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五市农村留守群体基督教信教情况调查

2016-09-10鲍婷婷冯青青

文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基督教

鲍婷婷 冯青青

内容摘要:基督教在苏北五市农村发展很快,日益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本文主要分析苏北农村留守群体的基督教信教现状,探讨农村留守群体信教的特点,并深究其原因,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苏北农村 留守群体 基督教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浪潮的不断推进,农村留守群体的生存状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的传播速度较为迅猛,并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值得探究。

苏北地区包括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五市,选取苏北地区作为主要调查点的原因是苏北地区是中国基督教传播现状的一个缩影,具有代表性。首先,苏北地区的基督教势力较大,信众较多;其次,苏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有相当长的历史;再次,经济的欠发达造成苏北农村留守群体的大批出现,他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满足。

我们主要走访了盐城市亭湖区灵恩堂、真道堂,滨海县大教堂,连云港市灌云县中正堂,淮安市朱坝镇潘庄教堂,宿迁市沭阳县教堂,徐州市沛县教堂。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信教的基本情况,和信教群众、传教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面对面访谈,使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以及当地留守群体的需要。

二.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的传播现状

在2010年《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中,我国现有基督徒总体数估计为2305万人,80%的教徒分布在农村。2011年苏北五市有基督教信徒100多万,约占全省信徒的80%。[1]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苏北地区基督教信徒有130万之多,活动场所占全省的93%,教职人员占全省的60%。[2]具体以盐城为例,全市80多万宗教信徒中,基督教占60多万,其中80%左右的信徒生活在农村。从宗教活动场所数量来看,截至2013年底,全市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中基督教628处,占总数的84%;从宗教教职人员数量来看,全市经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中基督教374人,占74%。2013年,在盐城基督教60多万信徒中,北四县(响水、滨海、阜宁、射阳)45万人,占75%;基督教628处活动场所中,北四县509个,占81%;374名基督教牧师、长老、传道员等教职人员中,北四县289人,占77%。

由此可见,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的传播呈现如下特点:首先,苏北农村留守群体基督教信众数量增长较快。无论是场所数量、教职人员,还是信教群众,基督教占绝对优势,而且其组织化程度更高。其次,区域分布格局明显。苏北地区呈现“北信神南尊佛”的宗教分布格局,北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盛行基督教,而中、南部地区佛教占主导。再次,改变社会关系结构。长期以来,基督教信众呈现“三多三低”的结构特征,即农民多、妇女多、老人多和文化低、收入低、能力低。北部地区多数村庄,基督教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信仰。因有共同的信仰、定期的聚会、经常的互助,这种以教会为核心的新型社会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最后,社会影响逐渐扩大。近年来,基督教逐渐向其他社会阶层扩展,社会“白领”、企业“骨干”、行业“精英”、高校“学子”以及中青年信徒增多,甚至出现部分离任村干部等加入信众队伍。

此外,农村基督教信仰近年来有“三大趋势”。其一,场所多元化。以前基督教活动场所主要在教堂,现在基督教信众较多除了教堂以外,家庭聚会点也成为活动场所之一。其二,传播方式多元化。以前基督教的传播方式是主要通过组织形式,有专门的传教人员传播福音,以活动的形式吸收信众。而现在除此之外,还有分发基督教宣传册等通过个人影响周围人群的方式进行传播,呈现了传播方式多元化的趋势。其三,对象多元化。以女性、中老年人及文化水平偏低者为主,他们信教的原因多是希望解除病痛、期盼平安,也有不少人因从众心理而信教。此外,公职人员、高学历者及未成年人在信众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基督教传播呈现多元化趋势。

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速度快、信教人数多、活动规模大,且信众多为农村留守群体。这种情况在全国十分罕见。

三.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传播迅速的原因

关于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迅速传播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受到家庭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祁崇岳(1990)[3]和如月众禾(1997)[4];也有学者认为是基督教本土化造成的影响,如吕朝阳(1999)[5]。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城镇化的加速和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农村留守群体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显示出某种失衡的状况。21世纪由于农村社会结构变化,造成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缺乏,需要填补。第二,基督教有其自身的魅力:基督教团体活动使信众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归属感;基督教“人传人”的传播方式使其易于扩散;基督教作为一个组织性极强的宗教团体,在农村地区有着极强的“吸附”能力;基督教“神圣化”的华美仪式对年轻人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第三,改革开放后,新的宗教政策和基督教的本土化改革使其在农村快速发展。在传播方式上,商业化模式的融入以及现代传播方式都使得传播进程加快。

四.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传播的影响

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基督教教义引人向善,提倡平等团结互助,鼓吹乐善好施的风尚,教人学会感恩、学会宽恕,学会主动照顾弱势群体,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一定程度上也填补了苏北农村留守群体的精神缺失,维护了社会文化价值。其次,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思想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比较大的影响,诸如算命、测字、看风水等带有迷信、愚昧、颓废色彩的落后文化在苏北农村还没有被完全改造和剔除,同时具有功利性、丑恶性、欺骗性等特征的腐朽文化也在苏北农村滋长,侵害人们的心灵,这时,基督教的传入和传播就起到了一定的移风易俗作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思想行为方式。最后,在公众信仰缺失、质疑心日甚的今日,慈善事业困难重重,基督教通过社会服务在捐助人和受益人之间起到了组织和连接作用,传递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慈善文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的传播也有一些消极影响。

其一,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的有效传播造成阻力。由于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的快速传播,很多信众盲目信奉,反而对国家大力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漠不关心。我们在滨海县界牌镇淮河村调查时发现,很多信众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一些当地的干部也不能完整地说出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受阻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其二,方便了异端邪说的传播,给邪教势力在农村的渗透提供机会。成因复杂、种类各异的基督教组织的私设点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容易宣扬异端邪说,成为境外宗教渗透的温床,不利于社会稳定。据盐城市真道堂长老介绍,他们经常接到一些农村信众的举报,有不明身份的所谓传道者到农村传播邪教思想,比如全能神教、主神教等,他们披着基督教传播福音的外衣,极有迷惑性。有些对宗教教义理解肤浅,思想比较单纯,明辨是非能力较弱信众就相信了这些邪教,从而被邪教势力利用。

其三,部分基督教教义与农村传统文化习俗相冲突,突出表现在丧葬仪式上。据宿迁市潼南村村民介绍,按照当地习俗,老人去世后,子女需戴孝、拜灵位等。但基督教教义规定不能拜鬼,因此办丧事时,信教人员不愿意戴孝、跪拜灵位。有的信众还希望用基督教的仪式为逝者办理丧事,由此产生民俗冲突,很容易带来家庭矛盾。据村民介绍,每年都会有因基督教徒不为逝者戴孝而产生家庭争吵、斗殴的现象。

其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社会权威。基督教组织正在逐步介入到农村社会事务中,一些教会会组织教友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为临终的老人祈祷,为病人提供医务、金钱和精神上的支持等,还帮助解决家庭、邻里的矛盾和纠纷,这为基督教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在农村基层组织日渐边缘化的情势下,基督教过多地介入到农村社会事务中,势必会削弱基层组织的社会权威,进而有可能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传播的建议

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的传播不但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传播所呈现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以消解基督教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阻力。政府可以通过地方的主流媒体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采取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宣传;另外,在假期也可以配合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体,深入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也可以借鉴基督教的某些传播方式,如尊者宣传、熟人社区传播模式等,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第二,基督教组织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防止邪教势力的侵蚀。教会应该坚持爱国、公开、透明的原则,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完善对传教人员的资格认定与培训制度,禁止无资质人员在公开场合传教,以确保宗教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健康进行。教牧人员作为教会管理者具有一定影响力,应注重提高学识修养,努力将传统文化精华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具有本土意义的神学理论。

第三,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宗教事务的管理。地方政府应该细化执政方式,加强对所辖范围内基督教组织的有效监管,将宗教活动场所布局纳入总体规划,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尽量发挥基督教的正能量。同时,加强团体建设、场所建设和宗教事务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大对宗教工作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快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基层民族宗教干部队伍。此外,加强宗教信仰的跟踪研究,及时掌握宗教发展格局变化,为科学决策与依法管理奠定基础。

第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主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力度,为农村留守群体提供娱乐沟通的有效平台,多组织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和文体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消解他们对基督教信仰的从众心理,淡化他们对基督教的狂热信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真正建立起亲睦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六.结语

本调查源于对苏北农村留守群体的人文关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基本了解了基督教在苏北农村留守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厘清了基督教快速发展的深层原因及基督教发展对苏北农村留守群体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基督教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宗教,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人们的内心认知所决定的,无论贫富贵贱、教育程度的高低,都有类似的需求,因此,对其作简单粗暴的结论或无端的指责都是不妥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宗教信仰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实,需要对其作持续深入的研究。

其次,基督教在苏北农村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对农村的基层管理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对其予以高度重视。

最后,基督教关于“爱人如己”的教义以及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与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应该充分发挥基督教在心理调适、社会整合、文化建设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全录.江苏基督教现状及发展趋势[J].唯实,2010(3):83-85.

[2]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江苏省宗教事务局.全省民族宗教工作调研成果汇编[C].内部资料,2011、2012、2013.

[3]祁崇岳.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一盐城市滨、阜、响、射四县宗教发展情况调查[J],唯实,1990(4):11-14.

[4]如月众禾.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情况探析[J].唯实,1997(1):38-41.

[5]吕朝阳.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41-46.

基金项目:盐城师范学院201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苏北五市农村留守群体基督教信仰调查研究”(20151032401

0Z).

(作者介绍:鲍婷婷,盐城师范学院学生;冯青青,盐城师范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基督教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浅析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思想意蕴
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
浅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越级申诉》与太宰治的独特的基督教思想
赫尔曼·黑塞小说《德米安》中人物的宗教解读
死亡与救赎