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韵律之美栖居课堂

2016-09-10何东阳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韵律策略

何东阳

【摘要】遵循古诗词固有的规律,以古诗词的韵律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主学生感受到格律之美,促进学生的积累和发展,还可以让课堂变得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充满浓浓的诗意。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韵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讲究节奏,讲究押韵,讲究平仄,讲究定字、定句。这些讲究就形成了古诗词最重要的一个艺术特质,那就是具有格律,具有音韵之美。“声依永,律和声”,就是对古诗词这一艺术特质的精辟概括。所以,古诗词教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朗读,而且一定要读出“抑扬顿挫”。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本人教授《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时,就朗读教学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设计。

一、“默、点、范、齐”,初步感受韵律之美

“默”,就是默读。通过默读,初步了解内容,解决生字生词,为朗读扫清障碍,打好基础。“点”,就是点名朗读。通过点名朗读,了解学生对这首词的朗读初感,为下一步的朗读指导明确目标和方向。“范”,就是教师范读,让学生明确这首词应该怎样读,应该读到怎样的水准。“齐”,就是齐读。全班师生一齐朗读,让学生试着去抑扬顿挫的朗读。

在具体教学时,学生们先是认认真真的进行默读,并注意每个字的读音。默读之后,我请一位学生起立朗读。他读得很响亮,很流利,但“路转溪桥忽见”一句中的“见”读错了,显然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通假字。我点评之后,说有一个通假字读错了,学生们马上开始重新审阅词句。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这一错误,举手向我示意。我请他起来朗读,他读得很正确,我也及时地提醒学生在这个字旁边注音。接着,我总结道:“两名同学读得都很流利,但在节奏、声调高低和重音方面还有所欠缺。”接着我就进行范读,并提醒学生们注意每句的断句、节奏、声调的高低和重音。我在范读时,学生们听的都很认真。范读之后,我请同学们齐读,学生根据刚才的听读,照猫画虎式的模仿我的朗读,读得大有进步,抑扬顿挫初见端倪。

这一层面的教学设计,既是了解学生的阅读初感,也是在感性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提升,是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词的韵味。

二、“标、断、圈、划”,进一步体会韵律之美

“标”,就是标出每个字的拼音声调,进而标出每个字的平仄。尽管有些汉字的古音与现在的读音已经不同,但汉字大体上还是保留着原来的读音,古诗词还是基本保留着其固有的平仄规范。古诗词平仄方面的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掌握,但还是应该让学生确切的了解。

“断”,就是让学生断句。古诗词的断句不同于古文的断句,不能完全按照意义划分,而是应该按照节奏划分。《西江月》这首词的六字句应该按照二、二、二的节奏划分,七字句应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划分。断句断好之后,提醒学生注意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

“圈”,就是圈出韵脚。让学生知道这首词上阕押的是什么韵,下阕押的什么韵,让学生确切了解古诗词押韵的特点。

“划”,就是划分层次。这首词上下阕各可以分为两层,提示学生,上下阕的第三句是内容发生变化的句子。

“标、断、圈、划”做好之后,结合第一层次的朗读学习和实践,向学生讲解:抑和扬就是声音的高和低,每句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平声的要扬,仄声的要抑。顿,就是停顿,每句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和最后一个字,要声音延长,要有停顿。挫,就是转折和变化,上阕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要读得比其他三句声音更响亮,停顿要更明显,体现变化。

接着,我再次进行范读,并提醒同学们注意刚才所学习到的这些内容。这次,学生听得更认真了,并及时地在进行各种圈画和记录。范读之后,我再请同学们齐读,学生们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读出节奏,注意读出声调的高低,注意读出字音的轻重,注意读出停顿和变化,抑扬顿挫更加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这一层次的设计和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理性上理解古诗词富有韵律的特点,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才能读出韵味。

三、析读结合,深入感受韵律之美

析读结合,就是把对古诗词内容的分析,对古诗词情感的分析与朗读紧密结合,边析边读,以析促读,以读助析。任何的形式都是为内容和情感服务的,离开了内容和情感,再精妙的形式也会成为无毛之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分析内容和情感的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这样的内容和情感该怎样读,让学生品味这样的内容和情感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理解这样的韵律对表现这样的内容和情感有什么好处。这样读析结合,学生对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就会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在学生能够基本读出这首词的抑扬顿挫之后,我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一起感受作者的情感。最后,我向学生们明确,词的上阕写的是“夜行之景”,宁静而温馨,满含作者的喜爱之情;词的下阕写的是夜行之事,峰回路转,满含作者的惊喜之情。然后,我要求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感情再次齐读,学生读得不仅是抑扬顿挫,而且是声情并茂,既感受到了词所描写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也理解到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

这一层的朗读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韵律与内容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把握形式为内容、情感服务的艺术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古诗词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个层次的朗读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朗读的学习和实践中,了解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感受韵律之美,让浓浓诗意通过琅琅的书声栖居课堂。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韵律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韵律之美——小黄村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韵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