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自我控制干预的研究综述

2016-09-10李晖胡晓蓉范晓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自我控制干预儿童

李晖 胡晓蓉 范晓玲

〔摘要〕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延迟满足的过程,是个体能够制定、执行计划,并对自己的行为调控保证达成目的的能力。本文在了解儿童自我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自我控制干预研究领域中主要的技术与理论进行了梳理,以期能为自我控制干预技术和方法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1-0004-05

一、自我控制的含义

自我控制是个体发展与成熟过程中的关键变量,对于个体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自我控制的定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Kopp[1]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功能,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制约或引发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宋辉和杨丽珠[2]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能力。尽管自我控制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研究者一致认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包括对内部心理活动的控制和对外部行为的控制,进一步可细分为动作和运动控制、认知活动控制以及情绪情感控制。

二、儿童时期发展自我控制的意义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以及人格品质的发展。学会内化成人的期望和要求,遵从社会规范与习俗,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是儿童学业、社交成功的必备条件[3]。已有许多研究显示,适度的自我控制能力对积极乐观的态度、自信心等身心健康指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低自我控制与很多不良行为有关,如成人的吸烟、酗酒,儿童的逃学、成绩不良、学业期望低等[5]。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一般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人际交往比较和谐,并且,有较少的病理表现[6]。可见,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中比较稳定的个人品质,这种稳定的个人品质的形成与儿童早年所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相应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键期。我们培养教育儿童,也要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把握他们成长的关键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逐渐完善的,是由他控到自控,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对机体动作的控制逐渐深化到对认知和情感的控制,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化过程。总的来说,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上,存在关键的年龄阶段,一般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在4~5 岁[7]。

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和社会性机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所以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呢?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开发出一套系统的自我控制干预课程,以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矫正儿童的行为问题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由先天因素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共同影响的能力,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而且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受生理因素、家庭教养方式、言语指导、情绪情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影响及制约。

(一)生理因素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其大脑的发育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儿童刚一出生时,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尚不成熟,而兴奋功能则占据很大的优势,所以,儿童表现出极大的冲动性。随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约从四岁开始,内抑制功能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儿童开始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随着儿童的皮质抑制机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使得儿童逐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自我控制的水平。

(二)家庭教养方式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出生后的前三年对其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从出生至入学前,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环境,比如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家庭文化、父母的处事风格等。同样,这些因素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特质,同时也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在暴力、冷淡、疏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侵犯行为,要么过度自控要么缺乏自控能力。另外,成人对儿童实施控制的方式及使用的策略,对儿童的行为及以后的个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期望高,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指示,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控的特征。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低、规定少,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性格放纵、独立性差、自我控制水平低等特征。民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主动探究事物,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采用说服、引导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孩子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言语指导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以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基础的。而思维发展的载体就是语言。儿童思维发展的顺序依次是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发展过程也是借助言语不断内化的过程。所以,言语指导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也证实,父母有效的言语指导和儿童的自我言语指导都有利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Mischel在“延迟满足”实验中发现,如果儿童得到成人的言语指导——“想有趣的事”来分散其对奖品的注意力,即使奖品在场的条件下,也能极大地促进儿童的延迟满足。维果斯基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经常在游戏或从事一项活动时自言自语,他称之为“自我言语”,这种自我言语可以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便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许多研究证实,自我言语是儿童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儿童监督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四)情绪情感

情感对儿童的行为起着“行或止”的功能,它对儿童的特定行为发出可否接受的信号。内疚感和同情是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基础[8]。大约从3~4岁开始,当儿童开始因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意愿而内疚时,自我调节的内在控制则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同情意味着儿童能够认同另一个人的情感,并感受这种情感,他们常常以一些特定的行为来表现他们的同情,例如,看到同伴摔倒时可能会哭起来。一旦儿童的内疚和同情的情感发展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内在的驱动力量,支配着儿童从事相应的行为,促使儿童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五)社会实践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进而巩固发展的。同样,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巩固发展的。儿童在社会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提高了许多交往技能。交往技能既包括社会认知上的,也包括行为上的。儿童在交往实践中有机会感受认知与行为的统一。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促进儿童在交往中的去自我中心化,有助于儿童与社会行为准则相适应,并进一步促使这些准则被儿童内化,也即自我控制得到相应发展[9]。

四、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

自我控制能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人格及社会性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研究者试图探究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脑机制,进而能够寻求良好的干预技术或方法以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

(一)自我控制资源模型

Baumeister等从资源角度,提出了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认为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是有限资源的消耗过程。该模型自提出后,便得到大量实验研究的证实,其理论内涵也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个体在执行自我控制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这种资源具有领域通用性,即所有的自我控制行为(包括身体耐力、注意控制、冲动抑制、情绪调节、人际交互以及判断决策等)都来自于同一个容量有限的“账户”。第二,个体每执行一次自我控制,其“账户”中的自我控制资源相应减少。个体逐渐处于对自我的弱控制状态,影响后续任务,这被称为自我损耗效应( ego depletion effect ),自我损耗过度易导致失控。第三,自我损耗好比肌肉的使用,消耗后可以恢复。肌肉被使用时,其力量会在短期内下降,又能在休息后恢复。牵拉过度可能造成肌肉损伤。第四,坚持锻炼可提升肌肉力量,同样,自我控制训练可以提升其资源储量[10]。

(二)自我控制的干预方法

在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的支撑下,许多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或技术试图增加自我控制心理资源的储量和增强其耐用程度。

1.行为训练

Muraven[11]进行了一次持续两周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训练实验,要求实验组被试每天拒绝甜食或尽量长时间地握住握力计,对照组仅做不需要投入自我控制资源的简单算术题。在随后的思维抑制任务中,要求被试听到提示音时不予按键,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表现显著好于对照组,说明自我控制行为训练可提升自我控制资源储量。Denson等[12]要求实验组被试在每天的固定时段使用非优势手完成所有行为,包括刷牙、开门、拿餐具、使用鼠标等,两周后同样提高了这些被试的自我控制水平。自我控制行为体现在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学业和工作表现、饮食和体重控制、性行为、成瘾、人际、情绪调节、适应和幸福感、越轨行为以及计划和决策[13]。所以,可以选取饮食、体重、学业等相应的行为加以训练,增加自我控制的心理资源储量,根据领域普适性,这一自我控制资源在别的行为方面同样适用。

2.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需要投入较多的自我控制资源,那么能否通过坚持体育锻炼来提升自我控制资源储量呢?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深有体会,比如运动员,他们长期坚持体育训练,相对常人而言,有更高的意志力和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谢静[14]的研究中,实验组坚持完成一个月的跑步训练,对照组则坚持写日志一个月。为了消除被试期望效应,两组被试均被告知自己所从事的训练能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一个月后,实验组的疼痛忍耐力成绩的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训练前后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坚持跑步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我控制的资源储量。

3.团体心理辅导

相关文件规定,每所学校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心理教师能从专业的角度及时发现儿童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从而尽早干预或指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不仅有带领导师的直接影响,还有团体成员间的彼此鼓励、支持间接发生的作用。朱千、刘艳、姜巧玲等人[15]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青少年戒毒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4.箱庭疗法

箱庭疗法不仅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而且也能够在心理教育层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儿童天生就是喜爱玩耍的,游戏本身对儿童有着魔术般的吸引力。杨丽珠[16]尝试着通过操作性游戏、娱乐性游戏、运动性游戏和智力游戏来训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结果发现,游戏训练使4~5岁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箱庭疗法就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它为儿童营造了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不会受到干涉,是完全被信任和接纳的。这种被信任的感觉会激发幼儿自我成长、挑战自我的欲望。当这种内在的积极与健康的心理因素被唤醒之后,幼儿的各种能力也会随之而提高。冯弘毅[17]对4~6岁幼儿自我控制的箱庭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维度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5.言语指导

另外,也有研究者证实自我言语指导训练也可以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例如Meichenbaum和Goodman[18]根据鲁利亚提出的言语和行为关系的研究,设计了三个阶段的自我指导的训练方案,对多动和冲动儿童的训练产生一定效果。Binder,Dixon和Ghezzi[19]采用延迟满足训练法对特殊儿童进行自控能力训练,结果发现,当儿童选择延迟的强化物时伴随任何内容的言语活动,所有的被干预者都表现出了很好的自控能力。总之,自我控制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干预技术得到提升的。

五、小结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促使儿童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得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是当前学校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期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教育经验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一套系统的自我控制训练课程,以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儿童发展期内部的调节力量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过程。正是基于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才值得我们给予关注和研究。我们希望对学生开展系统的自我控制干预课程,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和谐健康地成长。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干预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2BZXX035。

参考文献

[1]Kopp C B. Antecedents of self-regulation: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2,18 (2):199-214.

[2]宋辉,杨丽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35-38.

[3]Moffitt T E,Louise A,Daniel B,et al. A gradient of childhood self-control predicts health,wealth,and public safety[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1,108(7):2693-2698.

[4]陈思,谢翰宸. 运动与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3,01.

[5]徐宏图.关于低自我控制与不良行为研究概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5,5,61-64.

[6]Tangney J P,Baumeister R F,Boone A L. 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Less Pathology,Better Grades,and Interpersonal Succes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4,72(2):271-324.

[7]姜月.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9.

[8]程利国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9]蔡东霞,张冬梅.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综述[J]. 世纪桥,2010,11:121-123.

[10]何玲,史占彪.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的干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5):356-371.

[11]Muraven M. Building Self-Control Strength:Practicing Self-Control Leads to Improved Self-Contro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0,46(2):465-468.

[12]Denson T F,Capper M M,Oaten M,et al. Self-control training decreases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provocation in aggressive individual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11,45(2):252–256.

[13]de Ridder D T,Lensvelt-Mulders G,Finkenauer C,et al. Taking stock of self-control:a meta-analysis of how trait self-control relates to a wide range of behaviors.[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2012,16(1):76-99.

[14]谢静.体育锻炼对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D]. 西南大学,2013.

[15]朱千,刘艳,姜巧玲,谢琴红,宋兴勇.男性青少年戒毒者自我控制的团体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9,17(5):652-653.

[16]杨丽珠.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17]冯弘毅. 4~6 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箱庭干预[D]. 沈阳师范大学,2012.

[18]Meichenbaum D H,Goodman J. Training impulsive children to talk to themselves:Ameans of developing self-control[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71,(77):115-126.

[19]Binder L M,Dixon M R,Ghezzi P M. A procedure to teach self-control to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J].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2000. 33,233-237.

编辑/王抒文

猜你喜欢

自我控制干预儿童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可信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