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
2016-09-10戴钦明
戴钦明
【摘要】大多数中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是因为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一觉无内容可写,二觉有货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循规蹈矩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要树立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讲究方法,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理念;作文教学;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作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忧”,生“忧”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重视积累,为写作打好基础
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写作就像无米之炊,巧妇也会被难倒。重视积累,首先要多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由课内讲读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大量阅读,这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形成语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言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缺乏根基和“土壤”。因此,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报刊、读中外文学作品、听广播、看电视,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上,我还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读过的优美的词和句子抄在一本笔记本上,汇成词句集锦,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致用。对这项工作我定期检查、督促、指导。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们的词、句库形成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三、体验生活,拓宽学生视野
有人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的生活经历肯定可以激发人的表达欲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同万花筒绚丽多姿,要抓住精彩进行观察思维,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细心体验。“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者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就像有的同学根本没观察,写十五的夜晚,天上是一轮圆圆的月亮,周围无数颗星星就像调皮小孩的眼睛围绕着它一眨一眨的。因为众所周知正确的自然现象是月明星稀。因而我们就要教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还要教会他们观察事物时应该实事求是。第一,观察要用心。这就要求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处处留心,细致观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无米之炊”的大难题。要培养观察力,练就发现美的慧眼,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变“无事可写”为“处处有素材”。第二,观察有所“抓”。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即重点观察,这就要学生善于发现、抓住并说明事物特征,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比较、分析。比如观察家乡的早晨,就要细心观察人们是怎么从袅袅炊烟中走出来,披着霞光去种田的,田里的庄稼是怎么样的。第三,观察有所想。这就要求学生观察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心情愉快时观察小河流水就可能像一条银细带细细地环绕着田野与山间,又像是一位调皮的小孩唱着欢快的歌曲。如果你把脚伸进河水里,让河水为你轻轻按摩,可能会想到小河多么像母亲的手在轻轻地亲切地抚慰着自己的小脚丫……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只要用爱的眼光打量,一草一木总关情,这就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
四、多元评价,重在激励学生
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首先要求他们先自己给自己打个分数,当然要先好好地自己读读改改再打分。
在自评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与其他同学交换批改,交换批改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地给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画上笑脸,有的用送星星、送红花的形式表示对他人文章的赞美,彼此互相鼓励……有的学生还把习作带回家去让家长给予评价。
当经过层层评价过的习作送到我手中时,我发现我必须在习作后面留下的只能是大加赞赏的评语了,因为学生都在评价后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地进步了。但是其中也有一篇习作仅仅写了五行,词不达意,不知所言。没有自评,也没有互评,有趣的是,名字一栏写的是“哪吒”。我没有轻易地写下成绩,也没予以批评性的评语,当我拿着他的习作微笑地问了三遍“谁是哪吒”时,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他胆怯地站了起来。当我试着让他讲讲哪吒的故事时,出人意料的是,他滔滔不绝地整整讲了一节课,我和其他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上了:你真棒!你就写一篇童话故事吧!你写的童话故事一定会更精彩。这一激励,使我两天后收到了一篇出色的童话习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