下几类:

1.祭祀性房屋 此类房屋的建筑形制、结构特征与遗址居住区内同类遗迹基本相同,但因所处祭祀区内,故可能为用于祭祀活动时专门居住的房屋,或在室内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除室内不见灶坑外,与居住区内房屋结构并无差异,但此类房址居住面上多存大面积火烧痕迹或在房址中部存袋状祭祀坑,坑内多存大量火烧痕迹及弃置的遗物(图四)。此类型仅见于龙头山遗址。

2.人祭坑 发现数量较多,以龙头山、小黑石沟、南山根、西梁等遗址为代表,其中小黑石沟遗址内此类祭祀遗存数量最多,龙头山遗址则仅见于祭祀区内。此类人祭坑形制一般较大,形状以大型的袋状或筒状坑为主,坑四壁及坑底加工规整;坑内堆积较厚、填土可划分多层;人骨大多保存较好,少则1人多则6人,少量仅见人骨残骸。

图五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人祭坑

小黑石沟遗址内的人祭坑多混杂于居住址内,其中12座人祭坑内均发现有数量1~5具不等的人骨,有的人骨完整且呈仰身直肢或侧身直肢状,有的仅见头骨或者脚骨等,个别可见人骨破碎、人为砍断、砸伤的痕迹。大部分人祭坑内不见陶器。如小黑石沟1992年发掘的H8,坑底发现一具呈仰卧姿势的人骨,位于坑壁一侧,另一侧则分布有大量陶器残片。经复原发现有数量较多的完整陶器(图五,4)。而92年发掘的H9,虽在坑内不同层位共发现5具人骨,但坑内无其它陶器。

而与此相对的龙头山遗址6号祭坑,呈圆形袋状,口径1.82、底径2.32、深2.91米,坑壁加工规整并见加工痕迹,坑内弃有成人尸骨1 具、小孩尸骨2具及残罐、钵各两件,个别人祭坑内还弃有成组陶器(图五,1)。这种表现在陶器数量与种类上的差异可能与原始的祭祀习俗或传统差异有关。

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H47,椭圆形筒状坑,口径250~292、深96厘米,坑底发现2具人骨,东侧为女性,年龄20~25岁,呈挣扎状,头向西北,面朝下,头骨塌陷,未见脚骨,胸部位置压一石块;西侧人骨为男性,年龄40~45岁,头向西北,面朝西,头骨破碎严重,肋骨和部分指骨位于盆骨下方,推测可能被腰斩。共出有陶豆、环状石器、斧、磨石等遗物⑰(图五,3)。

3.粮食祭坑 此类祭坑发现数量较多,以龙头山遗址和小黑石沟遗址为众。小黑石沟遗址内所发现的三座粮食祭坑多为袋状坑,坑底见有一层厚厚的粮食堆积且存火烧痕迹,个别也存在将粮食置于陶器内焚烧的现象。龙头山遗址H40为圆形袋状坑,口、壁皆经火烧,坑底堆一层纯净黄土,表面亦结有烧土面,弃置大量完整和可复原的罐、豆等陶器并燃灰,部分陶器内还存有焦化谷粒的痕迹。

4.食物祭坑 以小黑石沟92H8为典型代表,坑底一侧存一具仰身直肢人骨,坑内另一侧集中发现大量碎陶片,经复原可见有不同型式的陶豆14件,另见中空的鼓形陶器和竖环耳陶鼎4件等。陶豆发现有AaⅠ式豆7件和AbⅠ式豆1件,皆为浅盘斜腹、口径17~20厘米之间,Ca型豆5件,豆盘较大、口径40厘米左右,其中一件豆盘内壁刻划有鹿纹,另有Cb型豆1件和A型鼎4件、鼓形器1件(图六)。灰坑内所发现的陶鼎、陶鼓形器及部分陶豆造型皆在该遗址的青铜器中可找到同类型,而在所发现的豆盘填土中所见的鱼骨和其它动物骨骼可能与盛放食物进行祭祀的行为有关。

图六 小黑石沟H8出土的陶器

通过考古发掘可知,部分祭祀坑可能存在多次祭祀行为,比如小黑石沟遗址H8在不同层位出现的人骨,绝非一次完成,且在H8内还发现有大量陶豆、鼎和鼓形器,部分器物内并存有动物骨骼、鱼刺等。可见,祭祀行为在同一祭祀坑中也有变化,除了人祭外,可能还存在以陶器或者以陶器盛放食物献祭的行为。故小黑石沟遗址H9中坑底发现的人祭现象与其坑内中部填土中发现集中的竖环耳陶鼎(图七)现象也应是多种(次)祭祀行为的表现。

图七 小黑石沟H9出土的陶鼎

四、结 语

1.人祭坑的现象在中国考古学文化中较为普遍,尤其以中原地区史前文化为盛。《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瘗埋与陷祭同义,而陷祭、瘗埋以及坎祭均需破土挖坑。陕西华阴县横阵遗址H103、后冈遗址中的圆形祭祀坑等,皆为杀殉祭祀⑱。商周时期随着战争的增多,中原地区以人殉来祭祀的现象陡增并影响至周边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人祭的现象虽在本地区可上溯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但再往上则不见此种现象,故可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这种现象源自中原。赤峰市陈家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⑲中所发现的三座人祭坑,祭祀个体为1~3具,有的为整人祭祀、有的则砍掉头,H63的坑底发现有三个较小的坑,其中一个小坑为向坑壁内掏挖的壁龛,内发现的人骨呈跪姿,背部朝上,上肢骨放置背后,下曲肢,面部略向左侧且人骨旁并存大量石器和陶器(图五,2)的现象与中原同期类似。此外,内蒙古地区同期考古学文化中以灰坑人祭类似的现象还见于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西岔文化,即西岔遗址数座商周时期的灰坑内均存人骨祭祀现象,但人骨多破碎或头骨从面部劈裂,个别灰坑还存在将铜斧弃置于祭祀坑内的现象⑳。

这些现象表明,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灰坑人祭现象可能是直接或间接的承袭夏家店下层文化,但其文化因素当受中原地区祭祀文化的影响,且影响深远。至历史时期这种现象虽仍较为多见但其内涵已有所差异。

2.以石头为建筑材料的石堆和石台等祭祀行为可上溯至红山文化,由牛河梁红山文化以石块垒砌的坛~庙~冢的多重祭祀框架、东山咀圆形石祭祀圈等现象,可见石祭现象在本地区的红山文化时期就相当发达;而至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学界曾一度认为发现于阴河两岸地区的石城堡内密密麻麻的石头房址为祭祀性遗址,即整体仿照当时生活场景,此种说法虽有所夸张,但从侧面表现了当时祭祀行为的繁盛。至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所发现的较多以石块垒砌的石堆、石台等应属承袭上一阶段的祭祀行为。

夏家店上层文化所发现的长方形、圆形石堆、石圈等与2005年中蒙考古调查中所发现的大量青铜时代用石块垒砌赫列克苏尔、鹿石等遗迹㉑极其相近,但规模相对较小;而夏家店上层文化长方形石堆前端栽有石,且石堆前散布大量陶器碎片等祭祀行为在欧亚大陆草原地带青铜时代及历史时期多个游牧民族中亦广泛出现,达茂旗石人沟游牧文化遗存调查中所发现的以石块垒砌、堆砌各种形制的石祭堆、祭台、圈等祭祀遗存或墓地㉒亦证实了上述认识。

此外,夏家店上层文化所拥有的这种较为发达的祭祀活动,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组合配伍、祭祀形式与规模等方面均彰显出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岱王山遗址所在昭苏河下游地区所发现的类似祭祀遗址,虽规模相对较小、结构略显简单,但似乎存在以岱王山遗址为中心呈环绕分布的趋势,这种单独划分出区域的大规模祭祀区可能会形成一个与红山文化祭祀规模相提并论的祭祀高潮。

附记:本文得到2014年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14ZDB050)的资助。

注 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简报》,《考古》 1961年2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74年1期。

③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 1979年2期。

④辽宁省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工作队:《宁城县南山根的石椁墓》,《考古》 1973年2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宁城南山根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 1975年1期。

⑤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小黑石沟-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 ,《考古》1991年8期;齐晓光:《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载内蒙古文物考古所编:《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

⑦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关东车遗址调查与试掘》,《边疆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⑧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松山区三座店遗址2005年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1期。

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上机房营子石城址2006年考古发掘简报》,《边疆考古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⑩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内蒙古赤峰市岱王山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边疆考古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小黑石沟——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⑫a.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8期。b.王立新、齐晓光:《龙头山遗址的几个问题》,《北方文物》2002年1期。

⑬同1。

⑭西梁石城简报中将祭祀石堆遗存认定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仅因其中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磨棒,但晚期遗存中发现早期遗物实属正常,根据其形制与三座店遗址发现相比,笔者怀疑其为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

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松山区三座店遗址2005年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1期。

⑯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上机房营子石城址2006年考古发掘简报》,《边疆考古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8 年1期。

⑱蔡晋:《泾渭流域史前时期灰坑埋人现象研究》,西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⑲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陈家营遗址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岔遗址2004年发掘材料。

㉒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蒙古国国立博物馆:《蒙古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报告(2005-2006年)》,文物出版社,2008年。

㉓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达茂旗文物管理所:《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石人沟游牧文化遗存调查》,《草原文物》2012年2期。

责任编辑:曹建恩

The Upper Xiajiadian Culture; Sacrificial Remains; Archaeological Classification; Connotation

As an extremely well developed Bronze Age civilization in west Liaoning region, the Upper Xiajiadian Culture with a developed religious culture not only has the special sacrificial sites or region, but also th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 of sacrificial remains of the most sites, which reflecting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he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Upper Xiajiadian Culture.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is kind of remains, the related discussion and explanation of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Upper Xiajiadian Culture can be figured out.

猜你喜欢

灰坑遗存陶器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比清理遗迹更令人头疼的是……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挖了那么多坑,该清理坑里的遗迹啦!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西岔文化相关问题探讨
朱开沟遗址聚落分布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