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活动的双桨划动初中数学的航船

2016-09-10任卫忠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兴趣主体思维

任卫忠

[摘 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做到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思维的主角,是我们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以此促使知识与技能的巩固、能力与思想的提炼.

[关键词] 主体;活动;兴趣;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也需要很大的改革,而且变得刻不容缓.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都是教师一人在讲,学生只是被迫地听、被动地练,整个课堂呈现一种“死气”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效率非常低,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尝试着改变教学模式,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更乐于学,从而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设计自主探究活动,活跃学生

的数学思维

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独霸,而是学生的主战场. 很多知识内容,并不需要教师的过分讲解,有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慢慢地经历知识与规律的建构过程,不仅可以达成良好的知识建构效果,还能让他们慢慢体验知识建构的方法与思想,这样可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推进学生能力的渐进提升.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时,打破以往的灌输教学模式,主动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选择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接收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也迅速进入思考、探究中. 这时,有学生开始寻找思考方向. 学生想到已经存在的一个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也就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有关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知识内容. 据此,有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逆命题是否可以成为判断定理. 学生开始顺着这条思路思考. 首先,先尝试着写出一个性质的逆命题. 原命题: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逆命题: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写出这一逆命题后,学生开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验证它的正确性. 通过探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了适当的指点与帮助.

自主探究活动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借助学生的自我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参与兴趣. 与此同时,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设计课堂游戏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虽然我们的学生已经是初中生,但是游戏对每一位学生来讲还是充满着无限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很难抵制的. 作为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钟爱游戏这一心理特征,将游戏与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学,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真正的快乐学习.

例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将课堂内容设计成一个有趣的小游戏,组织大家一起玩.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首先,在教室里设定一个坐标系,我们将横排最中间那行设为坐标轴的横坐标,将列排最中间那列设定为坐标轴的纵坐标. 讲台这个方向和左边的方向为正方向. 现在你们可以思考一下你们所在的位置,接下来,我会说出一些坐标,你们要迅速寻找出,或者我会叫某位同学的名字,你们要快速反应,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游戏中,学生都表现得很紧张、很积极. 此时,教师给出问题:坐标原点在哪呢?学生们都纷纷指向小A同学,而小A同学也很主动地站了起来,向大家示意. 师:非常棒!现在请第四象限的学生起立,学生们都迅速进入思考中,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属于第四象限,并寻找其他第四象限的学生,很主动地检查站起来的学生是否正确. 游戏中,学生变得很有活力,这一游戏充分顺应了学生好动、乐玩的心理,整个数学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异常主动,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由此可见,有趣味的游戏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课堂活动中,除了设计游戏活动,还可以设计类似游戏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如动手制作、操作,比赛等,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还原学生这一主体,激活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能激励学生,并激活学生参与课堂学生的动力和兴趣,由内而外地激活学生参与.

设计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互相沟通、了解,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互相交流意见,这能直接促进学生互教互助、互相学习. 这样,一方面可以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解决他们的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慢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证明并思考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教师让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立即给出结果,也没有立即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讨论. 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了讨论.

生1:所谓的等腰三角形,不用说我们也知道,它有两条边是相等的,现在我们需要找其他的性质. 通过观察,我猜想,它的两个底角也是相等的.

生2:我同意你的说法,现在就只需要证明了. 如图1,在△ABC中,AB=AC,求证∠B=∠C. 我有一个证明方法:取BC的中点,记为D,然后连接AD,这样就可以得到AB=AC,BD=CD,AD=AD,最后根据判定方法SSS,得到△ABD≌△ACD. 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B=∠C.

生3:你的方法很正确,我的解题思路跟你的不同,我将这个三角形中的∠BAC平分,也就是作了∠BAC的平分线,该平分线交BC边于点D,这样也可以证得△ABD≌△ACD. 我利用的是SAS的判定方法. 最后也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B=∠C.

生4: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作BC边上的高,即过点A作AD垂直BC于点D,然后也是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学生就这样相互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中设计探究活动,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沟通,让学生可以相互了解各自的想法,从中汲取各自的精髓. 这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实现高效率的课堂学习.

开展实际应用活动,培养学生

的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学习记忆,更不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学习,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由此,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无形地渗透一些生活元素,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际应用活动,给学生创造应用的机会,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例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一个商场购进某类商品m个. 已知如果每件商品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上30元,能够出售65%的商品,之后,降价10%,这一次出售了全部商品的25%,且每件商品仍然可以获利18元. 你知道这个商品的进价以及其第一次的售价是多少元吗?为了保证这批商品总的利润不低于25%,你能帮商家设计一下剩余商品的售价吗?

学生在教师给出这一实际问题后,都感到很亲切,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商家解决这一问题. 于是,学生进入思考之中. 学生在审题后发现了这一实际问题,这与课上所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密切相关,于是学生设进价为x元,并列出了满足条件的方程和不等式,最后通过解方程和不等式,得出了最后的结果. 学生在解决完这一实际问题后,充满了成就感,也意识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对数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让学生在这种味道中提升了学习欲望,而且学生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智慧引导,慢慢地明确了思维方向,慢慢地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学会了学以致用,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总之,活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活跃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 活动的设计,将枯燥死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了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开发活动教学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实现学生的自主有效参与.

猜你喜欢

兴趣主体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