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典美文指导学生写作
2016-09-10王静
王静
经典美文,或是立意高远,或是思想健康;或是语言精美,或是构思巧妙……经典美文不仅是文学史中最具文学鉴赏价值、最富文化精髓的艺术作品,同时还是我们借鉴并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不可多得的范本。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经典美文指导学生的写作呢?
一、“读”占鳌头,领悟内涵
要让学生写好文章,必须要在阅读上下足功夫,并且要读出内涵,读出新意,读出能力。
1.广泛阅读,找寻心灵之书
汉代扬雄说:“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此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的确,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学巨匠,都是在大量阅读经典名篇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的。
我们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缺乏能够占据学生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寻找心灵之书呢?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势发展的需要,列出一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目录。这些书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情感教育及审美教育的大纲,是优化学生心灵的精神食粮。
每个学生的爱好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喜欢探索天文地理,有的喜欢名人传记,有的喜欢精美散文……除了早读以外,每天语文课开课前的3~5分钟,教师均可让学生阅读或者背诵经典美文。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阅读经典美文,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需求,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2.激发兴趣,表情化朗读
学生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心灵之书后,笔者开展了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配着优美的音乐,听学生诵读戴望舒的《雨巷》,仿佛看见了那悠长寂寥的雨巷,那颓圮的篱墙,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那丁香般的惆怅……学生品出了那种寂寥落寞的情感;读史铁生的《合欢树》,学生为那深厚沉默的母爱而啜泣;读林语堂《动人的北平》,学生感受到宏阔丰富的风物景象……学生很喜欢这种声情并茂的表情化朗读,他们都愿意融入其中。
有时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集体阅读,有时在充满绿意的校园里个别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伴着早晨的旭日、傍晚的暮霭、繁花、草木阅读,加强了自己的审美感受,增加了阅读的美感。学生一旦找到读书的乐趣便欲罢不能。怪不得古人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四时读书的妙趣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同时,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及“名人读书故事”专题板报等活动。对于有些经典文章如《鸿门宴》《祝福》《孔雀东南飞》等,还可让学生自编自演,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与品鉴经典美文的浓厚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
二、广泛阅读,深入思考
真正的阅读还应该激起学生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让他们认识自己、思考未来。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学生在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煎熬时,有没有想到自己人生的纠结?读《平凡的世界》,看新一代青年少安、少平在艰难岁月时不屈不挠,学生有没有思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读《苏东坡传》,感慨苏轼一生坎坷波折,却能自信乐观、旷达面对时,学生是否知道这到底源自何种力量?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很喜欢《牛虻》这本书,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现在特别需要严肃,需要自尊,需要在尊严中度过余生。”他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折磨,他选择急流勇退,他明白自己的灵魂世界是严肃而伤感的。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至少拥有一本心爱的书,反复诵读、反复思考、激励自我。
三、展开想象,学以致用
大量的阅读积累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长见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思想得到启发,否则,机械的搜章摘句,不见得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所以,在真正的阅读之后,学生必须再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思想的熔炉进一步冶炼。
高中语文必修及选修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古诗文,这些内容就是写作创造的蓝本。笔者就曾通过一节“妙用古诗,巧铸佳文”的作文训练课,引导学生学会“化用”的技巧。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词摘句”法,如“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一语,就将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巧妙摘取了过来。
其次是语句重组法。如“那飘逸的太白,可愿为我拉来九天的银河,千尺的飞流”一语,一看便知是李白那飘逸洒脱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重组。诗句的简练语言,经过思维的加工后变成了这样精美的文字。
最后是画面想象法。如“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亦正浓”,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让大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可见,通过恰当的想象,不正将这画面展现得活灵活现吗?
其实,化用的好处不只是现在的学生从中受益,而前人早已懂得以化用为自己的诗文增色了。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中“天若有隋天亦老”即是引用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中的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则是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诗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可见,化用充满着创造的才情,这是对他人智慧再次镀金后散发出的美丽。其实,学生在学习散文时,也可以将其化为诗歌。如在学习郁达夫著名散文《故都的秋》时,那秋味、秋景让人心醉,让人融入其中。这时,笔者就让学生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格式,将《故都的秋》改写成一首小诗。学生们兴致勃勃,其中一名学生的创作得到了大家的赞赏:“破屋,浓茶,小院/讯鸽,兰朵,衰蝉/秋雨,闲人,闲话/槐蕊落地/落寞人在故都。学生乐在其中,体味到了创作的妙处。的确,“假舆马者,非力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生辉,就要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尽量把文章点亮。那么,就让经典美文成为你作文中的萤火虫、星星、月亮,甚至太阳吧!相信广大学子经过前述的“读一思—作”三个阶段,其作文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同时,阅读与写作也一定能启发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