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践行教育公平

2016-09-10张向阳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特长分层学科

张向阳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怎样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公平,是践行教育本质,承担教育使命的关键所在。大连市第十一中学在特色教育的探索中始终坚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帮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原则,初步摸索出了学校教育实践中实现公平的具体措施。

一、以教育公平为原则,创设学校教育理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将“分层教育,适性发展”作为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分层教育”主张站在为学生成长负责的角度,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个性差别,提供与之相适宜的课程,从而帮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

“适性发展”既强调为学生提供全面、基础的指导,又强调给学生提供相对适合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优势,实现最优化发展。

二、尊重差异,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如果教育者能认识到每个学生的起点和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去培养,那么学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2008年期中考试后,基于高一学生数学成绩差距大,行政班教学中学生“吃不饱”与“消化不了”的矛盾突出,教与学双方适切度较低的情况,学校在高一数学学科试行了“走班制分层次教学”。从2010年9月起,“走班制分层次教学”扩大到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四个学科,在三个年级同时实行。

为了使分层教学不流于形式,学校要求教师采用复式备课的方式,即备课组内每名教师分别负责不同单元的备课任务,确定重难点及突破方式。不同层次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层次学生的特点,自行制作本层次学案。这样既能够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减轻工作压力,又能保证分层施教。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A层要着重培养学生较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师一般会采取“自学一启发—讨论—研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生发智慧,提升能力。B层一般采取“起点适当,依次讲解,变式应用,巩固提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步步递进。C层主要在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其自信心,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致厌学、弃学。

“走班制分层次教学”尊重学生的层次差异,真正落实了分层教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做到了真正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通过制定学科双向细目表,将“课程目标”“高考考试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本层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了针对差异、明确目标、分层要求。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做到了尊重学生差异,优化课程,做到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分层,改变“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的教学现状,真正落实了分层次教学。

三、认识自己,让每名学生以

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

生涯指导从高一年级开始,贯穿于三个年级,从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到对接社会现实;从分析现在到对接未来;从初步了解到逐渐深入,启发学生养成自我规划的习惯。

在高一年级,让学生找到自身潜质,正确选择方向。首先是了解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人格类型、学习类型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其次是进行高中规划和初步职业规划,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将各种职业类型与自己的职业兴趣、取向对接,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最后是进行文理分科选择。

在高二年级,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将理想与现实对接。首先是明确自己适合的专业,确定专业目标;其次是对接自己专业在所属批次合理的高校,确定高校目标;最后是分析自己目前的情况,找到优势和差距,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提升方法,在实践中落实。

模拟人才招聘会是学校生涯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中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专业高校选择。学校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高考的升学情况,模拟划定批次线和专业限制分数线,组织学生模拟填报志愿,经指导教师确认模拟录取。

二是职业岗位选择。根据当前社会现状和未来趋势,结合学生职业类型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特点,广泛发动家长、教师、校友等力量,选定一些具体的单位和岗位,明确各单位、岗位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让学生进行选择,填报应聘简历。

三是组织召开模拟人才招聘会。完全按照真实的招聘流程操作,只是在最后增加了“用人单位反馈建议”环节,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问题。

四是自我反思。让学生根据表格提示,一方面分析所填报高校和专业在高考中实际的录取分数线与自己目前分数的差距,另一方面认识到职业要求与自己性格能力的差距,进一步明确自己提升的方式和时间表。

四、张扬个性,在多样化校本课程中发展自己

基于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学校构建了三类个性化校本课程,分别是主题性实践课程、选择性延展课程、多元性特长课程。

主题性实践课程。以“突显个性,培育创造力”为主题,从提升学生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质出发,构建“主题性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体验类课程、校园节日活动类课程、研究性学习实践类课程等。

社会实践体验类课程借鉴国外经验,将社会模式引入校园,培养学生专业化精神和能力,如“学生商店经营课程”“非你莫属”模拟人才招聘市场等。

选择性延展课程。学校以“自主选择,塑造学习力”为主题,对国家主体课程进行适度拓宽,构建“选择性延展课程”,包括科学人文拓展类、分层次方法指导类、学科荣誉辅导类、学科基础延展类等课程。

科学人文拓展类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开设,主要分为科技类拓展课程和文化类拓展课程;分层次方法指导类课程主要实行“分层递进”,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定位,对于学优生开设学习高手训练课,对于学困生开设“怎样进行数学计算”“怎样记单词”等课程;学科荣誉辅导类课程针对学科学习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通过各类拔高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开设来提高这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学科基础延展类课程主要针对不同学科领域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开设,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其基础学习能力,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多元性特长课程。学校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和特长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发展”为主题,构建并实施了“多元性特长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特长类课程、自主招生指导类课程、社团活动类课程等。

社团活动课程包括高端综合类社团、特长爱好类社团、生活技能类社团、学科研究性社团等。艺术体育特长培养类课程,主要是开发各类艺术、体育特长课程,为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升入高校的机会和途径。

总之,学校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力都能转化成个人的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特长分层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老板的特长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特长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