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政治课程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2016-09-10杨继昆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形式大于内容,导致教学实践存在严重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考试制度和升学考核制度,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学政治教学的困境 教学评价体制改革 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2011年版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到2013年7月已经完成了一届学生的完整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对于找到改进的途径和办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和养成健全的人格或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政治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观念上提倡素质教育,但教学实践中奉行的仍是应试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培养目标的三维标准,通过调整和改革中学政治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力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最终达到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三位一体目标。广大中学政治老师对新课改中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是接受、支持并拥护的,但面对与往常一样的考试和升学压力,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学生成绩挂钩,他们只能选择向现实低头,始终关注成绩、一切为了考试就成了教师的生存法则。对于学生来讲,由于平时思想道德水平的表现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不计入他们的考试成绩与考核标准,所以他们更关心的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而不是教师是否实施素质教育。
2.占主导的教学模式仍是灌输式的一言堂
教学包含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两个部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教学从本质上就是合作与沟通。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革师生关系,以学为中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更加有效的课堂环境。但在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不少政治老师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灌输也就成了最常用的方法。他们忽视了中学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平等、民主和合作的精神,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接受、储存知识的工具,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很少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表演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被动学习中被磨灭得消失殆尽。
3.教学内容仍显空洞、抽象,脱离现实和生活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联系社会、贴近学生。我们处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信息的更新日趋加快,任何一种新理论一旦写入教材就意味着可能已经落伍;我们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多样化,怎么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共同理想和中国梦上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备时政、备生活、备热点,精心组织,才能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设计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缺少与热点时政的结合,缺少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4.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储存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中学政治课程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政治教师常常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活关切,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教与学相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扼杀,既不能从教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更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升华。
5.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步和提高。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评价体制严重滞后。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仍然以考试评价为主要标准,淡化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强调绝对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评价的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考核,放弃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拘泥于定量分析,缺少切实可行的定性评价体系。导致一切教育活动围绕考试转,心理发展评价普遍缺失,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2]。
二、中学政治教学推行和深化新课程标准的出路
1.教学观念上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其科学的内涵和要求。完成三维目标的过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就要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样才能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把“三生教育”与“三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分层次设计德育目标,在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活动中,狠抓正确价值观的引领,逐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模式上探索互动合作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要摒弃“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灌输型一言堂教学模式,就必须重新认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本质及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探讨,适时分析、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及时肯定和表扬,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积极营造一种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也让教师教有所成,因付出而快乐幸福。教师应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开展一切教学工作的着眼点,作为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的稀缺资源,尊重它、保护它、开发它,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能勇敢真实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3.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实现生活化教学
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原则。就知识教学而言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能力培养而言要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言要体现社会的发展要求和赋予教学内容情感色彩。基础教育的改革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学科特长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长地发展。中学政治课程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力关注和生活情感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才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在国家处于教育发展阶段的时候,关注的是教育的普及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看重的是入学率和升学率;当国家开始迈入教育发达阶段时,更关注的是教育的人文性和国民身心的健康发展,看中的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应根据个体差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差别多样、各有特色的新型人才。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锻炼意志、弥补不足和发展特长。
4.教学方法以探究式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内容决定形式
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培养目标的三维性决定了任课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科学的教学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巧妙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正能量与学校教育体系设计有机结合,实现民主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要身体力行,以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
(2)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
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质疑、参观、访问、讨论、研究和情境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有个性地学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探究就是体验、研究和感悟的过程,需要教师创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选择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学与不学、学多少、是否用心学的心理指向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造就是以创新思维来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由旧理论推理出新理论,从老知识推导出新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众人的大世界,靠沟通、团结和合作来维系;一个是自我的小世界,靠独立、个性和梦想来经营。融入众人的大世界,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成长自我的小世界,是一个人保持快乐的源泉。真正的教育不是要叫人放弃自我,在众人的影响下走向雷同,而是丰富和完善自我,在众人世界和自我世界间架起一道沟通、合作的桥梁。中学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就是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轻松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和不断成长[3]。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推行现代化的教育不仅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还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之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达成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挖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学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革新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机房、音像资料和智能手机,定制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的新型课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只要是学生关注的问题、感兴趣的知识、欠缺的技能,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手段只有现代化、生活化和实践化,贴近学生实际,满足社会需要,才能为学生所喜欢,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6.教学评价科学化,增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比重
针对以往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评几乎为空白的弊端,应调整教学评价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构成,大幅度增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比重,实现政治课程教学考核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在教学评价上要改变唯考试成绩论的旧观念,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道德观和价值观入手,建立科学、灵活、多样的考评标准。就评价对象而言,要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彰显政治课程的德育性质;就评价体系的特点而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相对评价,淡化绝对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就评价方法而言,要把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刺激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的进程。德育性质是中学政治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根本属性所在,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评价必须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核为主要方面和重要内容,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吴春华.中学生心理发展评价在当前学生评价中的缺失[J].现代教育科学,2013(8).
[2] 孟庆男.论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方略[J].教育探索,2006(4).
[3] 刘艳,王德清.健康课堂的营造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6(22).
[4] 蒋振法.为中学政治教学插上多媒体的“翅膀”[J].吉林教育,2012(25).
[作者:杨继昆(1966-),男,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哲学学士。]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